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冬冬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等温线
  • 1篇低浓度
  • 1篇动力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有机物
  • 1篇溶解性有机物
  • 1篇渗透膜
  • 1篇水体
  • 1篇碳材料
  • 1篇热力学
  • 1篇热力学研究
  • 1篇微污染
  • 1篇微污染水
  • 1篇微污染水体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水
  • 1篇污染水体
  • 1篇吸附等温线
  • 1篇吸附动力学

机构

  • 4篇常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杜尔登
  • 4篇李冬冬
  • 3篇彭明国
  • 3篇李华杰
  • 1篇高乃云
  • 1篇楚文海
  • 1篇郭迎庆
  • 1篇宋澄杰
  • 1篇冯欣欣
  • 1篇郭迎庆
  • 1篇褚腾飞
  • 1篇周婧
  • 1篇李志宏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碳基吸附剂对典型有机防晒剂二苯甲酮-3的吸附性能及热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环境水体中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的污染问题,选择在环境水体中存在的有机紫外防晒剂二苯甲酮-3(BP-3)作为典型污染物,以颗粒活性炭(GAC)、粉末活性炭(PAC)和碳纳米管(CNT)作为吸附剂,考察吸附剂对BP-3的吸附性能、吸附特性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性碳材料对BP-3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3种碳材料的最大吸附容量排列为:PAC>GAC>CNT,其中,PAC的单层最大吸附容量为450.36mg·g-1.Freundlich、Redlich-Peterson和Temkin吸附等温线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吸附数据,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对PAC的吸附拟合效果较好,而对粒径较大的吸附剂(GAC、CNT)的拟合效果不理想.PAC、GAC的吸附过程可以采用一级动力学或者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而CNT适合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PAC、GAC和CNT对BP-3的吸附过程都是自发进行的,其中,PAC和GAC的吸附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而CNT的吸附过程是放热的.
褚腾飞李冬冬杜尔登楚文海郭迎庆高乃云
关键词: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
水中低浓度有机物组成分析的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中低浓度有机物组成分析的预处理装置,包括原水箱、浓水箱以及淡水箱;原水箱和浓水箱之间设置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进水阀、进料增压泵以及保安过滤器,浓水箱和淡水箱之间设置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
杜尔登李冬冬冯欣欣李华杰郭迎庆彭明国
文献传递
基于EEMs和PARAFAC分析典型碳材料吸附水中DOM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全球污染物迁移和水处理工艺效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3种典型碳材料,包括碳纳米管(CNTs)、颗粒活性炭(GAC)、粉末活性炭(PAC)分别吸附微污染源水中的DOM。基于荧光发射-激发光谱(EEMs)和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解析DOM中的有效荧光组分,评估3种材料对不同组分吸附去除的效果和吸附特征。研究表明:PARAFAC分析方法提取4种荧光组分C1和C2(腐殖酸类)、C3和C4(类蛋白类)。以TOC为基础的吸附等温线模型表明,PAC的KF值大于GAC和CNTs,PAC有丰富的中孔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容量比GAC和CNTs更大。C3和C4 2个荧光组分在吸附过程中更容易被吸附,PAC对两者吸附容量最大。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碳吸附材料对水中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吸附特征,可为吸附工艺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李冬冬杜尔登李志宏张申耀彭明国李华杰
关键词:微污染水体碳材料荧光光谱溶解性有机物
UV/H_2O_2工艺降解典型消炎药布洛芬影响因素和降解机理被引量:2
2017年
布洛芬是一种典型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一定危害。基于响应面方法,采用UV/H_2O_2工艺降解布洛芬(IB),对降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光强、H_2O_2投加量、初始IB浓度)进行了探讨,构建响应面模型。优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H_2O_2投加量0.10 mol·L^(-1)、初始IB浓度5.00 mg·L^(-1)、UV光强1 400μW·cm^(-2),预测和实验IB以及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接近,说明响应面模型能够有效描述UV/H_2O_2降解反应过程。同时用离子阱质谱仪鉴定出IB羟基加成物、4-乙基苯酚、对异丁基苯甲酸等降解中间产物,其中IB羟基加成物的细胞毒性大于IB本身,最后提出降解机理。本研究为UV/H_2O_2工艺降解典型消炎药类污染物提供技术参考。
李华杰周婧彭明国杜尔登李冬冬宋澄杰
关键词:UV/H2O2降解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