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建芳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肺炎
  • 2篇肺炎支原体
  • 2篇病毒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血功能
  • 1篇增多症
  • 1篇症状
  • 1篇症状及治疗
  • 1篇支原体肺炎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宿主
  • 1篇体感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细胞增多

机构

  • 5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包头医学院

作者

  • 5篇薛建芳
  • 2篇李燕
  • 1篇周蕾
  • 1篇王云丽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物理超高压处理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物理超高压处理对悬液中和载体上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分别将细菌和病毒悬液及染病毒载体布片装在离心管或冻存管中,并用真空封口机封装在纤维袋等容器内,采用高压容器与增压机对其进行超高压处理,再用平皿倾注法和终点稀释法分别对不同压力与保压时间处理后的样本进行活菌计数及病毒滴度测定。结果在室温条件、静压力≥600 MPa、保压1 min时,对离心管内悬液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分别为8.08(完全杀灭)、5.53和3.07;在室温条件、静压力≥500 MPa、保压3 min时,对冻存管悬液中和纤维袋内载体布片上人类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的灭活对数值均≥4.00;在室温条件、静压力为700 MPa、保压8 min时,对冻存管内悬液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对数值为1.50,对纤维袋内载体布片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对数值为3.24。结论物理超高压处理对细菌繁殖体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对亲脂病毒的杀灭效果好于亲水病毒。
田迎春蔡晶晶高世鹰张蒙薛建芳周蕾李燕苏裕心
关键词:细菌繁殖体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超高压
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选取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病种分类,即60例间质肺炎组、60例大叶肺炎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对3组受检者实施免疫功能、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肺炎组患儿D-D、FIB、TT高于对照组,PT、CD4^+、APTT、补体C_4、IgG、Ig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功能、凝血功能能够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程度,利于治疗方案的拟定。
薛建芳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免疫功能
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临床症状及治疗分析
2023年
研究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以及大体治疗。方法 选择的实验组1对象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患儿30例(2021年3月~2023年4月入院),选择的对比组1对象是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患儿30例,以回顾临床资料的形式对两组患儿高热发生情况、喘息发生情况做出比较。选择的实验组2对象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患儿15例,选择的对比组2对象是另外的小儿哮喘患儿15例,对比组2患儿采纳克拉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2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纳喘乐宁治疗,比较的是两组患儿肺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看到对比组1患儿数据,发现实验组1患儿的高热发生率及喘息发生率更高、高热持续时间及喘息持续时间更长(P<0.05)。与对比组2患儿比较,实验组2患儿的PEF、FEV1、FVC、FEF25%-75%更高(P<0.05)。结论 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发生率及喘息发生率更高、高热持续时间及喘息持续时间更长。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喘乐宁三样药物联合治疗方式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中的治疗效果较佳,患儿肺功能改善程度较高。
薛建芳
关键词:小儿哮喘临床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
Th17细胞亚群在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宿主免疫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肺部炎症中的变化及其在RSV感染后宿主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5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对照组小鼠鼻腔滴入0.1 ml DMEM维持液(含有2.5%灭活的鸡血清),实验组小鼠鼻腔滴入0.1 ml病毒液(TCID50为107.5/ml)。在处理后的第1、3、7天分别处死小鼠,取其外周血并留取小鼠脾脏和肺脏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IL-23p19的浓度。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RSV感染后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亚群的含量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在RSV病毒感染后1、3、7 d,血清IL-17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RSV病毒感染的第3天和第7天,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L-23p19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RSV病毒感染后第1、3、7天,实验组小鼠脾淋巴细胞Th17亚群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RSV病毒感染后第7天明显高于第1、3天(P<0.05);在RSV感染后第3天小鼠肺组织出现典型间质性肺炎表现,第7天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实验组第3、7天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RSV感染小鼠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过程中,脾淋巴细胞Th17细胞亚群水平升高并且外周血血清中IL-17A的表达增加,推测Th17细胞可能参与宿主的抗病毒免疫过程。
李燕薛建芳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辅助性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17A
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5例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总结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以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符合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8.2%(54/55);咽峡炎100%(55/55);淋巴结肿大87.2%(48/55);肝脏肿大32.7%(18/55);脾脏肿大49.1%(27/55);双眼睑水肿54.5%(30/55);鼻塞29.0%(16/55);皮疹23.6%(13/55)。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96%(53/55);EBV-DNA检测均阳性,可伴肝功能受损、心肌损害、肺炎等,更昔洛韦治疗有效。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大多预后良好。EBV-DNA检测具有特异性,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更昔洛韦治疗有效。
王云丽薛建芳
关键词: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