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晓东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激素
  • 3篇镇痛
  • 3篇疼痛
  • 2篇信息调控
  • 2篇性别差异
  • 2篇抑郁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皮质
  • 2篇肾上腺皮质激...
  • 2篇痛觉
  • 2篇痛觉调控
  • 2篇皮质
  • 2篇皮质激素
  • 2篇情绪
  • 2篇负性
  • 2篇负性情绪
  • 2篇雌激素
  • 2篇促肾上腺皮质...
  • 1篇第三脑室
  • 1篇第三脑室底造...

机构

  • 12篇武警内蒙古总...
  • 6篇空军军医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延安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王晓东
  • 3篇李辉
  • 2篇王璐
  • 2篇杨罡
  • 1篇吴振宇
  • 1篇张涵
  • 1篇李飞

传媒

  • 8篇神经解剖学杂...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雌激素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1],疼痛确实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女性更容易感受到疼痛,对疼痛的耐受性也更低,罹患慢性疼痛相关疾病的几率更高。而决定性别差异的最关键因素是雌激素,因此,本文将首先简要概述雌激素及其受体的分布和功能,然后阐述雌激素与疼痛性别差异的关系,最后分别阐述雌激素在偏头痛、肠易激综合征、颞下颌关节紊乱这三类性别差异较大的疼痛相关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以期为临床依据性别差异制定更加精准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最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郑泽宇王安王洋洋杨一凡杨罡吴振宇王晓东李辉
关键词:雌激素疼痛镇痛
颈动脉狭窄及其治疗中血流动力学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是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而术后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因此,分析颈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是预防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举措。本文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展和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进一步加强对颈动脉狭窄的病情诊治,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何晨吴日乐王晓东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血流动力学
痒觉的传导与调控机制被引量:5
2017年
痒,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诱发机体产生抓挠欲望的不愉快感觉.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促使机体避免有害刺激和疾病提示的保护作用,但长时间持续的慢性痒,如过敏性皮炎所诱发的瘙痒,在临床上是一种折磨患者的难治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对痒觉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并已经初步确定了相关的受体和信号通路,以及不同致痒介质的作用机制;然而对痒觉信号的产生,传导到调控的整个系统的研究却仍不清晰.除了发现痒觉特异性传递与调控通路及相关受体及信号传导通路机制之外,将研究结果应用到临床以解决患者的痛苦才是研究的根本动力.本文除了概括性地介绍和总结已有的对痒觉的研究成果外,特别针对中枢系统内可能参与到痒觉反应的脑区及各种递质对痒觉的调控作用进行总结和综述.
贾怡斌李飞王晓东杨罡李辉
关键词:痛觉神经环路
慢性痒与抑郁交互恶化的机制被引量:11
2017年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经历过痒,或是一过性,或是慢性迁延;或是有皮肤表现,或是痒无定位.急性痒是一种机体的保护机制,可使人避开伤害和危险,或早期发现疾病;而慢性瘙痒则丧失了保护作用,会导致睡眠障碍、心境恶劣、兴趣丧失、快感缺失,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甚至自杀.另一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或患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人,也会诱发或加重各种瘙痒性皮肤病,比如特异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等.即慢性痒可导致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抑郁等负性情绪也可诱发或加重慢性痒,形成"瘙痒-抑郁-瘙痒"的恶性循环.目前,对于慢性痒及其诱发的负性情绪,以及负性情绪相关的慢性痒的治疗仍缺乏理想的手段.究其原因,是因为相关的机制仍不清楚.
王晓东梁晨吴振宇杨罡李辉
关键词:抑郁负性情绪
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脑室出血是危重的急性脑血管病,是自发性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其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当前脑室出血外科治疗的基本构架虽已确定,但缺乏标准,现通过阅读大量最新文献针对治疗中有争议的地方,进行阐述。最新研究表明单一治疗方式疗效欠佳,联合治疗可以弥补单一治疗方式的不足,使临床疗效达到最佳。神经内镜在脑室出血中逐渐突出其优势。神经内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有望成为未来脑室出血的标准治疗。应用内镜冲洗和第三脑室底造瘘技术重建脑脊液循环,对于延缓或治疗交通性脑积水、减少患者二次损伤都至关重要。现将对脑室出血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述,以便为今后脑室出血的研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杨洞王晓东云强张建平包金岗吴日乐
关键词:脑室出血神经内镜脑室外引流第三脑室底造瘘
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脑血管病是一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是通过磁性标记流入的动脉血内氢原子作为示踪剂来无创地评估脑血流量的一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灌注成像技术,不需注射外源性对比剂,具有无辐射、简便、成本低等优点。在脑血管病中,ASL技术可以有效评估脑血管侧支循环以及脑组织的灌注异常,可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决策中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研究主要对ASL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治及预后的应用进行综述。
王晓云强王晓东吴日乐张建平
关键词:脑血管病动脉自旋标记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参与痛觉与痒觉信息调控的机制
2024年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应激的始动因子。以往的观察发现,急性应激可镇痛、抑痒,慢性应激则常常促痛、促痒,而这其中的机制还未被完全阐明。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分析CRH参与痛觉与痒觉信息调控的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张琳芳李小兰朱心怡王晓东吴振宇李辉王璐
关键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抑郁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
2025年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一种由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激素,不仅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还可以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已有较多资料表明ACTH不仅可以通过促进脑内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抑制疼痛,还可通过肾上腺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升高而达到镇痛作用。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分析ACTH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殷秀梅焦思敏王晓东朱心怡鲁亚成李辉王璐
关键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弓状核镇痛
睾酮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
2025年
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正在受到疼痛相关疾病的影响。现已经明确:在生理上,男性和女性对疼痛的感知不同,提示对于疼痛具有性别二态性。对于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已被证明会增加疼痛感知的敏感程度;而对于男性,高水平的雄性激素(睾酮)已被证明会增加他们的疼痛阈值。关于雌激素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已有很多综述,那么睾酮是如何影响疼痛感知的?本文将就睾酮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进行综述。
陈陆影焦思敏王晓东李辉
关键词:睾酮疼痛镇痛性别差异
时间治疗学在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电磁场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时间治疗学在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电磁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6只SD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日间治疗组、夜间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日间治疗组在9时—11时、夜间治疗组在21时—23时分别予以电磁场治疗。连续治疗8周和12周后根据透射电镜表现和大鼠患肢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估疗效。结果电磁场治疗8、12周,治疗组大鼠SFI及坐骨神经神经元数量、再生神经面积、有髓神经直径均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且日间治疗组各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夜间治疗组(P <0.05)。结论电磁场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效果明显;与夜间治疗相比,日间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康乐韩怡朱澍王晓东陈臣吴宁张琦革军
关键词:坐骨神经生物节律时间治疗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