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合成E选择素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研究
- 2016年
- 目的初步研究人工合成E选择素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手术组和治疗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纵行切开和间断缝合,对照组不行血管切开。缝合血管后,治疗组和手术组从股静脉分别注入人工合成E选择素和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1、3、7和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OL(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取缝合口处血管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NF—κB p65蛋白水平和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NF-KB转录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的细胞率。结果手术组和治疗组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血管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和mRNA水平均从缝合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高峰,第7天时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同期手术组(P〈0.01),第14天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术后第3天,手术组NF—κB转录活性高于治疗组(P〈0.01);手术组和治疗组PCNA阳性细胞从缝合术后第3天开始表达,对照组表达不明显或无表达,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仍高表达(P〈0.01),而治疗组PCNA阳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同期手术组(P〈0.01)。结论人工合成E选择素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 胡小辉刘建刚黄亚波吴江张世明
- 关键词:E选择素细胞增殖血管
- 小棉片辅助夹闭颅内微小动脉瘤
- 2015年
- 目的 探索小棉片辅助夹闭术在微小动脉瘤夹闭术中瘤颈撕裂的处理以及对瘤夹滑脱、动脉瘤破裂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与泰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2月至2014年12月应用小棉片辅助夹闭术治疗19例23个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2个动脉瘤瘤颈撕裂,以载瘤动脉破口为中心,用长方形小棉片包裹载瘤动脉,其余21个动脉瘤均用棉片包裹动脉瘤,然后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用棉片辅助动脉瘤夹闭术成功修补2个载瘤动脉破口,用棉片包裹的21个动脉瘤均成功行夹闭术,未见动脉瘤夹滑脱与动脉瘤破裂现象.随访2周至7年,平均随访30.4个月.18例破裂动脉瘤中,14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患者恢复良好,4例Ⅳ~Ⅴ级的患者中1例恢复良好,3例因手术时间短,正在康复中.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小棉片辅助夹闭术在微小动脉瘤手术中预防动脉瘤夹滑脱、动脉瘤破裂以及载瘤动脉破口的修复方面起关键作用.
- 张世明吴江刘建刚黄亚波胡小辉惠品晶王中高广忠鲁峻张勤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棉片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颅内动脉瘤瘤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瘤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活性。方法将180只成年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5个实验组(包括1个月组、2个月组、3个月组、4个月组以及5个月组)。实验组采用经背部入路双侧肾动脉后支结扎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SHR颅内动脉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的尾动脉血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观察大鼠的颅内动脉瘤形成情况。取动脉瘤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动脉瘤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染色测定瘤壁VSMC的凋亡情况。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瘤壁d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β微管蛋白以及骨桥蛋白(OPN)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瘤壁SM220t和高血压相关基因(HRG-1)mRNA的表达。结果1个月组、2个月组、3个月组、4个月组、5个月组血压逐渐升高,且均高于术前和对照组的血压(均P〈0.05)。4个月组和5个月组可见动脉瘤形成。HE染色可见SHR颅内动脉内膜破坏、消失,中膜层VSMC数目减少,血管壁变薄。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动脉壁组织中的PCNA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增高(均P〈0.05),其中4个月组最高,5个月组有所下降。实验组颅内动脉壁VSMC的凋亡率自1个月组至5个月组逐渐升高,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颅内动脉壁α-SMA和β微管蛋白的表达自1个月组至5个月组逐渐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OPN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均P〈0.05),其中4个月组最高,5个月组则开始下降。实验组颅内动脉壁VSMC的SM22α和HRG-1的mRNA自1个月组至5个月组逐渐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SHR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瘤壁VSMC具有增殖活性,且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
- 胡小辉刘建刚张世明臧凤超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细胞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
- 颅内动脉瘤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文中就高血压病、血流动力学、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等与颅内动脉瘤形成机制密切相关的后天因素进行综述,对颅内动脉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胡小辉张世明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脂质代谢炎症反应
- 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手术方法及技巧探讨
- 2016年
-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ICAPA)的方法一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IcAPA28倒惠音的临床资料.分析ICAPA的手术方法和技巧结果28例ICAPA均成功夹闭,夹闭方法为瘤颈直接夹闭20例、棉片包裹辅助夹闭3N和瘤体穿刺回抽减压夹闭或切开取栓夹闭5例术后随访1个月-5年.复查DSA或CTA提示动脉瘤均消失,无动脉瘤复发或再出血GOS评分恢复优12例、良15例、差1例。结论 手术治疗ICAPA安全有效.
- 胡小辉黄亚波刘建刚吴江张世明
- 关键词:手术治疗
- 颅内微小动脉瘤手术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经手术治疗的33个直径≤4 mm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经手术治疗的33个微小动脉瘤中,直接夹闭10个,棉片辅助夹闭23个。手术中有2个微小动脉瘤瘤颈撕裂,以载瘤动脉破口为中心,用棉片辅助动脉瘤夹闭术成功修补破口。术后随访3周至8年,平均38.6个月,复查DSA或CTA提示动脉瘤均消失,无动脉瘤再出血或复发。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26例,1例因术后时间短,正在康复中。结论棉片辅助夹闭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胡小辉刘建刚黄亚波吴江张世明
- 关键词:微小动脉瘤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