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病患者86例,根据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评估标准将其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记录其血小板输注疗效情况及随访1年预后终点事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再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比较生存率。结果86例HSCT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69.77%(60/86),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2.55%(37/5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5.00%(12/16),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3.64%(7/11),慢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0.00%(4/8),即有效组60例,无效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小板输注次数、出血、血小板库存时间、移植类型、ABO血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脾肿大者、感染者占比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OR=1.595,95%CI:1.301~1.956)、脾肿大(OR=1.376,95%CI:1.142~1.657)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无效组住院病死率、随访病死率(11.54%,3/26;26.92%,7/26)均高于有效组(0,0/60;5.00%,3/60),P均<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无效组总生存率低于有效组(P<0.05)。结论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较高,感染和脾肿大是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血小板输注无效对HSCT患者预后的影响表现为更低的总生存率,需重视引起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 韩海心杨讯王波杨旭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输注预后
- 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筛选以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输注血小板患者90例为对象,将其驱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输出血小板,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输注前检测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输注血小板,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首先实施血小板交叉配型然后输注血小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的输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血小板输注之前需要对血小板抗体进行筛选,血小板抗体为阳性的患者要进行交叉配型,可以有效提升血小板输注效果。
- 王波陈玉瑙凌励
-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交叉配型
- 血栓弹力图在食管癌切除术围术期输血中的指导作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食管癌切除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62例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研究组(31例),对照组重点根据凝血常规检测结果指导输血,研究组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指导输血。记录两组凝血功能,统计研究组血栓弹力图指标,对比两组输血量。结果两组术前、术中输血后、术后24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前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振幅(MA)均高于术前、术中输血后、术后24h(P<0.05)。研究组围术期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冷沉淀、新鲜血浆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检测凝血功能相比,血栓弹力图监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并指导围术期输血,可减少血液制品用量,节约血液资源。
- 辛叶韩海心杨讯王波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食管癌围术期输血凝血功能
- 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效果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B)患者的输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肝病、门静脉高压所致的AUG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输血治疗,研究组采用限制性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统计两组不同时间止血情况、死亡率、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TT、APT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PT、TT、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48h止血率、72h止血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出血率、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性输血相比,限制性输血可有效改善AUGB患者凝血功能及及血液流变学情况,实现快速止血,且安全性良好。
- 辛叶韩海心杨讯王波
- 关键词:限制性输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性
- 不同疾病患者自身抗体状况及输血对策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不同疾病患者自身抗体状况,并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输血对策。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09~2020-09收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n=200)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患有不同的疾病,对不同疾病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输血对策。结果:在200例患者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存在自身抗体为38例(19.00%);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炎、肝胆管疾病、慢性肾炎存在的自身抗体为25例(12.50%);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气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自身抗体为13例(6.50%);浆细胞骨髓瘤患者存在自身抗体为10例(5.00%)。200例患者中,温抗体型、冷抗体型、混合抗体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7.50%、50.00%、12.50%。结论:不同疾病患者中存在自身抗体类型均不相同,其中以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自身抗体阳性率最高,且常见自身抗体类型为冷抗体型为主。临床应针对自身抗体类型和患者疾病情况制定合理的输血对策。
- 李亮王波曹承华
- 关键词:疾病种类自身抗体
-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以及不规则抗体的分布,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拟输血或者手术备血的5 00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5 000例患者中,一共检出20例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不规则阳性患者筛查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占5%,特异性抗体19例,占95%。特异性分布情况:抗-M最高,其次为抗-D、抗-E、抗-C等。结论筛查不规则抗体能够为临床输血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能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王波凌励
- 关键词:受血者不规则抗体临床输血
- 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输血检查的患者总计8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凝聚胺法428例,盐水法428例,对比两组红细胞凝聚情况、检测指标、检验时间。结果相比较盐水法,凝聚胺技术具有较高红细胞凝聚数量检出率;凝聚胺技术阳性抗体、准确率、灵敏度、稳定性为10.98%、90.19%、96.03%、17.52%,高于盐水法2.34%、80.84%、83.41%、4.67%;凝聚胺技术检验时间低于盐水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应用中具备良好效果,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率,并缩短检验花费时间。
- 辛叶韩海心王波
- 关键词:输血凝聚胺技术
- 微柱凝胶法筛查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结果分析
- 2022年
- 目的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存在情况,并对筛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输血且入院前有输血史的32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微柱凝胶法筛查所有患者不规则抗体存在情况,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所属科室、输血总次数及女性妊娠次数分布情况。结果经微柱凝胶法检验,3250例反复输血患者中113例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占3.48%;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E占比最高,为65.49%;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50岁年龄段,占52.21%;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血液内科及肾病内科,分别占30.09%、27.43%;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入院前输血次数≥3的占比最高,为79.6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妊娠次数≥3的占比最高,为75.61%。结论经微柱凝胶法筛查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中仍存在不规则抗体阳性情况,不规则抗体主要类型为抗-E,且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50岁年龄段、女性群体,多见于血液内科及肾病内科、输血总次数≥3、女性妊娠次数≥3的患者。
- 王波杨讯辛叶
- 关键词:反复输血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
- ABO溶血病新生儿血清学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ABO溶血病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被诊断为ABO溶血病并进行血清学检测的新生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测量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进行ABO溶血三项试验。分析四组数据。结果四组治疗前后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BO溶血病新生儿使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治疗效果突出且安全性高。
- 王波凌励
- 关键词:ABO溶血病新生儿血清学检测
- 辐照去白细胞输注对ALL患者免疫炎性及院感率等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辐照去白细胞输注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免疫炎性及院感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AL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式的差异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60例,采用辐照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而对照组患者30例,则采用未经辐照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结果输血治疗后,研究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前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输血后研究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输血前2组患者的炎性相关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输血后研究组炎性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组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辐照去白细胞输注对ALL患者疗效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还能降低院感发生率且不增加输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波陈玉瑙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