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生物与化学农药混配降香黄檀对棕斑澳黄毒蛾的毒力筛选被引量:4
- 2016年
- 为降低化学农药施用量和延缓害虫的耐药性,采用浸叶法处理降香黄檀嫩叶,并使用其饲养棕斑澳黄毒蛾2龄末期幼虫,利用均匀设计试验对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进行混配,求出优化模型、最大共毒系数及最佳混配比例。结果表明:5种供试农药均有杀虫效果,其中,阿维菌素LC_(50)=2.12 mg/L,毒力最强,幼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最高。经筛选,苏云金杆菌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均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混配比分别为4∶3和106∶3。
- 周斌刘君昂董文统欧阳博文何苑皞周国英
- 关键词:降香黄檀均匀设计农药
- 大黄和丁香提取物对花生油抗氧化作用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超声波技术,利用大黄和丁香的提取物,以花生油作为抗氧化对象,进行大黄中蒽醌甙和丁香鞣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提取物对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当功率比15(30)%、提取时间15min、提取温度60(70)℃、固液比1:15时,丁香(大黄)的提取率最佳,其提取物混合比例为5:95时抗氧化能力最好,对油脂的抗氧化具有重要作用。
- 周斌杨文彬曾柏全
- 关键词:丁香抗氧化
- 水杨酸处理对桉树抗青枯病诱导作用研究被引量:17
- 2006年
- 尾叶桉幼苗经水杨酸处理后,伤根接种青枯假单胞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结果表明,分别用0.25,0.5,1mmol/L水杨酸浸泡桉树幼苗3~5d移栽,均能显著抑制桉树幼苗发病率,但以0.5mmol/L效果最佳,而3mmol/L水杨酸则对桉树苗有毒害作用;水杨酸适宜浸泡时间为1.5d,浸泡7d以上表现为毒性。
- 向妙莲冉隆贤周斌
- 关键词:尾叶桉水杨酸诱导抗病性青枯病
- 海南棕斑澳黄毒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 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是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T.Chen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其生物学特性描述和龄期判定是虫害预测预报与林间防治的重要依据。并通过...
- 周斌
- 关键词:降香黄檀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农药胃毒作用
- 短梳角野螟的形态描述及幼虫虫龄判断被引量:5
- 2017年
- 短梳角野螟Meroctena tullalis(Walker)是为害红花天料木Homalium hainanense Gagnep的重要食叶害虫,其形态描述和幼虫准确分龄是开展害虫生物生态学及林间防控研究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林间采样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短梳角野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及生活习性和生活史进行调查和描述。并通过测定头宽、头长和体长3项分龄指标,利用SPSS Statistic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结合戴氏法则和线性回归等试图探究准确划分幼虫虫龄的可靠方法。结果表明:短梳角野螟幼虫随龄期增长,幼虫颜色由浅黄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头部由肉色逐渐变深,最后形成外围红褐色中间深肉色。通过频次分析统计,测得短梳角野螟幼虫虫龄为5龄;头宽可作为最佳分龄指标,且头宽测量指标平均值自然对数与幼虫龄期呈线性关系(y=0.181 6x-0.602 3,R2=0.999 1)。头长和体长统计检验,符合戴氏法则,但频次分析5个峰值不是很明显,且有部分区域重叠,只能作为划分虫龄的辅助指标。本研究确定了短梳角野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划分幼虫龄期的最佳指标,以期为该虫林间防治提供生物学依据。
- 李小敏刘君昂欧阳博文董文统周斌周国英
- 关键词:生活史红花天料木
- 降香黄檀食叶害虫棕斑澳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幼虫虫龄判断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棕斑澳黄毒蛾Orvasca subnotata Walker是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其生物学特性描述和龄期判定是虫害预测预报与林间防治的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定期林间采样的方法,对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进行调查;并通过测量头宽、前胸毛瘤宽和体长3项分龄指标,测定棕斑澳黄毒蛾幼虫的龄期。【结果】本文报道了棕斑澳黄毒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研究结果表明,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随龄期增长,前胸逐渐变黑,腹部背线和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特征逐渐变得明显。通过频次分析统计,测得棕斑澳黄毒蛾幼虫龄数为5龄。头宽和前胸毛瘤宽可作为分龄指标,头宽优于前胸毛瘤宽,且前胸毛瘤宽与头宽呈直线关系(y=0.994x-0.114,R=0.999)。体长经统计检验,符合Dyar氏法则,但区域重叠明显,不宜作为分龄指标。【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棕斑澳黄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幼虫虫龄,可为林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周斌周国英杨权董文统李小敏周莎何苑皞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幼虫龄期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