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青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包头市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附58例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58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食管8例,胃26例,十二指肠2例,结肠10例,直肠12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后(24例位于固有肌层,18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4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12例病变位于黏膜层),均进行ESD治疗.结果:48例成功完成ESD治疗,完整切除率达83%,病变最大直径0.5~5.7cm(平均2.9cm),手术时间15~130min(平均74.2min),术中无1例出现皮下气肿,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术后未出现迟发性消化道出血,无腹膜炎发热(消化道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2例病变部分突出腔外(底)均转外科手术;2例病变已向深部浸润(胃窦),均转外科手术;术中消化道穿孔6例(胃窦胃底和十二指肠),均转外科急症开腹手术.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31例,无1例复发及病变残留.结论: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疗效可靠、安全,可以一次性完整地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
- 杨利青郭团魁张永立
- 关键词: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克罗恩病180例临床病例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于2012年9月~2015年9月抽选本院收治的180例克罗恩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本次抽选的患者均达到《IBD诊治共识意见》中关于克罗恩疾病的判定条件[1].结论:克罗恩病病情迁延,诊断困难,多因误诊或并发症手术,术后易复发,生活质量低,高度警惕此类患者,应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加强随访和指导治疗.
- 王晓荣杨利青
- 关键词:克罗恩病误诊
- 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联合高频电圈套电凝切除治疗大肠粗长蒂息肉的临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和谐夹)内镜下联合高频电治疗大肠粗长蒂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内镜室的21例大肠粗长蒂息肉(直径≥2.0 cm)患者采用电子结肠镜下先予使用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和谐夹)1或2枚夹闭大肠粗长蒂息肉的根部,再予高频电圈套电凝电切除。随访观察术后出血、穿孔情况。结果该组21例共24枚粗亚蒂或长蒂大肠息肉均成功切除,残端渗血1例,给予热活检钳处理局部创面后行 Olympus EZ Clip HX-610-135L钛夹夹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6个月复查结肠镜,原息肉切除部位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钛夹(和谐夹)内镜下联合高频电治疗大肠粗长蒂息肉未见出血、穿孔,安全有效。
- 王小瑞王晓荣张艳杨利青
- 关键词:大肠息肉
-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行胃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前无胆囊疾病的5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胆囊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男360例,女193例,年龄中位数为60岁。均经病理证实为胃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均≥15枚/例。术后随访6月至2年,术后胆囊炎的发病率为33.1%(183/553),胆囊结石发病率为4.9%(27/553);其中清扫No.12淋巴结术后胆囊炎的发病率为39.6%(89/225),清扫No.8a者为38.0%(151/397),清扫No.5者为38.O%(68/179),清扫No.7者为34.4%(138/402),清扫No.9者34.7%(136/3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清扫No.8a(x2=15.530,P=0.000)和N0.12淋巴结(x2=7.157,P=0.007)以及手术方式(x2=7.427,P=0.024)与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炎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扫N0.8a淋巴结是胃癌术后发生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DR=2.016,95%CI:1.244~3.267,P=0.004)。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行No.8a淋巴结清扫时,应注意保护迷走神经干及交感神经节,以降低术后胆囊炎的发生率。
- 郭团魁杨利青刘云田庆刚王晓娜李斌侯亚超刘洪敏梁寒
- 关键词:胃肿瘤胆囊炎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