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国
作品数:
5
被引量:6
H指数:1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吕昌龙
第一临床学院急诊科
何志义
第一临床学院急诊科
王钢
第一临床学院急诊科
李绍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凤芝
第一临床学院急诊科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5篇
医药卫生
主题
4篇
血清
3篇
细胞
3篇
患者血清
3篇
急性
2篇
多发
2篇
多发性
2篇
多发性硬化
2篇
血管
2篇
血管病
2篇
血管疾病
2篇
粘附
2篇
粘附分子
2篇
细胞间
2篇
细胞间粘附分...
2篇
脑血
2篇
脑血管
2篇
脑血管病
2篇
脑血管疾病
2篇
分子
2篇
SICAM-...
机构
5篇
中国医科大学...
2篇
中国医科大学
1篇
免疫学教研室
作者
5篇
吕昌龙
5篇
付国
4篇
王钢
4篇
何志义
3篇
李绍英
1篇
张瑞英
1篇
胡宛如
1篇
翟玲
1篇
胡品良
1篇
刘凤芝
传媒
2篇
中国医科大学...
1篇
中华神经科杂...
1篇
中华血液学杂...
1篇
免疫学杂志
年份
5篇
1999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和p15基因缺失与转录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了解 p16 (MTS1)和 p15 (MTS2 )基因异常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Southernblot杂交法检测了 2 1例小儿ALL患者骨髓细胞 p16和 p15基因的缺失情况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了 19例患儿 p15mRNA表达。结果 经PCR检测 ,p16基因外显子 1,2均缺失者 8例 (38 1% ) ,p15基因外显子1,2均缺失者为 11例 (5 2 3% )。Southernblot检测的结果与PCR的结果相一致。RT PCR检测发现 2例 p15基因不缺失患儿的样品无p15mRNA表达。 结论 p16和p15基因在ALL患儿中存在高频率缺失和转录异常 。
付国
吕昌龙
张瑞英
胡宛如
翟玲
胡品良
关键词:
白血病
ALL
P16基因
P15基因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sIL-6R水平观察
1999年
为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28例MS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6R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缓解-复发型和进展型MS患者血清sIL-6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型组(P<0.05,P<0.01);而良性型MS患者血清sIL-6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缓解-复发型MS患者血清sIL-6R水平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sIL-6R水平与MS患者头颅MRI上的病灶大小和部位无明显相关性(r1=0.124,P>0.05;r2=0.091,P>0.05)。推测sIL-6R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MS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何志义
吕昌龙
刘风芝
王钢
付国
付国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血清诊断
SIL-6R
老年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老年脑血管病(CVD)急性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72例老年CVD急性期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脑出血组和脑血栓组急性期sIL-2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IL-2R水平与脑出血量多少无相关性(r=0.142,P>0.05),而与不同出血部位有关;sIL-2R水平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结论:sIL-2R可作为判断老年CVD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何志义
王钢
刘凤芝
付国
吕昌龙
关键词:
脑血栓
SIL-2R
脑血管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62例ACVD患者和25例对照组血清sICAM-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VD血清sICAM-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动态观察显示,随着病情的好转,sICAM-1含量逐渐下降。ACVD患者头CT片病灶越大,sICAM-1含量升高也越明显。结论:血清sICAM-1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判断ACVD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何志义
吕昌龙
刘风芝
王钢
付国
李绍英
关键词:
急性
脑血管疾病
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1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ICAM-1含量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99年
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多发性硬化(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我们测定了M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可溶性ICAM1(sICAM1)的含量变化,旨在探讨sICAM1在MS发病中的作用。资料:MS组...
何志义
吕昌龙
刘风芝
王钢
付国
李绍英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细胞间粘附分子
血清
脑脊液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