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
- 作品数:10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贺伟吕平欣吕岩王东坡李成海周震宁锋钢李芳王岳孙孟言王依川
- 颅内结核核磁共振影像分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颅内结核核磁共振影像表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420例颅内结核患者的MRI资料并随访患者的预后。42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男220例,女200例,年龄8~83岁,中位年龄28.5岁。根据MRI影像表现分型,420例中脑膜结核93例,脑实质结核192例,混合型颅内结核82例。头颅MRI无异常31例,表现为小片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22例。本研究结果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脑膜结核的MRI表现为脑膜渗出增厚强化,继发性改变包括脑积水、脑血管炎、脑梗死和颅神经受累。脑实质结核包括脑实质结核瘤、结核脓肿和结核性脑炎,脑实质结核瘤表现为实性结节影,在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中心出现干酪坏死后表现为T2WI低信号,干酪坏死液化时在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干酪坏死时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节,伴干酪坏死时为环形强化结节;结核脓肿表现为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伴扩散受限加重的脓液;结核性脑炎表现为脑回样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混合型颅内结核同时具有脑膜结核和脑实质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脑膜结核型入院及出院时的Barthel评分分别为(53±30)和(61±28)分,脑实质结核型分别为(77±29)和(81±26)分,混合型颅内结核分别为(58±29)和(66±28)分,脑膜结核型及混合型颅内结核入院及出院时的Barthel评分均明显低于脑实质结核型(P<0.001)。近期(出院时)预后不良(Barthel评分≤60分)的患者151例,远期(随访至少12个月)预后不良的患者71例中死亡35例,遗留功能障碍者36例。脑膜结核型近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50.5%(47/93),远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25.8%(24/93),病死率为15.1%(14/93);脑实质结核型近期预后不�
- 李多吕岩王岳马大庆侯代伦吕平欣
- 关键词:结核磁共振成像预后
- 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HRCT影像研究被引量:36
- 2015年
- 目的研究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HR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23例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病例,观察HRCT征象,包括病变分布、形态特点,并将菌阴肺结核与菌阳肺结核两组患者征像比较,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323例患者中,病变分布于单叶86例(26.6%),其中单叶单段41例,单叶多段45例;多叶多段237例(73.4%),其中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分布较多,分别为205例和146例。HRCT征象:小叶中心分布的结节,包括气腔结节或腺泡结节患者282例(70.6%),"树芽征"患者193例(59.8%),其中45例(占全部病例13.9%,占气腔结节或腺泡结节病例的15.6%)患者可见"反晕征",高密度的壁及其内磨玻璃密度影内均见结节影;小叶性实变及亚段性实变293例(90.7%),段性实变者115例(35.6%),叶性实变者22例(6.8%),密度不均匀者内见散在边缘模糊的斑点及斑片状低密度影,部分病变内另见支气管扩张和空洞。球形病变及团块状影37例(11.5%),短径>3 cm,增强扫描边缘轻度强化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伴斑片状或不规则低密度区。肺间质改变者123例(38.1%),小叶内间质增厚者105例(85.4%);小叶间隔增厚者35例(28.5%),边缘大部分模糊;轴心间质增厚86例(69.9%),远心端轴心间质增厚78例(90.7%),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实质、间质混合病变:磨玻璃密度影131例(40.6%);伴随征象:空洞112例(34.7%),厚壁空洞74例(66.7%),薄壁空洞29例(25.9%),无壁空洞21例(18.8%);支气管扩张65例(20.1%),位于实变影内及空洞引流支气管影,管腔不均匀者呈静脉曲张样或局限动脉瘤样。菌阳及菌阴肺结核中HRCT征象比较,两组患者树芽征、段性实变、叶性实变、间质改变、磨玻璃密度影、空洞和支气管扩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756、17.332、21.418、8.746、13.784、72.267和58.09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
- 吕岩李成海谢汝明王岳周震宁锋钢周新华贺伟
- 关键词:肺结核活动性X线计算机
- 脑膜结核147例核磁共振影像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 分析脑膜结核的磁共振(MR)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147例临床确诊的脑膜结核病例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数据,男77例,女70例,年龄14~70岁,平均(32&#177;13)岁,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6例行3D TOF序列扫描并MR血管成像(MRA),分析脑膜病变的形态和信号特点及颅内继发改变的特征.收集同期56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男29例,女27例,年龄36~ 78岁,平均(58&#177;11)岁,将其MRI表现与脑膜结核进行对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47例脑膜结核病例中146例累及软脑膜(99%),位于基底池及外侧裂池脑膜病变分别为104例及108例,其余为大脑纵裂池(46例)、大脑凸面(35例)及小脑背面(17例).MRI平扫阴性11例;阳性136例,阳性表现为病变脑膜不同程度增厚,相应脑池、室、沟狭窄,T2加权像(T2WI)可见不规则或结节状稍低信号77例;增强扫描病变全部强化,均匀和(或)不均匀强化,其中85例在脑膜增厚基础上,合并结节1 105个,结节呈散在分布23例,簇状分布62例,结节均匀强化452个,环状强化653个,簇状分布的结节多以环状强化或融合成团的分隔状强化为主.颅内继发改变:脑积水94例,大脑前动脉受累17例,大脑中动脉受累58例,大脑后动脉受累9例,脑梗死42例,视神经受累49例.脑膜结核与肺癌脑膜转移的MRI对比,脑膜受累类型、病灶分布部位、边缘是否光整、病变与脑膜的相对位置及脑膜结节的分布比较,除蛛网膜病变外(P=0.066),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脑膜结核的MRI影像表现为大脑基底池脑膜增厚为主,合并簇状分布的脑膜结节,结节在T2WI上出现低信号,增强扫描结节呈环形及分隔状强化等征象以及继发性脑积�
- 吕岩李成海周新华贺伟吕平欣周震王东坡宁锋钢王岳
- 关键词:结核磁共振波谱学
- 脑实质结核的核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动态分析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脑实质结核的核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分型及抗结核治疗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脑实质结核患者134例,其中男68例,女66例,年龄14 ~ 77岁.行常规T1、T2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及增强扫描并分析其影像表现.脑实质结核病灶直径<0.3 cm的结节称为粟粒结节;0.3 ~ 1.0 cm称为小结节,>l.0cm称为大结节.根据脑实质病变大小,脑实质结核病例分为粟粒结节型、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及混合结节型;根据强化方式及信号特点,分为增生结节型、结核瘤型、脑脓肿型和混合型.76例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行MRI动态随访.采用x2检验对不同结节的强化方式及抗结核治疗后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对随诊结果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34例脑实质结核的发生部位以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多见,且多发病灶多部位同时出现常见.增强扫描病变有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和不均匀强化3种方式,72例可见2种或3种强化方式同时存在.粟粒结节(124例)、小结节(90例)及大结节(16例)中均匀强化方式及非均匀强化方式(包括环形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分别为116和32例、34和69例及1和16例,采用x2检验分别对3种结节的不同强化方式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9.502、6.714和13.460,均p<0.05).粟粒结节均匀强化更常见,小结节尤其是大结节环状强化更常见.根据脑实质病变大小分型,134例中粟粒结节型(68例)和混合结节型(57例)多见,小结节型(8例)和大结节型(1例)少见;根据强化方式及信号特点分型,以增生结节型(64例)和混合性脑结核(60例)多见,结核瘤型(9例)和脑脓肿型(1例)少见.结节直径>0.5 cm的病变多数符合结核瘤的影像学表现.76例患者行MRI动态随访,最终有23例(30.3%)病变完全消失.增生结节型组病变
- 贺伟宁锋刚周新华吕岩吕平欣周震李成海王岳
- 关键词:结核磁共振波谱学
- 颅内结核核磁共振影像分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 2020年
- 目的分析颅内结核核磁共振影像表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420例颅内结核患者的MRI资料并随访患者的预后。42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男220例,女200例,年龄8~83岁,中位年龄28.5岁。根据MRI影像表现分型,420例中脑膜结核93例,脑实质结核192例,混合型颅内结核82例。头颅MRI无异常31例,表现为小片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22例。本研究结果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脑膜结核的MRI表现为脑膜渗出增厚强化,继发性改变包括脑积水、脑血管炎、脑梗死和颅神经受累。脑实质结核包括脑实质结核瘤、结核脓肿和结核性脑炎,脑实质结核瘤表现为实性结节影,在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中心出现千酪坏死后表现为T2WI低信号,千酪坏死液化时在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干酪坏死时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节,伴干酪坏死时为环形强化结节;结核脓肿表现为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伴扩散受限加重的脓液;结核性脑炎表现为脑回样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混合型颅内结核同时具有脑膜结核和脑实质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脑膜结核型人院及出院时的Barthel评分分别为(53±30)和(61±28)分,脑实质结核型分别为(77±29)和(81±26)分,混合型颅内结核分别为(58±29)和(66±28)分,脑膜结核型及混合型颅内结核人院及出院时的Barthel评分均明显低于脑实质结核型(P<0.001)。近期(出院时)预后不良(Barthel评分≤60分)的患者151例,远期(随访至少12个月)预后不良的患者71例中死亡35例,遗留功能障碍者36例。脑膜结核型近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50.5%(4793),远期预后不良的患者占25.8%(24/93),病死率为15.1%(14/93);脑实质结核型近期预后不良
- 李多吕岩王岳马大庆侯代伦吕平欣
- 关键词:结核磁共振成像预后
- 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HRCT影像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HR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23例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病例,观察HRCT征象,包括病变分布、形态特点,并将菌阴肺结核与菌阳肺结核两组患者征像比较,采用×。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323例患者中,病变分布于单叶86例(26.6%),其中单叶单段41例,单叶多段45例;多叶多段237例(734%),其中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分布较多,分别为205例和146例。HRCT征象:小叶中心分布的结节,包括气腔结节或腺泡结节患者282例(70.6%),“树芽征”患者193例(59.8%),其中45例(占全部病例13.9%,占气腔结节或腺泡结节病例的15.6%)患者可见“反晕征”,高密度的壁及其内磨玻璃密度影内均见结节影;小叶性实变及亚段性实变293例(90.7%),段性实变者115例(35.6%),叶性实变者22例(6.8%),密度不均匀者内见散在边缘模糊的斑点及斑片状低密度影,部分病变内另见支气管扩张和空洞。球形病变及团块状影37例(11.5%),短径〉3cm,增强扫描边缘轻度强化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伴斑片状或不规则低密度区。肺间质改变者123例(38.1%),小叶内间质增厚者105例(85.4%);小叶间隔增厚者35例(28.5%),边缘大部分模糊;轴心间质增厚86例(69.9%),远心端轴心间质增厚78例(90.7%),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实质、间质混合病变:磨玻璃密度影131例(40.6%);伴随征象:空洞112例(34.7%),厚壁空洞74例(66.7%),薄壁空洞29例(25.9%),无壁空洞21例(18.8%);支气管扩张65例(20.1%),位于实变影内及空洞引流支气管影,管腔不均匀者呈静脉曲张样或局限动脉瘤样。菌阳及菌阴肺结核中HRCT征象比较,两组患者树�
- 吕岩李成海谢汝明王岳周震宁锋钢周新华贺伟
- 关键词:X线计算机
- 活动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的HRCT影像动态分析及残余病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后}tRCT征象的变化特点以及停药后残余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活动性肺结核的CT征象转归表现及残余病变的影像变化。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性CT征象中边缘模糊小叶中心结节影、树芽征、磨玻璃阴影、小叶样实变影、支气管壁增厚、叶段性肺实变、亚段性肺实变、空洞和肿块较前显著减少、缩小,治疗前后检出率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130.5、99.6、202.8、50.9、11.4、38.9、74.5和5.6,JD均〈0.05)。非活动性病变纤维性病变及支气管扩张显著增加,治疗前后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9、3.9,P均〈0.05);49例(34.5%)患者残余活动性病变,停药后随访12-15个月,46.9%(23/49)患者病变继续好转缩小或消失,仅1例复发。结论HRCT检查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疗效的判定,疗程结束时立即对肺结核活动性进行判定存在一定偏差;残留的活动性病变不能预测活动性病变的持续存在和早期复发的可能性。
- 贺伟李成海谢汝明王岳周震宁锋钢周新华吕岩
- 关键词:高分辨率
- 脑膜结核147例核磁共振影像分析
- 2016年
- 目的分析脑膜结核的磁共振(MR)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147例临床确诊的脑膜结核病例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数据,男77例,女70例,年龄14~70岁,平均(32±13)岁,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6例行3DTOF序列扫描并MR血管成像(MRA),分析脑膜病变的形态和信号特点及颅内继发改变的特征。收集同期56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男29例,女27例,年龄36~78岁,平均(58±11)岁,将其MRI表现与脑膜结核进行对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7例脑膜结核病例中146例累及软脑膜(99%),位于基底池及外侧裂池脑膜病变分别为104例及108例,其余为大脑纵裂池(46例)、大脑凸面(35例)及小脑背面(17例)。MRI平扫阴性11例;阳性136例,阳性表现为病变脑膜不同程度增厚,相应脑池、室、沟狭窄,T2加权像(T2WI)可见不规则或结节状稍低信号77例;增强扫描病变全部强化,均匀和(或)不均匀强化,其中85例在脑膜增厚基础上,合并结节1105个,结节呈散在分布23例,簇状分布62例,结节均匀强化452个,环状强化653个,簇状分布的结节多以环状强化或融合成团的分隔状强化为主。颅内继发改变:脑积水94例,大脑前动脉受累17例,大脑中动脉受累58例,大脑后动脉受累9例,脑梗死42例,视神经受累49例。脑膜结核与肺癌脑膜转移的MRI对比,脑膜受累类型、病灶分布部位、边缘是否光整、病变与脑膜的相对位置及脑膜结节的分布比较,除蛛网膜病变外(P=0.066),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脑膜结核的MRI影像表现为大脑基底池脑膜增厚为主,合并簇状分布的脑膜结节,结节在T2WI上出现
- 吕岩李成海周新华贺伟吕平欣周震王东坡宁锋钢王岳
- 关键词:结核磁共振波谱学
- 脑实质结核的核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动态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实质结核的核磁共振(MRI)表现特点、分型及抗结核治疗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脑实质结核患者134例,其中男68例,女66例,年龄14~77岁。行常规T1、T2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及增强扫描并分析其影像表现。脑实质结核病灶直径〈0.3cm的结节称为粟粒结节;0.3~1.0cm称为小结节,〉1.0cm称为大结节。根据脑实质病变大小,脑实质结核病例分为粟粒结节型、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及混合结节型;根据强化方式及信号特点,分为增生结节型、结核瘤型、脑脓肿型和混合型。76例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行MRI动态随访。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结节的强化方式及抗结核治疗后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对随诊结果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34例脑实质结核的发生部位以大脑半球及小脑半球多见,且多发病灶多部位同时出现常见。增强扫描病变有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和不均匀强化3种方式,72例可见2种或3种强化方式同时存在。粟粒结节(124例)、小结节(90例)及大结节(16例)中均匀强化方式及非均匀强化方式(包括环形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分别为116和32例、34和69例及1和16例,采用)(。检验分别对3种结节的不同强化方式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9.502、6.714和13.460,均P〈0.05)。粟粒结节均匀强化更常见,小结节尤其是大结节环状强化更常见。根据脑实质病变大小分型,134例中粟粒结节型(68例)和混合结节型(57例)多见,小结节型(8例)和大结节型(1例)少见;根据强化方式及信号特点分型,以增生结节型(64例)和混合性脑结核(60例)多见,结核瘤型(9例)和脑脓肿型(1例)少见。结节直径〉0.5cm的病变多数符合结核瘤的影像学表现。76例患者行MRI�
- 贺伟宁锋刚周新华吕岩吕平欣周震李成海王岳
- 关键词:结核磁共振波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