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敏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镜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乳头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乳头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腺炎
  • 1篇单气囊
  • 1篇单气囊小肠镜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源性
  • 1篇胆源性胰腺炎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滤过
  • 1篇血液滤过治疗
  • 1篇氧化碳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黄石市爱康医...

作者

  • 10篇张敏
  • 5篇胡继芬
  • 4篇李荣香
  • 4篇李德民
  • 4篇覃华
  • 4篇赵秋
  • 3篇王波
  • 2篇王渝
  • 2篇刘南植
  • 2篇杨敏
  • 2篇周勤
  • 1篇陈念钧
  • 1篇薛万林
  • 1篇高红宇
  • 1篇姜立
  • 1篇秦云
  • 1篇孟晓岩
  • 1篇王欣
  • 1篇谢华平
  • 1篇秦仁义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诊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内镜诊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治疗的114例ABP患者以及内科常规治疗的106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内镜诊治ABP的临床价值。结果:内镜治疗组114例均顺利完成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确诊,其中107例同时经内镜分别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管取石/蛔虫/血凝块、鼻胆管引流、胆管内置管/金属支架引流等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内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1±4.2dvs.18.7±8.9d,P<0.05),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内镜治疗ABP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早期ERCP检查可明确ABP的病因,同时内镜治疗可及时去除其病因。可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覃华李德民王波李荣香张敏胡继芬刘南植赵秋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
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与单气囊小肠镜在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MDCTE)与单气囊小肠镜(SBE)在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MDCTE及SB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BE共发现1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患者,其中克罗恩病10例,空肠腺癌2例。12例中10例(83.3%)患者在MDCTE中有阳性表现,其中2例表现为空肠占位,另8例表现为肠壁增厚。SBE除发现狭窄外,可见黏膜改变,包括新生物、溃疡形成及铺路石样改变。对MDCTE无阳性发现的2例患者,SBE发现1例表现为小肠梗阻并黏膜水肿,1例表现为小肠瘢痕狭窄。结论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是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良好筛查手段,SBE是确诊的较好方法。
张敏孟晓岩陈念钧侯伟胡继芬杨敏周勤谢华平
关键词:肠梗阻小肠梗阻单气囊小肠镜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主要目的:前瞻性研究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在顺铂同步放化疗基础上应用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的近期疗效,与放疗单独联合顺铂及塞来昔布的方式相比,探讨一种新的临床治疗宫颈癌的有效策略。 ...
张敏
关键词:COX-2塞来昔布顺铂中晚期宫颈癌
文献传递
经超细胃镜放置食管金属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食管癌向腔内生长易造成食管狭窄,导致患者吞咽困难,甚至出现进食后呕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内镜下食臀金属支架置入术可减轻食管狭窄,缓解吞咽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主要姑息治疗方法之一。
李德民卫双莲赵秋覃华王波刘南植张敏胡继芬李荣香
关键词:金属支架置入术食管恶性狭窄疗效分析超细胃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穿孔患者应用二氧化碳注气的护理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代替空气注气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并发消化道穿孔时的应用和护理配合。方法对34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穿孔患者,及时使用二氧化碳代替空气作为注气媒介,观察腹部体征和皮下气肿,注意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术后注意引流物、胸腹体征的观察和饮食护理。结果 32例手术成功,2例转外科治疗。其中27例有腹胀,5例发生气腹,3例有皮下气肿,均对症处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并发穿孔时使用二氧化碳注气能及时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正确评估、周密准备,术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穿孔并正确使用二氧化碳送气,术后加强监测为其护理重点。
杨敏张敏周勤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穿孔并发症
阿司匹林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
2016年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01/2016-05华中科技大学医院诊治的住院患者150例,根据阿司匹林药物剂量不同分为3组,即:50mg组、150mg组及300mg组,每组50例.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的使用阿司匹林的原因、治疗过程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50例阿司匹林服用患者疾病类型相对较多,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23.3%、21.3%及20.0%;50 mg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150 mg组的16.0%及300 mg组的26.0%(P<0.05).结论:阿司匹林临床上使用较多,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根据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张敏薛万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药物剂量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在乳头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endos-copic papillectomy,EP)在乳头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8-01/2012-03来我院的1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评价EP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6例患者中,内镜活检诊断为腺瘤者12例,慢性炎症改变者4例.EP将乳头部肿瘤组织切除后整体送检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低分化腺癌者2例,高分化腺癌1例,腺瘤13例(其中1例腺瘤恶变,4例常规内镜活检诊断为慢性炎症改变者术后均确诊为腺瘤),EP术后准确率明显高于内镜活检法(P<0.05).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提示病变均起源于黏膜层,胰胆管扩张者9例,未见黏膜下层连续性中断及胰胆管受累者,无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12例高回声病变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腺瘤,1例高回声病变局部见低回声区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腺瘤恶变,3例低回声病变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腺癌.EP术后2例低分化腺癌者、1例腺瘤恶变者及1例腺瘤者胆管开口处见病变残留,提示胆管受累,但术前EUS检查均未提示胆管受累;1例高分化腺癌及11例腺瘤者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切缘阴性.EP术后除2例出现黑便外,无急性胰腺炎、穿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亡.结论:EP术将乳头部肿瘤组织切除后整体送检行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方法的抉择提供科学依据.
覃华赵秋李德民高红宇李荣香张敏胡继芬王渝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
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预后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方法的原则,纳入同济医院2011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共100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72 h内接受治疗,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对症内科治疗、胃肠减压、灌肠肠内营养、腹腔穿刺引流等方法;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血液滤过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病人1周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入院治疗后从第3天开始,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院后第7天行CT检查Balthazar评分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血液滤过治疗组7 d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液滤过治疗可以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方法之一。
姜立何小宇张敏秦仁义王欣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滤过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治疗乳头部肿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EP)治疗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15例经EP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观察结果,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所有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P治疗,其中4例术前病检为慢性炎症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瘤;11例术前病检为腺瘤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2例、腺瘤恶变1例。EP术后8例合并胰胆管扩张者同时行胆管及胰管塑料支架引流术,1例确诊为低分化腺癌者、1例确诊为腺瘤恶变者及1例腺瘤部分残留者术后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另1例低分化腺癌者因年龄较大拒绝追加手术治疗。EP术后除2例患者出现黑便,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外,无急性胰腺炎、胆管炎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亡。EP术后平均随访观察23.4个月,11例(11/15,73.3%)病变完整切除者中,10例腺瘤者均未见复发,另1例乳头部高分化腺癌者术后已随访5个月,多次复查病检均未见复发。结论EP术不仅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对于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EP术可将腺瘤组织完整切除达到根治的目的,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措施。
覃华赵秋李德民王波李荣香张敏胡继芬王渝
关键词:肝胰管壶腹腺瘤微创性
急性淋系白血病化疗后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急性淋系白血病化疗缓解后的治疗时间。方法治疗并随访观察我院10年来收治的原发初治急性淋系白血病100例。经两位以上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和检验师的确认与统计所得数据。结果100例原发初治急性淋系白血病采用VP(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基础上联合用药分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78.0%,83例可分析期的缓解患者中无病生存9.1个月,3年生存率为21.2%,5年生存率为10.0%,化疗后继续治疗<6个疗程者无病生存期为7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11.0%,5年无病生存率为6.0%;治疗>6个疗程的患者中无病生存期为35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40.0%,5年无病生存率为25.8%;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9个疗程的患者比治疗>6个疗程的患者生存率略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淋系白血病化疗后标准剂量治疗巩固强化至少应6个疗程以上,通常治疗至少维持3年以上。
秦云张敏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