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斌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分子对接
  • 3篇构效
  • 3篇构效关系
  • 3篇MTOR
  • 2篇蛋白
  • 2篇三维定量构效...
  • 2篇3D-QSA...
  • 1篇定量构效关系
  • 1篇衍生物
  • 1篇抑制活性
  • 1篇抑制剂
  • 1篇异噁唑
  • 1篇制剂
  • 1篇双重抑制剂
  • 1篇吡咯
  • 1篇吡咯烷
  • 1篇吡咯烷类
  • 1篇嘌呤
  • 1篇嘧啶
  • 1篇嘧啶衍生物

机构

  • 5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作者

  • 5篇汪斌
  • 4篇林治华
  • 2篇刘蒙蒙
  • 2篇周朋朋
  • 2篇王远强
  • 1篇舒茂
  • 1篇林勇
  • 1篇唐光辉

传媒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氰基吡咯烷类FAP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及3D-QSAR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与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的生长密切相关,是药物设计的理想靶点。本文运用分子对接分析51个(4-喹啉)-甘氨酰-氰基吡咯烷衍生物与FAP受体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吡咯烷衍生物与FAP受体ASP46、THR51、GLN721等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和立体作用。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组合场进行3D-QSAR研究。Co MFA和Co MSIA模型的q2及r2分别为0.821,0.967和0.710,0.951,3D-QSAR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3D-QSAR等势图显示小分子的立体、静电、疏水、氢键等性质影响生物活性,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为设计出更高活性吡咯烷类抑制剂提供借鉴。
汪斌常自超舒茂王远强林勇林治华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分子对接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异噁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免疫抑制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免疫抑制剂可抑制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它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免疫抑制剂被研发应用于临床中,虽然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挑战,低毒高效、...
汪斌
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分子对接
文献传递
嘌呤环类mTOR免疫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构建嘌呤环类衍生物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的分子对接模型,并基于分子对接建立可预测性强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探讨此类化合物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为设计新型嘌呤环类m TOR受体拮抗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实验采用Surflex-dock研究44个嘌呤环类衍生物与m TOR的分子对接模式,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 MSIA)对嘌呤环类衍生物进行3D-QSAR研究,建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模型。结果Surflex-dock结果显示,此类分子与m TOR的ASP2195、TYR2225、VAL2240等活性功能残基具有氢键作用,嘌呤母环占据了活性口袋的连接链区形成疏水和范德华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Co MFA模型的q2=0.8,r2=0.976,最佳主成分为5,立体场和静电场对活性的贡献为59%和41%;Co MSIA模型的q2=0.679,r2=0.965,最佳主成分为6,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氢键供体场和受体场对活性的贡献分别为25.9%、9.5%、28.4%、24.7%和11.4%。结论基于嘌呤环类衍生物所建立的3D-QSAR模型的q2均大于0.5,证明此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3D-QSAR结果分析和分子对接相一致,疏水场、立体场和氢键作用对嘌呤环类分子的免疫抑制活性影响最大,为设计新型靶向性嘌呤环类m TOR受体拮抗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常自超汪斌林治华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分子对接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EB病毒表位肽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的建模与初步分析
2015年
目的建立EBV抗原表位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为表位的设计与改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表位数据库中收集67条EBV表位抗原,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方法研究EBV抗原表位平衡解离常数(KD)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并建立了相应的3D-QSAR模型。结果使用Co MFA与Co MSIA方法针对KD和IC50所建立的3D-QSAR模型均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定量预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KD(Co MFA:Q2=0.731,R2=0.996;Co MSIA:Q2=0.723,R2=0.979),IC50(Co MFA:Q2=0.463,R2=0.992;Co MSIA:Q2=0.485,R2=0.998)。结论 3D-QSAR建模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预测能力,而且能够通过等值面图为EBV表位的设计提供可视化信息,为进一步的抗肿瘤多肽疫苗开发提供指导。
周朋朋唐光辉刘蒙蒙汪斌王远强林治华
关键词:抗原表位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嘧啶衍生物类PI3K/mTOR双重抑制剂的3D-QSAR及分子对接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中异常激活,对PI3K和mTOR位点的抑制可有效阻断信号通路的传导,是药物设计的理想靶点.本文选择38个嘧啶类小分子抑制剂进行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可运用分子对接研究小分子抑制剂与PI3K和mTOR蛋白受体的作用模式.通过对QSAR模型的三维等势图以及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后,优化出10个小分子化合物并预测其活性,发现一些小分子化合物活性提高,这为PI3K/mTOR双重抑制剂的设计筛选提供了借鉴.
汪斌刘蒙蒙周朋朋林治华
关键词:PI3KMTOR3D-QSAR分子对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