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广才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5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3篇椎管
  • 2篇腰骶
  • 2篇腰骶神经
  • 2篇腰骶神经根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囊
  • 2篇神经根
  • 2篇盘黄间隙
  • 2篇椎管狭窄
  • 2篇骶神经
  • 2篇骶神经根
  • 2篇CT
  • 1篇悬吊术
  • 1篇悬吊术治疗
  • 1篇腰椎椎管
  • 1篇腰骶神经根变...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研究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解放军第85...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连平
  • 8篇孙荣华
  • 8篇杨广才
  • 7篇杨维权
  • 7篇贾连顺
  • 6篇徐印坎
  • 6篇刘大雄
  • 3篇张连生
  • 3篇朱海波
  • 2篇周菲
  • 2篇郭刚
  • 1篇韩平良
  • 1篇吴苏稼
  • 1篇戴力杨
  • 1篇尹志强
  • 1篇蔡云龙
  • 1篇王维民
  • 1篇张永涛
  • 1篇贾连顺

传媒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5
  • 5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关于腰椎椎体后缘软骨板离断的一些问题被引量:4
1996年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板离断常被视为发生在生长发育期青少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近年报道成年人例数的增加使以往在病因、病理、损伤机制等方面的认识有所改变。作者近来收治此类型损伤21例,均为成年人。经X线片、脊髓造影和CT扫描的观察与分析后认为:青春期椎体软骨板的先天性脆弱和Schmorl结节的形成可能是成年后椎体后缘软骨板发生离断性改变的基础,而这种改变与急性创伤间无明显内在联系。本文就发病年龄、损伤机制、病理因素、间盘病损、手术治疗及损伤命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连平孙荣华杨维权杨维权贾连顺杨广才吴苏稼
关键词:腰椎
腰骶神经根变异的脊髓造影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9
1994年
作者采用Amipague或Omnipagne行下腰椎管造影,发现28例(5.8%)与其他疾病共存的腰骶神经根变异病例,并将其分为3型。Ⅰ型:根起点位移。Ⅱ型:a。同根单孔;b.同根双孔;c。同根多孔。Ⅲ型:双根同孔。所有病例均由术中证实,并经相应处理,治疗优良率达92.8%。作者认为:通常腰骶神经根变异无症状,当受构成腰骶椎管组织结构退行性改变的侵害时除可发生典型根性痛外,亦无自身特征性表现,不易确诊。应用脊髓碘水造影则有助于识别和指导治疗。
连平孙荣华刘大雄杨维权杨广才贾连顺徐印坎
关键词:脊神经根脊髓造影术坐骨神经痛
屈曲位棘间融合黄韧带悬吊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1
1994年
采用自行设计的屈曲位棘突间植骨融合并保留修整悬吊黄韧带方法治疗12例(35个椎间节段)老年人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平均随访21.5个月,收到优良率达83.3%的初步疗效。文中对老年人椎管狭窄动态影像学表现特点、屈曲融合的设计思想和理论依据及黄韧带的再利用问题作了讨论。
连平刘大雄孙荣华杨广才贾连顺徐印坎郭刚朱海波
关键词:椎管狭窄脊椎融合黄韧带
盘黄间隙狭窄对腰骶神经根的影响──解剖与CTM扫描动态学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作者从解剖、动态CTM扫描两方面就腰骶椎管内盘黄间隙的结构和这一结构与神经根的关系,及可能对神经根造成的影响做了观察研究。发现:间盘外侧方后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和小关节增厚/肥大可使这一间隙狭窄,并嵌夹或推挤腰骶神经根,产生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认为:盘黄间隙系腰骶神经根管之非骨性区段。由于间隙大小可随腰伸屈运动变化,神经根受压亦随之加重、减轻或消失。临床出现的神经源性间歇性破行可能与这一致病特点有密切关系。动态CTM扫描对此具有准确的识别作用。
连平杨维权孙荣华刘大雄张连生韩平良杨广才贾连顺徐印坎朱海波郭刚
关键词:腰椎盘黄间隙神经根
腰椎椎间盘高度伸屈动态变化的CT测量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作者对10具青年新鲜尸体的完整腰椎标本在伸屈运动中做了椎间盘高度的CT扫描测量。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腰椎各平面椎间盘前、后高度变化差异均具显著意义,其中L4-5,L5-S1具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05),L3.4次之(P<0.01),椎间盘平面越高变化差异越小,这与上下腰椎后结构不同的力学行为和体位相关。作者认为采用椎间盘高度伸屈变化数据综合评估椎间隙高度改变,可能较以往用单一静态体位评估更有意义。
连平孙荣华杨维权杨广才刘毅张国桢
关键词:CT椎间盘
腰椎椎管与硬膜囊横截面积及其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1995年
作者采用CTM和计算机图形测算技术对10具尸体腰椎椎管和硬膜囊在伸屈体位下做了不同层面的扫描和横截面积测算。结果显示上述二者横截面积在不同层面和相同层面不同体位下大小均不相同,屈曲位增大,伸展位缩小。椎管以L_(4,5),L_5~S_1椎间层面变化最具有显著性(P<0.01);硬膜囊除L_5~S_1层面外,余各层面均值变化均具显著性(P<0.05~0.01)。作者认为,椎间层面椎管横截面积动态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各椎间伸屈运动的程度,而硬膜囊横截面积的动态变化除受椎管变化影响外,亦与管内软性组织及囊自身长度变化等多种生物力学因素作用有关,故观测硬膜囊变化的实际临床意义大于前者。
连平孙荣华杨维权王维民刘大雄张连生杨广才贾连顺戴力杨徐印坎张永涛
关键词:腰椎横截面积病理学
腰骶椎管盘黄间隙动态变化的CT测量及意义被引量:3
1994年
作者采用CT对10具置中立、伸展、屈曲位的尸体腰椎的椎间平面做了扫描,并测量了L_3、4,L_4、5和L_5、S1椎管前侧方盘黄间隙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伸展位盘黄间隙变小,屈曲位增大,变化非常显著(P<0.01)。分析认为:通常盘黄间隙偏小,构成这一间隙的组织一旦退变,即可能导致其狭窄,嵌夹神经根,但因盘黄间隙具活动特性,故以往临床所遇体位性根性疼痛可能与此变化有关。
连平孙荣华周菲杨维权刘大雄蔡云龙杨广才贾连顺贾连顺徐印坎
关键词:盘黄间隙CT
腰硬膜囊后方脂肪垫前移的动态CTM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1995年
采用动态CTM扫描技术对33例腰腿痛者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8例是由腰伸展位硬膜囊受其后方脂肪垫前移压迫所致。动态测量研究表明,这种变化与椎管后结构退行性改变有关。
连平杨维权孙荣华刘大雄张连生周菲杨广才王维明贾连顺徐印坎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硬膜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