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超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燃烧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法
  • 2篇双燃料
  • 2篇燃机
  • 2篇燃料
  • 2篇内燃
  • 2篇内燃机
  • 2篇激光诱导荧光
  • 2篇激光诱导荧光...
  • 2篇甲醛
  • 2篇光诱导
  • 1篇液滴
  • 1篇双色法
  • 1篇喷雾撞壁
  • 1篇燃料特性
  • 1篇燃烧过程
  • 1篇燃烧影响
  • 1篇燃油
  • 1篇羟基

机构

  • 4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4篇刘海峰
  • 4篇耿超
  • 3篇尧命发
  • 2篇唐青龙
  • 2篇李明坤
  • 1篇董文辉
  • 1篇陈贝凌
  • 1篇杨智

传媒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内燃机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小型内燃机与...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内燃机双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甲醛和羟基被引量:21
2015年
双燃料燃烧是一种实现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的新型燃烧方式,国内外对燃用双燃料的内燃机性能和排放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对双燃料缸内燃烧过程的认识有待深入.本文搭建了一套光学发动机缸内燃烧中间产物激光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甲醛和羟基(OH)的二维同时定性测量.为了验证该激光诊断系统的可行性,首先在甲烷层流预混火焰上对甲醛和羟基的激光诱导荧光(UF)光谱和图像进行采集,确定甲醛和OH激发波长分别为355和282.95 nm.随后在光学发动机上对双燃料缸内燃烧过程中甲醛和羟基进行了非同时测量分析了双燃料燃烧双阶段放热过程中甲醛和OH分布区域.光学发动机转速为1200 r·min^(-1),循环当量总油量为30 mg正庚烷.进气冲程初期气道喷射异辛烷,上止点前10°曲轴转角在缸内直喷9 mg正庚烷.激光诱导荧光成像表明,甲醛生成于低温放热阶段,主要分布在缸内直喷燃油油束附近区域,之后甲醛充满整个燃烧室空间高温放热过程中燃烧室壁面附近区域的甲醛首先消耗,伴随甲醛消耗OH首先出现于燃烧室边缘,高温放热阶段过后,甲醛基本消失,OH逐渐充满整个燃烧室.最后对双燃料缸内燃烧过程甲醛和OH同时测量发现,甲醛消耗伴随OH的产生,甲醛和OH分布区域总体而言在空间上是分开存在的,但在局部区域甲醛和OH可能并存.
唐青龙耿超李明坤刘海峰尧命发
关键词:激光诱导荧光法内燃机甲醛羟基
部分预混火焰撞壁的温度及甲醛分布测量被引量:3
2019年
结合麦肯纳燃烧器,设计了液体燃料部分预混火焰近壁面燃烧的光学诊断系统,利用双色法和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了壁面高度及壁面温度对于近壁面区域火焰温度场和甲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壁面高度增加或者壁面温度升高,火焰温度升高,高温区域面积增大并从火焰外侧向中心轴附近转移.甲醛LIF图像上的信号与温度分布中的低温区域基本吻合,随着壁面高度的增加,甲醛峰值下降,而火焰整体的甲醛分布范围变广.当壁面温度升高时,甲醛信号变弱,整体的分布范围也变小.
杨智刘海峰耿超丰雷尧命发
关键词:双色法温度场激光诱导荧光法甲醛
燃料特性对双燃料燃烧影响的可视化试验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一台改装而成的光学发动机,采用双燃料喷射系统,固定气道喷射异辛烷,缸内直喷燃料先后使用正十六烷、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_(3-6))和正庚烷,研究缸内直喷燃料特性对双燃料发动机自燃着火、火焰发展和燃烧放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缸内直喷正十六烷时,火焰由初期的蓝色迅速过渡到亮黄色,燃烧光强最大;直喷PODE_(3-6)工况下,火焰主要为均匀透明的蓝色,局部为亮黄色,燃烧光强最弱;直喷正庚烷工况下,CA 50之前主要为蓝色火焰,CA 50之后为亮白色火焰,光强介于直喷正十六烷与直喷正庚烷之间.直喷正十六烷的火焰初期发展类似传统柴油机燃烧,即从油束的下游先着火,然后火焰向油束上游迅速发展至喷孔;缸内分别喷射PODE_(3-6)和正庚烷时,火焰发展特性相似,火核在燃烧室边缘出现,然后向燃烧室中心铺展,火焰达到准稳态后,高温反应的明亮火焰很难传播到燃烧室中心区域.
刘海峰李明坤唐青龙耿超
关键词:燃料特性双燃料燃烧可视化
内燃机燃油喷雾撞壁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新型燃烧方式的发展,喷雾撞壁现象广泛存在于现代内燃机的燃烧过程中。研究喷雾撞壁机理对提高内燃机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别从实验和模拟研究出发,阐述了从基础喷雾液滴撞壁到实际发动机喷雾撞壁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喷雾撞壁研究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燃油撞壁的研究提供参考。
陈贝凌董文辉马天宇丰雷耿超刘海峰尧命发
关键词:内燃机燃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