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波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金矿
  • 5篇成矿
  • 4篇卡林型
  • 4篇卡林型金矿
  • 3篇矿床
  • 3篇成矿过程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载金矿物
  • 2篇蚀变
  • 2篇水银洞
  • 2篇热液
  • 2篇热液蚀变
  • 2篇主量元素
  • 2篇钨锡矿
  • 2篇钨锡矿床
  • 2篇锡矿
  • 2篇锡矿床
  • 2篇金矿物

机构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韩波
  • 3篇梁金龙
  • 3篇赵静
  • 2篇王龙

传媒

  • 2篇矿物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化工矿产地质
  • 1篇世界有色金属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水银洞金矿与阳山金矿载金矿物成分分析及金的赋存状态被引量:10
2017年
卡林型金矿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其主要产出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和我国扬子板块边缘滇黔桂、川甘陕的"金三角"地区。本次选择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和甘肃文县阳山金矿作为研究对象,对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仔细镜下鉴定、电子探针成分分析(EPMA)和背散射电子图像(BSE)分析。结果发现黄铁矿有多种形态类型,其中自形黄铁矿、不规则状黄铁矿以及球状黄铁矿都发育典型的环带结构。成分分析表明,黄铁矿中含有As、Co、Ni、Cu、Zn、Pb等微量元素,其中As含量较高(0.070~8.850wt%),为砷黄铁矿。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As、S呈负相关关系。本文结合近年来对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认为,水银洞金矿和阳山金矿中的金主要是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于载金矿物的晶格缺陷之中。
赵静梁金龙韩波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晶格金
粤西锡山钨锡矿床岩体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锡山钨锡矿床位于阳春复式向斜的西南端,矿区地处广东省阳春市马水镇辖区内,岩体周围地层为石炭系下统的变质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等,火成岩与围岩接触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部分角岩化。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了5个锡山岩...
王龙韩波汪祖豪
关键词:钨锡矿床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晶分异作用
硅化蚀变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初探
在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中,围岩蚀变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以广泛发育较强烈的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为特征。而与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有:黄铁矿化、硅化及去碳酸盐化。根据刘显凡等对右江盆地内几个...
韩波
关键词:金矿成矿规律热液蚀变硅化作用
粤西锡山钨锡矿床岩体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015年
阳春盆地是在印支期复向斜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小型断陷盆地,是粤西乃至广东省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之一,目前盆地周边已发现矿床(点)50余处,矿化元素为铜铁铅锌钨锡等(蔡明海,2001;赵海杰,2012;郑伟,2013)。锡山矿床位于阳春复式向斜的西南端,矿区地处广东省阳春市马水镇辖区内,位于阳春市204°方向,直距14.75 km处,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8′15″,北纬22°07′50″。
王龙韩波汪祖豪
关键词:主量元素锡矿床复向斜成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海底喷流成矿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6
2015年
海底喷流活动和海底喷流矿床是目前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众多的喷流活动点和海底喷流矿床。系统总结现代海底喷流活动、古代海底喷流活动以及海底喷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指导该类型矿床的找矿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赵静梁金龙韩波
关键词:海底喷流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探讨
马脑壳金矿位于我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由四川省地矿局205地质队于90年代初发现,属华南川陕甘“金三角”成矿域内大型的卡林型金矿之一。多年来,对矿床各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马脑壳金矿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一套次...
韩波
关键词:矿床成因矿物学特征载金矿物硫同位素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与硅化蚀变的关系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作为中国华南"卡林型"金矿的代表之一,贵州省黔西南地区水银洞金矿床广泛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硅化蚀变,但其在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还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矿石与围岩的手标本、薄片进行详细观察,同时结合SiO_2与黄铁矿、毒砂含量的关系,将矿区内的硅化蚀变作用初步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第二阶段偏晚期硅化交代对成矿具积极作用。根据水银洞、太平洞金矿床岩矿石主量元素及金的含量对比分析,发现SiO_2与Au在含量方面没有直接的联系,而SiO_2与CaO,或与CaO+MgO在含量上则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合前人对硅化与金矿化作用形成机制的研究,认为硅化作用的发生绝非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偶然性,Au在热液中以Au-Si络合物的形式进行活化迁移从本质上决定了在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成矿作用与硅化蚀变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作为矿床形成过程中的非决定性因素,硅化作用的意义在于与去碳酸盐化作用的相互结合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有利于矿质的运移和沉淀。
韩波梁金龙赵静
关键词:水银洞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
硅化蚀变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初探
2015年
在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中,围岩蚀变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以广泛发育较强烈的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为特征。而与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有:黄铁矿化、硅化及去碳酸盐化。纵观整个右江盆地或其周缘的"卡林型"金矿床不难发现,以上三种类型的蚀变在成矿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硅化蚀变,更是与金矿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多数研究者在相关文献中对硅化蚀变进行过描述,不过都仅仅是停留在表面。Cline等(2005)
韩波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蚀变作用低温热液热液蚀变黄铁矿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