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延伟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浆
  • 2篇血浆D-二聚...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造影
  • 2篇诊治
  • 2篇诊治过程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脐血间充质干...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机构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胡延伟
  • 2篇王炳杰
  • 2篇赵叶芳

传媒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浆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过程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已经经血管造影或者超声检查确诊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119例病人的D-二聚体含量检测以及阳性率分析,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早期发现肺栓塞提供更好的指导依据...
胡延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静脉造影
文献传递
谷氨酰胺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方法体外复苏并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备用,观察CM-Di I荧光标记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去向。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肠,损伤组采用TNB(S乙醇稀释)灌肠,在TNBS建模后1 h,谷氨酰胺组于尾静脉输入谷氨酰胺0.45 g/kg、MSCs移植组于尾静脉输入1×10^(10)/L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联合组尾静脉输入谷氨酰胺0.45 g/kg+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10^(10)/L。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各组于再灌注1 h、3 h后检测肠组织含水率;通过RT-PCR、Western blot观察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caspase-3、NF-k B、Bcl-2在谷氨酰胺联合MSCs移植后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荧光示踪法观察到移植的MSCs细胞分布于肠粘膜淋巴组织内和腺上皮细胞间,表明MSCs可能参与了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过程。各组大鼠血清中SOD、IFABP、IL-6的含量变化比较,损伤组血清中IFABP、IL-6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与之比较,则显著减少,联合组减少更为明显,损伤组血清中SOD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与之比较,则显著增高,联合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再灌注1 h和3 h,损伤组肠组织含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损伤组相比,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肠组织含水率值均显著降低,联合组降低更为明显,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肠黏膜上皮细胞caspase-3、NF-k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
王炳杰胡延伟赵叶芳张仕东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谷氨酰胺肠道损伤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肠缺血/再灌注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机制为干预肠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从而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起到保护作用。近年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逐渐成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很好的替代来源。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分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CM-Di I荧光标记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去向。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及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采用TNBS(乙醇稀释)灌肠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在TNBS建模后1 h,于尾静脉输入1×1010 L-1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对照组仅采用生理盐水灌肠。移植后3 d,分别于各组大鼠取结肠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肠道的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leptin m RNA的表达;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中环氧化酶2表达。结果与结论:1荧光示踪结果显示,移植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布于肠黏膜淋巴组织内和腺上皮细胞间,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参与了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过程;2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肠道损伤明显加重,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较多,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肠道损伤明显减轻,细胞脱落也明显见少;leptin m RNA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呈现高表达,其表达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及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又明显大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肠黏膜环氧化酶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环氧化酶2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5);4提示leptin及环氧化酶2可能参与了大鼠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脐血间充质干细�
王炳杰胡延伟赵叶芳张仕东
关键词:干细胞脐血干细胞移植间质干细胞再灌注损伤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肠道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过程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已经经血管造影或者超声检查确诊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的119例病人的D-二聚体含量检测以及阳性率分析,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早期发现肺栓塞提供更好的指导依据...
胡延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静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