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评价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基因C3435T(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拟行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对基因突变型进行检测,按照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CC组)、突变型杂合子组(CT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TT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记录术后24、48 h时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睡眠质量评分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评分。结果与CC组比较,TT组和CT组术后24 h时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降低,TT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降低,CT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升高(P<0.05);与TT组比较,CT组术后24 h时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升高(P<0.05);3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机制之一。
- 张雪莹梁永新温翠丽夏婧褚海辰
- 关键词:镇痛
- 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处理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方法2021年4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49例PLC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在术后镇痛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26例,应用罗哌卡因行TAPB镇痛,和对照组23例,在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微量法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在术后24 h和48 h,观察组静息VAS为(2.1±0.5)分和(2.0±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0.7)分和(2.7±0.6)分,P<0.05】,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5±0.8)分和(2.8±0.6)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1.0)分和(3.7±1.0)分,P<0.05】;术前术后,两组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为(3.6±0.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9±1.6)mmol/L,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分别为(81.0±10.3)U/mL和(21.4±3.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2±11.3)U/mL和(15.6±4.3)U/m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7.7%对17.4%,P=0.400)。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行TAPB术后镇痛可显著缓解肝癌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可能帮助康复,值得应用。
- 张晓云夏婧张智华黄松梅
-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镇痛
-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镇静效果
-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中应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与异丙酚的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相关不良反应。
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
- 夏婧
- 关键词:异丙酚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
- 一种桡动脉穿刺用可调节便拆卸的辅助固定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桡动脉穿刺用可调节便拆卸的辅助固定器,具体涉及桡动脉穿刺领域,包括布体,本发明通过设有转轴、方形孔、伸缩条、方形槽,从而使得伸缩条与对应方形孔进行套设连接,使得伸缩条的一侧与方形槽进行卡接连接,安装伸缩柱...
- 夏婧褚海辰王强阎玮禚艳丽沈孜颖
- 文献传递
- 自体血回收-回输对不同时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评价自体血回收-回输对不同时程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CPB心脏手术患者120例,年龄18~70岁,ASA分级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自体血回收-回输组(ABWR组)和非自体血回收-回输组(NABWR组),每组根据预计的CPB时间分为3个亚组(n=20):长时程(〉120 min)亚组(L亚组)、中时程(〉60 min~≤120 min)亚组(M亚组)和短时程(≤60 min)亚组(S亚组).ABWR组在CPB停机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将术野出血和停机后机器管道余血经血液回收仪进行回收过滤、洗涤、浓缩后回输;NABWR组停机后将机器余血留到储存袋部分或全部回输.于术前、CPB结束后1、6、24和48 h时抽取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结果 与ABWR-S亚组比较,ABWR-L亚组和ABWR-M亚组CPB结束后各时点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P〈0.05),血清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WR-L亚组和ABWR-M亚组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时程NABWR亚组比较,ABWR-L亚组CPB结束后各时点血清TNF-α浓度降低,CPB结束后6~48 h时血清IL-6浓度降低(P〈0.05),血清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WR-M亚组CPB结束后1 h时血清TNF-α浓度降低,CPB结束后6和24 h时血清IL-6浓度降低(P〈0.05);ABWR-S亚组CPB结束后各时点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CPB时程延长,自体血回收-回输抑制CPB下心脏手术患者炎性反应的效应越显著.
- 刘爱杰柳国强夏婧董艳朱德璋王世端
- 关键词:自体心肺转流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75例,男54例,女21例,年龄45~70岁,体重55~80kg,BMI 18.5~24.5kg/m^2,ASA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5%,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0.3μg/kg组(D3组)、右美托咪定0.6μg/kg组(D6组)和右美托咪定0.9μg/kg组(D9组)。D3组、D6组和D9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3、0.6、0.9μg/kg,输注时间10min。麻醉诱导后,BIS≤55时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记录右美托咪定输注前(T_0)、输注5min(T_1)、输注完毕(T_2)、气管插前即刻(T_3)、气管插管后1min(T_4)、气管插管后3min(T_5)、气管插管后5min(T_6)时的HR、SBP、DBP;记录麻醉诱导期间的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6时D6组和D9组HR明显减慢(P <0.05),T_1时D9组SBP、DBP明显升高,T_3时三组SBP、DBP明显降低(P <0.05),T_4时D3组HR明显增快(P <0.05)。与T_3时比较,T_4和T_5时D3组HR明显增快,SBP、DBP明显升高(P <0.05)。与D3组比较,D6组和D9组T_3时SBP、DBP明显升高(P <0.05),T_4时HR明显减慢(P <0.05)。与D3组比较,D6组和D9组发生低血压明显减少,D9组发生高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明显增多(P <0.05)。与D6组比较,D9组发生高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明显增多(P <0.05)。结论与右美托咪定0.3和0.9μg/kg的负荷量比较,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0.6μg/kg右美托咪定更有助于稳定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有利于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 吴迷迷王世端夏婧柳国强梁永新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肺转流血流动力学
- 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19年
- 目的 探讨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夹层术中相关因素与患者院内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98例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资料,包括术前患者一般资料、术中低温停循环期间相关指标和乳酸增高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院内病死率为19.8%。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体质量(OR=1.034,95%CI=1.004~1.069,P<0.05),术中失血量(OR=1.371,95%CI=1.088~1.726,P<0.01)和乳酸增高率(OR=3.367,95%CI=1.786~7.406,P<0.01)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夹层术中的乳酸增高率、体质量、术中失血量与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院内死亡密切相关。
- 宋海成吕琳柳国强夏婧王君涛张楠楠袁莉
- 关键词:乳酸
- COMT V158M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评价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 V158 M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拟行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对基因突变性进行检测,并按照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VV组)、突变型杂合子组(VM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MM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术后24与48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h睡眠质量评分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评分。结果 与VV及VM组相比,MM组术后24、48h时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低或减少(F=4.099~7.722,P<0.05);三组睡眠质量评分及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T V158 M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舒芬太尼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不同的机制之一。
- 张洁张雪莹夏婧梁永新褚海辰
- 关键词: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舒芬太尼镇痛
- MORTM1-TAT对吗啡诱导的大鼠小胶质细胞M1型激活状态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研究μ/δ阿片受体异聚体(MDOR)干扰肽(MOR^TM1-TAT)对吗啡诱导的大鼠小胶质细胞M1型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小胶质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待融合度约60%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溶剂组(B组)、吗啡组(C组)、吗啡+MOR^TM1-TAT组(D组)4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加入PBS溶剂,C组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吗啡溶液,D组加入MOR^TM1-TAT孵育2 h后再加入等剂量吗啡。孵育72 h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M1表型标志物CD86的表达及MDOR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细胞各项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细胞M1表型标志物CD86、MDO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104.87~463.50,P<0.05);与C组相比较,D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细胞M1表型标志物CD86、MDOR表达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MOR^TM1-TAT通过干扰MDOR形成抑制了吗啡诱导的大鼠小胶质细胞M1型分化及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该研究为防治吗啡耐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郝凤栖梁永新范中元屠后安张冰夏婧褚海辰
- 关键词:小神经胶质细胞吗啡WI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