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珊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性状
  • 3篇全基因组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组
  • 3篇大豆
  • 2篇等位
  • 2篇性状遗传
  • 2篇阳性
  • 2篇阳性率
  • 2篇异黄酮
  • 2篇育种
  • 2篇重组自交系
  • 2篇重组自交系群...
  • 2篇自交
  • 2篇自交系
  • 2篇黄酮
  • 2篇QTL
  • 2篇常规育种
  • 1篇单倍型
  • 1篇等位基因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沿海地区...

作者

  • 5篇孟珊
  • 4篇盖钧镒
  • 4篇贺建波
  • 4篇赵团结
  • 2篇邢光南
  • 2篇管荣展
  • 1篇王吴彬
  • 1篇王宇峰
  • 1篇张英虎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百粒重超亲分离的遗传解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解析大豆重组自交系中百粒重的QTL及其等位变异效应,探究重组自交系中百粒重存在超亲分离的原因,为进一步培育不同类型百粒重大豆提供遗传依据。【方法】利用以先进2号和赶泰2-2为亲本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为材料,在2009—2011年共5种环境下测定百粒重表型数据,建立具有400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选用QTLNetwork V2.1软件中混合模型区间作图方法(mixed model bas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对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进行大豆百粒重QTL定位研究。在定位结果基础上,分析每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每个家系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类型,建立百粒重QTL-allele矩阵。【结果】5种环境试验的平均结果,亲本先进2号和赶泰2-2的百粒重分别为16.92和14.14g,重组自交系百粒重变幅为12.09—25.01 g,存在超亲分离,多环境下遗传变异系数(genotyp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CV)为16.06%,遗传率为96.17%。利用MCIM方法联合5环境原始数据,总共检测到10个加性QTL和9对上位性QTL,10个加性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变幅为0.69%—14.93%,其中Sw-05-2、Sw-08-1、Sw-12-1和Sw-17-1的表型变异解释率较高,分别为6.91%、14.93%、7.80%和5.01%,Sw-13-3为以往未见报道并兼具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位点。上位性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较小,变幅为0.31%—3.44%,其中Sw-e4的表型变异解释率最高。联合多环境方差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解析大豆百粒重的遗传结构,发现加性QTL累积贡献了47.91%表型变异,上位性QTL累积贡献13.06%表型变异,未检测出的微效QTL累计解释了35.20%的表型变异。在定位的同时,获得了QTL等位变异的效应,分析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中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的组成,建立了NJRSXG的百粒重QTL-allele矩阵;两亲本分别具有7对和3对加性增效等位变异,属互补型组合;矩阵中没有一个重组自交家系包含所有减效等位变异或增效等位变异,表明重组自�
张英虎孟珊贺建波王宇峰邢光南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重组自交系百粒重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异黄酮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解析、区域分化和优化组合设计
异黄酮是大豆等豆类植物中富含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从大豆籽粒中共分离出12种组分,依据苯环配基的差异可归为三大类:大豆苷类异黄酮,染料木苷类异黄酮和黄豆苷类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对人体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功能,主要集中在预防癌症...
孟珊
关键词:大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SNPLDB标记的限制性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NPLDB标记的限制性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以解决传统方法无法估计复等位基因信息、假阳性率高以及在近交作物中检测功效低的问题。本发明结合基于单倍型区块构建的SNPLDB标记、近交群体关联分析模...
盖钧镒贺建波孟珊管荣展赵团结
文献传递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异黄酮含量QTL连锁定位与关联定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异黄酮是大豆等豆类植物中富含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对食品和保健产业有重要作用。大豆籽粒可分离出12种异黄酮组分,可归为三大类:大豆苷类异黄酮、染料木苷类异黄酮和黄豆苷类异黄酮。通过鉴定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及3个组分含量性状的加性及上位性QTL,进而全面解析其复杂的遗传构成。【方法】利用先进2号和赶泰2-2双亲衍生的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在5个环境下测定4个异黄酮含量性状:异黄酮总含量(total isoflavone content,SIFC)、大豆苷类异黄酮总含量(total daidzin group content,TDC)、染料木苷类异黄酮总含量(total genistin group content,TGC)和黄豆苷类异黄酮总含量(total glycitin group content,TGLC)。选用混合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mixed-model-bas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和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restricted two-stage multi-loc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RTM-GWAS)进行异黄酮含量QTL检测。【结果】2个亲本在4个异黄酮含量性状上均存在较大差异,重组自交系群体异黄酮含量在高值、低值2个方向上均出现超亲分离,低值方向分离趋势强于高值方向。利用连锁定位MCIM方法共检测到4个异黄酮含量性状的19个加性QTL和16对上位性QTL,分布于15条染色体上。第14染色体重要标记区间GNE186b—Sat020内检测到3个新加性QTL:qSifc-14-1、qTdc-14-2和qTgc-14-1,且表型变异解释率最高。利用关联定位RTM-GWAS方法分别检测到4个异黄酮含量性状的51、66、42和36个关联标记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39.7%—52.5%,检测到的位点中覆盖了MCIM方法检测的19个加性QTL中的11个以及11个上位性QTL。候选基因分析分别在加性QTL区域和上位性QTL区域检测到93和100个候选基因,富集分析显示在第14染色体重要标记区间GNE186b—Satt020内,Glyma14g33227、Glyma14g33244和Glyma14g33715的功能与异黄酮代谢有关。【结�
刘再东孟珊贺建波邢光南王吴彬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异黄酮QTL
一种基于SNPLDB标记的限制性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NPLDB标记的限制性二阶段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以解决传统方法无法估计复等位基因信息、假阳性率高以及在近交作物中检测功效低的问题。本发明结合基于单倍型区块构建的SNPLDB标记、近交群体关联分析模...
盖钧镒贺建波孟珊管荣展赵团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