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克强

作品数:14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5篇血管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3篇颈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动脉硬化
  • 2篇药物涂层
  • 2篇术后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腔内
  • 2篇腔内治疗
  • 2篇球囊
  • 2篇缺血
  • 2篇系膜
  • 2篇下肢

机构

  • 14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市健宫医...

作者

  • 14篇赵克强
  • 10篇赵俊来
  • 10篇曹战江
  • 10篇吴巍巍
  • 7篇蒋超
  • 7篇朱融融
  • 6篇杨宇
  • 5篇张童
  • 3篇杨宇
  • 2篇张鹏
  • 1篇李元新
  • 1篇张骞
  • 1篇郑卓肇
  • 1篇王峰
  • 1篇赵锡海
  • 1篇尹洪芳
  • 1篇蒋超
  • 1篇赵宏伟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医学人文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回顾性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连续收治的42例(50条肢体)症状性股腘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了定向斑块切除联合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3、6及12个月的再狭窄率、目标病变再干预率、保肢率。结果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率分别为100%(42例)及95.24%(40例),治疗病变的长度为(18.6±6.3)cm。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彩超复查再狭窄率依次为:0%(0条肢体),0%(0条肢体),4%(2条肢体)和8.34%(4条肢体);6个月及12个月的目标病变再干预率分别为0%(0条肢体)和2.08%(1条肢体),6个月及12个月的保肢率均为100%。结论对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病变,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的近期疗效是安全可行的。
张童吴巍巍赵克强赵俊来曹战江杨宇蒋超朱融融
关键词:动脉硬化斑块切除术再狭窄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腹腔镜外科治疗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2024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联合术前腹腔镜探查治疗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NCT04686981),自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共入组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31例。男26例(84%),年龄(67±13)岁,发病时间(21±8)h。于杂交手术室先进行腹腔镜探查,如存在肠道坏死,患者接受开腹手术(肠系膜动脉切开取栓+肠切除、造口术);如果腹腔镜未发现肠坏死,患者接受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本研究主要观察终点是30 d内可经口饮食完全脱离肠外营养的患者比例及全因死亡率;次要观察指标是30 d内肠系膜血管通畅率,介入中转为开腹手术的比例。结果6例患者接受了开腹手术,25例患者接受了腔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血栓减容13例,减容后同期植入支架3例,单纯植入支架9例。术后30 d内24例(77%)患者完全脱离全肠外营养,全因死亡3例(9.7%);术后30 d内肠系膜动脉通畅率82.1%,介入术后中转开腹率16%。结论血管腔内介入联合术前腹腔镜探查,可以尽早明确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肠道坏死情况,经多学科会诊后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有可能会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赵克强张鹏赵俊来张童曹战江杨宇蒋超朱融融吴巍巍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腹腔镜血管腔内治疗
需求模型驱动的服务实现技术研究与设计
赵克强
急性肠系膜缺血2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7-01-2018-12期间经急诊外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诊治的AMI患者共23例,按缺血原因分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EAMI)+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TAMI)组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VAMI)组。总结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既往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30 d病死率等资料。使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AMI+TAMI组12例,男5例,女7例;6例≥60岁;症状居前3位的是腹痛(100.00%)、腹胀(75.00%)、恶心(58.33%);腹膜炎9例,发热4例,白细胞升高6例,D二聚体升高10例。VAMI组11例,男6例,女5例;6例≥60岁;症状居前3位的是腹痛(100.00%)、腹胀(81.82%)、恶心(54.55%);腹膜炎3例,发热2例,白细胞升高4例,D二聚体全部升高。两组病例均经CTA或CTV检查发现肠系膜动脉或静脉血栓或栓塞。两组各有3例肠坏死。5例患者放弃治疗,其余患者分别采用血管腔内手术或联合手术治疗,术后30 d无一例死亡。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病例在腹膜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AMI早期无特异临床表现,诊断困难。但随着医师对AMI认识的提高,多学科MDT的紧密合作,早期的手术干预避免广泛的肠管切除及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其疗效将越来越好。
张鹏李元新吴巍巍赵克强王峰赵宏伟张骞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
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CEA治疗的1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伴发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83)和非糖尿病组(n=65);比较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1年后再狭窄率。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转流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术后感染、颈部血肿、颅神经损伤、心肌梗死、术后脑梗死、高灌注综合征、全因死亡发生率及1年后再狭窄率分别为7.2%、12.0%、10.8%、3.6%、6.0%、9.6%、2.4%、9.6%,非糖尿病组分别为3.1%、9.2%、4.6%、1.5%、4.6%、7.7%、1.5%、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0.300、1.898、0.069、0、0.172、0.138、1.559,均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术前充分评估心脑血管状况并提前干预情况下,可以接受CEA手术。
赵克强吴巍巍赵俊来曹战江杨宇
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 应用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应用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的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8例患者均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经胭静脉及股静脉入路应用机械性血栓抽吸导管(Aspirex导管)清除血栓,术后均常规抗凝3~6个月,穿戴弹力袜治疗.于术后1、3、6个月复查,行下肢静脉彩超评估静脉血流情况,根据Villalta评分标准评估血栓后综合征及分级.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机械血栓清除治疗,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静脉血流,Ⅲ级血栓清除2例(完全清除),Ⅱ级血栓清除6例.所有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症状均缓解,无围手术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及死亡.平均随访3.3个月(1~6个月),下肢静脉均血流通畅,无复发,仅1例患者于6个月后出现轻度血栓后综合征.结论 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血栓后综合征近期效果安全、有效,远期效果需要总结与随访更多病例数.
赵俊来赵克强曹战江杨宇吴巍巍
关键词:介入治疗血栓后综合征
镍钛合金约束球囊导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2022年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目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主要方法。虽然PTA治疗股腘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是术后1年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60%[1,2]。虽然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及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通畅率,但血管弹性回缩、夹层、严重钙化及长段病变仍然是腔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的血管准备成为腔内治疗的重要部分。镍钛合金约束球囊导管通过独特的约束结构,在球囊中创建"枕部"和"减压槽",在增加球囊接触面积的同时,通过减压槽释放压力,提供可控、均匀且无创伤的扩张,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血管创伤。现将本中心应用镍钛合金约束球囊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结果及经验汇报如下。
赵俊来赵克强张童曹战江杨宇蒋超朱融融吴巍巍
关键词:腔内治疗药物涂层支架镍钛合金下肢动脉球囊导管弹性回缩
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腔内重建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腔内重建技术(包括液压扩张、减容、抑制再狭窄技术)治疗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连续收治的465例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570条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形作为基础治疗,其中联合减容技术67例,联合抑制再狭窄技术82例,三者联合11例。比较术后1、3、6及12个月的再闭塞率、目标病变再干预率,GLASS分级P0、P1、P2组3个月内的伤口愈合率,6、12个月的保肢率及12个月的病死率。结果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76.0%(433条/570条),术后6、12个月随访率分别为85.4%(370条/433条)及75.3%(326条/433条),治疗病变的长度为(3.6±1.3)cm;术后1、3、6、12个月再闭塞率依次为5.5%(23条/420条)、8.2%(33条/403条)、14.9%(55条/370条)和23.6%(77条/326条);6、12个月的目标病变再干预率分别为7.6%(28条/370条)和12.0%(39条/326条);P0、P1和P2组3个月内的伤口愈合率分别为87.3%(192条)、70.5%(62条)及10.5%(2条)(P<0.001),6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96.2%(200条)、84.7%(127条)及33.3%(4条)(P<0.001),12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78.7%(170条)、54.5%(55条)及22.2%(2条)(P<0.001)。术后12个月病死率为6.9%(32/465)。结论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腔内重建可行且具有较高技术成功率,其肢体威胁期足背足底弓动脉完整程度与3个月内伤口愈合率及保肢率相关。
张童曹战江赵克强赵俊来杨宇蒋超朱融融吴巍巍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两个转变 皆是重生
2022年
成败一瞬间一个周四的夜晚,一名身患糖尿病多年的男性患者被工友送至医院急诊。年纪并不算很大,只有48岁,但一侧的下肢和足部已经无法触及动脉搏动,并且肢体已经发黑、坏死。急诊医生立即请血管外科的医生会诊,这是非常典型的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闭塞性动脉硬化。影像学检查显示:患侧肢体的皮下组织已经出现积气了。种种迹象均指向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气性坏疽。
樊荣万晓君赵克强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气性坏疽闭塞性动脉硬化动脉搏动急诊医生患侧肢体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血管壁成像特征与CAS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血管壁成像特征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89例,其中男74例,女15例,年龄43~87(67.8±8.2)岁。术前检查均完善颈动脉MRI血管壁成像,分析颈动脉斑块中是否存在大脂质核、斑块内出血和纤维帽破裂,将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斑块定义为稳定斑块组(34例),反之为易损斑块组(55例),并计算每个斑块具有的危险因素数量。术中记录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术后多巴胺的使用情况。将斑块具有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临床结局作为因变量,计算RR值,并比较不同危险因素数量的患者上述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易损斑块组术中血压下降、术中心率下降的发生率高于稳定斑块组[60.0%(33/55)比14.7%(5/34),38.2%(21/55)比14.7%(5/34);均P<0.05]。MRI血管壁成像特征中,大脂质核45例,对血压下降和心率下降的RR值分别为3.15(1.69~5.87)、2.20(1.07~4.53);斑块内出血37例,对血压下降和心率下降的RR值分别为2.70(1.61~4.55)、2.25(1.15~4.39);纤维帽破裂29例,对血压下降和心率下降的RR值分别为1.50(0.94~2.40)、1.29(0.67~2.49)。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越多,术中血压下降和心率下降的发生率越高:危险因素为0~3个时,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4.7%(5/34)、9/18、11/18、13/19(P<0.001),心率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14.7%(5/34)、6/18、7/18、8/19(P=0.022)。两组间术后使用多巴胺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MRI血管壁成像提示颈动脉易损斑块危险因素越多的患者在进行CAS时出现血压和心率下降的风险越高。
蒋超赵克强赵红亮郑卓肇赵锡海吴巍巍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放射学颈动脉斑块支架植入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