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如月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混凝土
  • 9篇钢筋
  • 9篇钢筋混凝
  • 9篇钢筋混凝土
  • 8篇混凝土框架
  • 8篇钢筋混凝土框...
  • 7篇抗震
  • 6篇屈曲
  • 6篇防屈曲支撑
  • 5篇抗震性
  • 5篇抗震性能
  • 4篇偏心
  • 4篇偏心支撑
  • 3篇应力
  • 3篇预应力
  • 3篇结构抗震
  • 3篇框架结构抗震
  • 3篇加固钢筋混凝...
  • 2篇性能试验
  • 2篇震后

机构

  • 11篇西安建筑科技...
  • 6篇柳州东方工程...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陕西铁路工程...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杨勇
  • 11篇刘如月
  • 8篇马晨光
  • 5篇王婷
  • 2篇吴波
  • 2篇陈伟
  • 2篇赵登攀
  • 2篇邓辉
  • 1篇李辉
  • 1篇田静
  • 1篇郭梁

传媒

  • 8篇工业建筑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型加固技术,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柱端和节点核心区进行约束加固,可以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一榀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的1/2比例的单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拟静力试验,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层间位移角、位移延性系数、耗能性能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最大层间弹塑性位移角可以达到1/28.8,预应力钢带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抗震加固技术。
杨勇李辉陈伟王婷刘如月刘如月马晨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
内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十字形异形柱耐火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十字形异形柱受力性能,在钢筋混凝土十字形异形柱中设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形成内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十字形组合异形柱结构。通过对2个足尺十字形组合异形柱试件在ISO 834标准升温过程下的明火耐火试验和1个组合异形柱试件在常温下的轴压性能试验,分析内置芯柱、箍筋间距对组合异形柱在高温下的破坏形态、轴向变形和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试件内部的内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对十字形异形柱的耐火极限有很大提高,而箍筋间距对组合异形柱的耐火极限影响不大。
杨勇刘如月赵登攀邓辉吴波
关键词: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耐火试验耐火极限
防屈曲单斜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防屈曲支撑是一种耗能性能良好、减震效果显著的新型支撑。分别对1榀加设防屈曲单斜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1榀未设置防屈曲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对两榀框架试件的破坏过程、破坏机理、荷载-侧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层间刚度、耗能和等效黏滞阻尼比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考察防屈曲单斜支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防屈曲支撑能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加设防屈曲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刚度、承载能力、耗能和阻尼比均显著增大,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马晨光杨勇刘如月伊波松韦超谋叶明坤
关键词: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
防屈曲中心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分别对1榀加设防屈曲中心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1榀未设置防屈曲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对两榀框架试件的破坏过程、破坏机理、荷载-侧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层间刚度、耗能和等效黏滞阻尼比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考察防屈曲中心支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防屈曲支撑能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加设防屈曲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刚度、承载能力、耗能和阻尼比均显著增大,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伊波松杨勇刘如月马晨光韦超谋叶明坤
关键词: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
防屈曲偏心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结合2榀1/2比例的3层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低周反复加载拟静力试验研究,对采用防屈曲偏心支撑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开展研究。通过与未加固试件的对比,对采用防屈曲偏心支撑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合理设计,防屈曲偏心支撑加固框架可有效实现预期的塑性铰机制,达到了防屈曲支撑先于框架结构屈服的设计目标,与未加固对比试件相比,采用防屈曲偏心支撑加固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显著提高,防屈曲偏心支撑加固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承载能力、弹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刘如月杨勇伊波松马晨光韦超谋叶明坤
关键词:防屈曲支撑偏心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加固
防屈曲支撑加固震后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对一榀缩尺比例1∶2的单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拟静力试验,并在待试验水平荷载下降到85%以后,在原框架每层分别设置单斜撑布置的防屈曲支撑,以模拟震后加固试件。对加固后的框架再次进行拟静力试验,以考察防屈曲支撑加固震后框架的抗震性能。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了震前纯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震后采用防屈曲钢支撑加固框架的承载力、刚度、延性、强度退化、刚度退化、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系列抗震性能指标,验证了防屈曲支撑加固震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可行性。
王婷杨勇刘如月伊波松马晨光韦超谋叶明坤
关键词:防屈曲支撑偏心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
预应力钢带加固震后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提出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对处于"可修"性能水准状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快速抢救加固,以有效提高历经大震的混凝土框架抵抗余震的能力,并为震后全面加固提供条件.首先对一榀三层单跨1:2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低周反复拟静力试验,并加载至试件承载能力下降至极限荷载的85%时停止试验.然后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对该框架试件的柱端、梁端和节点核心区进行加固,并重新进行低周反复拟静力,以考察加固后框架试件的抗震性能,通过详细对比加固前试件和加固后试件的承载能力、刚度、延性、层间位移角、耗能能力等性能指标,发现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的震后框架试件基本上能达到震前框架的抗震性能,初步表明,采用预应力钢带加固技术可以实现对震后混凝土框架的有效加固,非常适用于对震后混凝土的快速抢救加固.
杨勇王婷陈伟刘如月伊波松马晨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
内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十字形异形柱高温后轴压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受力性能,在钢筋混凝土异形柱中设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形成内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组合异形柱。为研究该类型组合异形柱在历经高温后的受压性能,开展了3个足尺十字形组合异形柱试件在历经ISO 834标准明火试验后的轴压试验和1个未受火组合异形柱试件的轴压试验,分析了不同受火时间对内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组合异形柱的破坏形态、轴向变形和轴向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试件内部的芯柱承载力高且升温较慢,由芯柱所提供的轴向承载能力和竖向刚度受高温影响较小,受火时间为90 min和120 min异形柱试件的剩余承载力系数分别为0.839和0.761,具有较高的剩余轴压承载力。
杨勇刘如月赵登攀吴波邓辉
关键词:火灾试验轴压试验受压性能
支撑布置形式对防屈曲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中心支撑结构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普通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但其与梁柱对中时容易产生偏差,使得梁段局部产生较大的剪力而发生剪切破坏。与中心支撑结构相比,偏心支撑结构的耗能段解决了对中问题,适用于大跨结构,且可有效降低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耗能段的变形可以吸收一部分能量,在塑性阶段更好地保护主体。从层间角度出发,通过拟静力试验对比防屈曲中心支撑框架和防屈曲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等在不同层间的区别,研究耗能梁段对于防屈曲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中心支撑,偏心支撑不仅适用范围更广,更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保护主体结构,延长结构抗震持时,有利于结构的防连续倒塌。
刘如月杨勇王婷伊波松马晨光韦超谋叶明坤
关键词:防屈曲支撑偏心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
防屈曲偏心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对防屈曲偏心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BRB frame)进行低周反复试验研究,对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进行分析,在已有恢复力模型的基础上,简化得到了防屈曲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通过实测滞回曲线与所建立恢复力模型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和实测滞回曲线吻合较好,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防屈曲偏心支撑框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
刘如月杨勇伊波松马晨光王婷韦超谋叶明坤
关键词:防屈曲支撑偏心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恢复力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