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华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药物
  • 1篇针刺伤
  • 1篇镇痛
  • 1篇镇痛药
  • 1篇镇痛药物
  • 1篇疼痛
  • 1篇疼痛管理
  • 1篇疼痛控制
  • 1篇疼痛评估
  • 1篇切口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治疗
  • 1篇量子
  • 1篇量子点
  • 1篇临床疼痛
  • 1篇近红外
  • 1篇近红外发光
  • 1篇护理
  • 1篇护理记录
  • 1篇红外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林华
  • 2篇刘俐
  • 2篇袁冬梅
  • 1篇谢徐萍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临床疼痛护理记录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疼痛研究的概念发生了两次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因此,护士在医院疼痛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疼痛的评估与记录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并贯穿于整个疼痛管理的始终,直接反映了疼痛管理的现状。
谢徐萍袁冬梅林华刘俐
关键词:疼痛管理疼痛评估疼痛控制镇痛药物
基于近红外无镉量子点的肿瘤在体成像和治疗
2024年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具有实时快速、高时空分辨率、深组织穿透等突出优势,在肿瘤在体成像和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Ⅰ-Ⅲ-Ⅵ族量子点具有高亮度、宽激发、易于调节的发射波长,还具有优越的稳定性且不含镉或铅等高毒性重金属元素,使其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Ⅰ-Ⅲ-Ⅵ族近红外发光量子点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肿瘤在体成像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Ⅰ-Ⅲ-Ⅵ族量子点的有机相和水相合成方法,以及对近红外发光性能的调控策略;其次,重点探讨了近红外无镉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肿瘤早期诊断、淋巴成像、药物递送、光热和光动力治疗等;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量子点面向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或可为无镉量子点在肿瘤诊疗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转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李晓琪孙晓林华张沛森焦明霞张霓
关键词:量子点近红外发光肿瘤治疗
安全头皮针的研制被引量:2
2017年
临床上护士输液和采血使用最多的头皮针均为钢针,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裸露在外,容易造成针刺伤,增加感染的风险,为减少和防止拔针和处理针头时发生针刺伤,笔者对临床使用的头皮针进行了改良,设计了安全头皮针,现介绍如下。1安全头皮针结构常规头皮针针头和针套是可分离的,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均裸露在外面。安全头皮针是针套和针头一体的结构,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可回缩至针套内,
林华袁冬梅刘俐
关键词:针刺伤V形切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