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氧化叔胺改性凹凸棒土吸附剂的改性制备及应用
- 刘绍刚刁开盛赵芳黄婉婷覃太生马亚红张文珍杜寒春雷福厚谭学
- 该发明公开了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氧化叔胺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水源净化和污染物治理技术领域。
制备方法如下:(1)凹凸棒土的预处理:凹凸棒土研磨过筛,再将其加入到酸性溶液中,于60~80℃下,超声分散反...
- 关键词:
- 关键词:松香
- 水中一碘乙腈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水中一碘乙腈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终止消毒反应,取一定量消毒后的水样,加入终止剂,得到检测水样;(2)一碘乙腈的富集,调节待测水样的pH范围至4.5‑5.5,再加入萃取剂对检测水样中一碘乙腈的萃取富...
- 刘绍刚李振林张海清刁开盛谭学才黄婉婷赵芳马亚红张文珍覃太生雷福厚
- 文献传递
- 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碘代消毒副产物碘代三卤甲烷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对比研究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P&T/GC-MS)和液液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LLE-GC/ECD)检测饮用水中碘代三卤甲烷(I-THMs)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萃取剂直接液液萃取,LLE-GC/ECD检测更适于I-THMs的分析。在选定条件下,内标法定量,6种ITHMs在0.5~1 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3.9%~6.4%,方法检出限为0.05~0.11μg/L。0.5,2.0,10.0μg/L加标水平下,分别对某地表水、水厂滤后水和自来水进行I-THMs的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为81.2%~108.6%,RSD为2.6%~7.7%。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饮用水中新兴消毒副产物I-THMs的检测。
- 李振林赵芳马亚红覃太生董慧峪刘绍刚谭学才刁开盛
- 关键词:液液萃取饮用水
- 松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1
- 2015年
- 以松香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N-三甲基-N-松香基氯化铵,TAAC)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得到TAAC改性沸石并进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表征.考察了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粒径、改性剂投加量、温度、pH值等,结果表明这一改性能显著地提高沸石对刚果红的吸附量;在pH值4.0—10.0范围内,CR的吸附量随着pH值增加而下降;反应温度从20℃上升至40℃,TAAC改性沸石对CR的吸附容量有所下降.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过程,其最大吸附容量为78mg·g-1(pH6.0,T=20℃).热力学分析表明,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是自发和放热的过程,是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过程,其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吸引、氢键和芳香基的疏水作用.TAAC改性沸石吸附刚果红后可通过NaOH再生,且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到0.1mol·L^(-1),其解吸率明显增大.
- 赵芳马亚红李振林董慧峪杜寒春刘绍刚刁开盛雷福厚谭学才
- 关键词:改性沸石刚果红
- 马来松香酸三烯丙酯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来松香酸三烯丙酯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如下:(1)交联剂的配制:在三颈烧瓶中加入马来松香酸、丙酮、催化剂,氯丙烯进行反应,得到马来松香酸三烯丙酯的交联剂;(2)水相的配制;(3)油相配...
- 刘绍刚马亚红赵芳刁开盛谭学才覃太生杜寒春周家有陈伟玲劳秋妮方晴甘凌子彭威
- 文献传递
- 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氧化叔胺改性凹凸棒土吸附剂的改性制备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氧化叔胺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水源净化和污染物治理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对盐酸溶液对凹凸棒土进行酸化、烧制;再用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氧化叔胺对凹凸棒土改性,制得含松...
- 刘绍刚刁开盛赵芳黄婉婷覃太生马亚红张文珍杜寒春雷福厚谭学才
- 文献传递
- 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氧化叔胺改性凹凸棒土吸附剂的改性制备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氧化叔胺改性凹凸棒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水源净化和污染物治理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对盐酸溶液对凹凸棒土进行酸化、烧制;再用含松香基三元菲环结构的氧化叔胺对凹凸棒土改性,制得含松...
- 刘绍刚刁开盛赵芳黄婉婷覃太生马亚红张文珍杜寒春雷福厚谭学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