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义

作品数:31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骨折
  • 8篇股骨
  • 7篇关节
  • 7篇复位
  • 6篇平台骨折
  • 6篇转子间
  • 6篇转子间骨折
  • 6篇胫骨
  • 6篇胫骨平台
  • 6篇胫骨平台骨折
  • 6篇老年
  • 5篇血栓
  • 5篇入路
  • 5篇手术
  • 5篇下胫腓
  • 5篇下胫腓联合
  • 5篇下胫腓联合损...
  • 5篇复杂胫骨平台
  • 5篇复杂胫骨平台...
  • 4篇踝关节

机构

  • 31篇承德医学院附...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黄骅市人民医...

作者

  • 31篇张义
  • 19篇张擎柱
  • 12篇金宇
  • 12篇曹向宇
  • 11篇翟栋
  • 11篇杨小华
  • 11篇谷锐
  • 10篇石利涛
  • 7篇闫石
  • 7篇侯敬
  • 7篇何志勇
  • 6篇付世杰
  • 6篇李哲
  • 5篇周伟娜
  • 4篇张秀荣
  • 3篇郭艳巍
  • 3篇李斯宁
  • 3篇尹雪莲
  • 2篇王寅
  • 2篇王金铸

传媒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7篇2019
  • 1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术中关闭关节腔前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氨甲环酸1 g,术后夹闭引流管3 h。观察组术后口服利伐沙班15 mg,1次/d,共14 d。对照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1次/d,共14 d。记录两组术后14 d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两组术后14 d检测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6.1%)、5例(15.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Fg低于对照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78.8±14.3)、(73.9±13.9)分,两组比较P<0.05。结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
周伟娜张义曹向宇谷锐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氨甲环酸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钠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贫血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贫血情况,为患者术前是否进行贫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79例(骨折组)、同期体检的老年非骨折患者27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方面的差异,统计两组贫血发生例数,比较骨折组中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贫血发生率、贫血程度,比较不同年龄段贫血发生率和贫血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折组年龄较大,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病史比例高(P均<0. 05)。骨折组贫血发生率(48. 64%)高于对照组(12. 92%)(χ~2=96. 205,P=0. 000);骨折组无贫血及轻、中、重度贫血分别为246、115、99、19例,对照组分别为236、24、11、0例,两组比较,Z=-9. 921,P=0. 000;骨折组60~69岁、70~79岁、80岁~年龄段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3. 3%(37/111)、47. 3%(89/188)、59. 4%(107/180),对照组分别为6. 67%(10/150)、20. 00%(18/90)、22. 58%(7/31),两组比较,χ~2分别为33. 90、19. 217、14. 469,P均<0. 05。骨折组60~69岁、70~79岁、80岁~之间贫血发生率逐渐增加(χ~2=18. 949,P=0. 000)。骨折组中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6. 90%(59/219)、66. 90%(174/260),两组比较,χ~2=76. 068,P=0. 000。骨折组中股骨颈骨折患者无贫血及轻、中、重度贫血分别为86、77、80、1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为160、38、19、2例,两者比较,Z=-9. 067,P=0. 000。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高、贫血程度严重,年龄越大、贫血发生率越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高、贫血程度重。
石利涛曹向宇张义许婷刘彦博赵景新
关键词:髋部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贫血
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行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术区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采用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评定骨折恢复情况,使用Matta评分评定骨折复位固定的影像学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77. 0±51. 2) min,术中出血量(1150. 0±250. 6) ml,围术期输血量(880. 0±214. 9) ml,术中C型臂X线透视(8. 8±2. 1)次,术后术区引流量(329. 0±111. 7) ml。随访18. 5~22. 0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手术结束至完全负重行走间隔3. 0~6. 5个月,平均3. 5个月。3例出现一过性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均于术后10 d~4周内完全恢复; 3例出现术后浅表感染,经换药处理l周后完全愈合。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评定骨折恢复的临床效果为优7例,良13例,一般8例,差4例,优良率62. 5%; Matta评分评定骨折复位固定的影像学效果为优8例,良14例,一般6例,差4例,优良率68. 8%。结论 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术者制定详细的术前规划,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张擎柱张义付世杰李哲何志勇邱宇辰翟栋金宇闫石杨小华
关键词:髋骨折髋臼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特点的比较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形成时间,探讨早期预防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9—2017-11诊治的500例老年髋部骨折,17例术前健侧下肢发现深静脉血栓(健肢组),40例术前患侧下肢发现深静脉血栓(患肢组)。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好发部位、形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健肢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患肢组为8.0%;健肢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患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肢组与患肢组伤后3 d内血栓发生率、伤后>3 d血栓发生率、中央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4(9~18)个月。健肢组与患肢组在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也容易出现健侧下肢深静脉血栓,以肌间静脉血栓为主,多发生于伤后3 d内。患者入院后应常规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石利涛曹向宇穆怀昭张义谷锐王寅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深静脉血栓
3D打印技术辅助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观察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7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1例相关随访资料,均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其中20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打印组);31例行膝关节CT平扫+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常规术前准备及手术(常规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失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第3天查术膝正侧位χ线片及CT平扫+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估(Rasmussen评分),术后12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HSS评分)。结果 51例患者严格随访1~2年,平均时间18个月。与常规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持续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术后第3天Rasmussen评分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 974、14. 304、4.912、4.274、P均<0. 01);3D打印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χ~2=4.012,P=0.04);3D打印组住院费用比常规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661,P=0.101)。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缩短手术持续时间,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且并不明显提高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张擎柱万乾张义付世杰李哲何志勇邱宇辰金宇闫石杨小华
可视三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可视三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4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可视三窗口(后内侧窗口、后外侧窗口、前内侧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9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及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估(Rasmussen评分)。结果本组19例手术时间为(137. 3±32. 4) min,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5. 5±3. 7)周。19例均获随访(23. 1±4. 2)个月,末次随访HSS评分为71~100分,优良率94. 7%,Rasmussen评分为6~18分,优良率89. 5%。术后发生切口裂开、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小腿感觉麻木、内固定螺钉松动各1例,均未影响骨折愈合。结论可视三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充分显露手术区域,直视下精准复位,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张擎柱张义何志勇邱宇辰翟栋金宇闫石杨小华付世杰李哲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科手术手术入路
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的836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7例合并创伤性膈疝。全部为男性。年龄19~63岁,平均40.5岁。交通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挤压伤1例,砸伤1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1型1例,B2型6例。膈疝全部为左侧。合并创伤性休克3例,合并肋骨骨折6例,合并脾破裂6例,合并胃肠道破裂2例,合并尿道断裂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例。2例骨盆骨折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其余5例保守治疗。膈疝均行手术治疗。[结果]7例患者均于治愈或好转后出院。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6个月。7例患者中4例创伤性膈疝漏诊。漏诊原因1例为膈疝症状不典型,3例为严重创伤掩盖膈疝症状。骨盆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5.7%。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与创伤性膈疝相关的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并发症。[结论](1)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多见于男性,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多合并肋骨骨折及脾破裂,其中骨盆骨折多为Tile B2型,膈疝多见于左侧;(2)骨盆骨折患者中创伤性膈疝的发生率虽低,但漏诊率较高,漏诊原因多为膈疝症状不典型或严重创伤掩盖膈疝症状;(3)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如能及时确诊,给予相应治疗,预后是良好的。
张擎柱尹雪莲翟栋王金铸杨小华谷锐张义周伟娜任栋王鹏程
关键词:骨盆骨折创伤性膈疝漏诊
普通X线片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普通X线片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诊治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均摄X线片,包括踝关节正位、侧位及踝穴位,通过观察下胫腓联合间隙、下胫腓联合重叠、踝关节内侧间隙来判断复位情况,以CT扫描为参考标准,评估普通X线片对下胫腓联合复位的诊断价值。结果 48例术后行CT扫描发现23例存在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以CT扫描为参考,通过踝关节正位及踝穴位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为52.2%,特异性为92%,假阳性率为8%,假阴性率为47.8%。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通过踝关节正位及踝穴位X线片评价下胫腓联合复位情况,复位不良率较高,术后踝关节CT扫描很有必要。
张义周伟娜张擎柱曹向宇谷锐石利涛翟栋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X线片
以右下肢疼痛为主诉主动脉夹层1例报道被引量:1
2018年
主动脉夹层为临床凶险疾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典型症状为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本院急诊骨科及时确诊1例以右下肢疼痛为主诉主动脉夹层患者,现报道如下。
邱宇辰张擎柱马雅昌张义闫石金宇翟栋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右下肢疼痛主诉典型症状病死率胸背部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输血与避免输血相关并发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内固定治疗。根据围术期是否输血,将患者纳入输血组90例与非输血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输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分型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相关(P<0.05)。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失血量≥500 ml、骨折类型复杂(A2型+A3型)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手术时间≥60 min、术中失血量≥500 ml、骨折类型复杂(A2型+A3型)。因此,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与骨折类型复杂(A2型+A3型)的患者应在术前充足备血,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及时复查血常规以纠正贫血。
石利涛杜金鹏张义翟栋刘彦博徐飞李连伟李广康永浩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输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