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SiCp表面化学镀铜对SiCp/Al复合材料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对碳化硅颗粒表面进行了镀铜改性,采用无压渗透法制备了镀铜碳化硅颗粒铝基复合材料。对碳化硅颗粒镀铜前后SiCp/Al复合材料进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SiC颗粒化学镀铜后,颗粒完全由Cu包覆,包覆效果良好;镀铜层对SiCp/Al复合材料界面有影响,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镀层抑制了界面相Al_4C_3的生成,促进了界面相CuAl_2的产生;在3.5%NaCl溶液中,碳化硅颗粒镀铜前后SiCp/Al复合材料的腐蚀形式均为以点蚀为主,腐蚀过程相似,但镀铜后SiCp/Al复合材料表面更早形成钝化膜;相对于未镀铜碳化硅制得的SiCp/Al复合材料,化学镀铜后制得的SiCp/Al复合材料早期更易发生腐蚀,但在3.5%NaCl溶液中浸泡较长时间后,腐蚀速率更小。
- 邹思云周贤良崔霞华小珍刘阳
- 关键词:碳化硅化学镀铜SICP/AL复合材料耐蚀性
- Cl^-浓度对SiC_P/Al复合材料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 2016年
- 采用浸泡模拟实验方法、电化学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技术,研究了Cl^-浓度对SiC_P/Al复合材料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iC_P/Al复合材料在Cl^-介质下钝化现象不明显,腐蚀过程主要为点蚀腐蚀。随Cl^-浓度增加,SiC_P/Al复合材料腐蚀速率增加,点蚀电位降低,且复合材料的腐蚀过程机制表现为由单纯电荷传递过程机制向电荷传递过程与腐蚀产物扩散共同作用的混合机制转变。电化学阻抗谱随Cl^-浓度增加呈现出2种类型:单一容抗弧类型、高频区容抗弧和低频区一条与实轴呈45°直线(经典Warburg阻抗)组合的复合类型。
- 崔霞周贤良欧阳德来宋龙飞刘阳陈凌
- 关键词:极化阻抗SICP/AL复合材料
- SiC表面化学镀镍对SiC_p/Al复合材料界面及耐蚀性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对SiC_p表面化学镀镍后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SiC_p-Ni/Al)界面及耐蚀性差异进行研究。采用XRD,SEM及EDS观察SiC_p-Ni/Al与未镀镍SiC_p制备的Al基复合材料(SiC_p/Al)界面,通过极化曲线及电化学噪声测试其耐蚀性。结果表明,镀镍层改善了SiC_p与Al基体间的润湿性,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减少了有害界面反应物A14C3的生成。SiC_p/Al在3.5%(质量分数)Na Cl溶液中浸泡2000 s前表现为局部腐蚀行为,之后转变为均匀腐蚀。而SiC_p-Ni/Al在整个浸泡过程表现为局部腐蚀,且其自腐蚀电位较高,噪声电阻较大,耐蚀性更好。
- 刘阳华小珍黄晋华崔霞周贤良俞应炜
- 关键词:化学镀镍SICP/AL复合材料耐蚀性
- 不同SiCp预处理的SiCp/Al复合材料界面特征及耐蚀性被引量:13
- 2015年
- 采用无压渗透法制备了经不同SiCp表面预处理的SiCp/Al复合材料,研究了SiC颗粒表面预处理对SiCp/Al复合材料界面特征及其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氧化处理使SiC颗粒边界钝化,颗粒表面形成均匀SiO2氧化膜,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而未表面处理和酸洗的复合材料界面孔隙多,界面结合较差。经高温氧化SiC颗粒表面预处理的SiCp/Al复合材料耐腐蚀性能最好,酸洗次之,未表面处理最差。高温氧化处理形成的SiO2氧化膜对SiC颗粒起着保护作用,抑制了SiCp/Al界面Al4C3相形成,对复合材料耐腐蚀性能有利。
- 崔霞周贤良欧阳德来刘阳邹爱华
- 关键词:SICP/AL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