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酶链反应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基因
  • 3篇合酶
  • 2篇护理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血...
  • 1篇调强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平滑肌
  • 1篇血管平滑肌增...
  • 1篇血流感染
  • 1篇疑难病例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11篇张敏
  • 3篇杜绍财
  • 2篇刘峰
  • 1篇冯百芳
  • 1篇韩建德
  • 1篇黄晓玮
  • 1篇吴娟
  • 1篇季颖
  • 1篇吴鸥
  • 1篇张玲荣
  • 1篇高献书
  • 1篇朱凌
  • 1篇李航
  • 1篇杨艟舸
  • 1篇祝学光
  • 1篇陶其敏
  • 1篇陈立红
  • 1篇高超
  • 1篇余进

传媒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眼镜科技...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视觉与暗视觉:眼睛的光影魔术
2025年
眼睛作为人类接受信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与本刊联合打造“北大视光讲科普”专栏,期望向眼视光专业从业者分享眼科特检、眼镜验配、疑难病例及近视防控进展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指导基层科学矫治,规范诊疗,落实防治结合,提高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加强建设基层服务能力和科普能力,进一步构建优质高效的眼健康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期的眼健康服务。
张敏
关键词:疑难病例屈光不正感觉器官明视觉暗视觉
TTV基因酶切分型研究
2001年
目的了解中国TTV基因分型状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检测D8、 D10、 D22、 D25、 D29血清中TTV DNA,限制性内切酶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进行酶切和序列分析。结果 N22~ D8存在 BstUI特异性切点, G1b~D10无 BstUI切点,有EcoRI切点,G2a、D25、D29序列均存在Hae和Tsp509切点,G2b-D22除存在HaeⅢ切点之外还具有MboⅠ切点。Pat3~TTh6仅有Hae Ⅲ切点。结论AB008394~D8具有相同的切点可能均属la型,G1b-Jcase5切点相同可能为1b型,TTh1~1和TTh1~2可能属1型中的其它亚型。D25~D29酶切点相同为2a型,G2b~D22切点相同为2b型,Pat3~TTh6切点相同可能为2型中的其它亚型。
杜绍财张玲荣朱凌季颖张敏
关键词:TTV-DNA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
铅门跟随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比较铅门跟随技术和铅门固定技术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21例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年龄35~70岁,中位年龄51岁;病灶左侧;病理分期TisN0M0。采用XHA1400加速器配套的Raystation 9.0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治疗计划设计。每例患者均分别计算静态调强放射治疗铅门跟随(sIMRTJT)计划和静态调强放射治疗铅门固定(sIMRT-SJ)两种治疗计划,比较两种治疗计划剂量学参数。结果 与sIMRT-SJ计划相比,sIMRT-JT计划明显降低了靶区的近似最大剂量(D_(2%))[(5 416.24±39.90) cGy vs (5 403.43±40.92) cGy。P <0.05]。靶区近似最小剂量(D_(98%))、平均剂量(D_(mean))、适形性指数(CI)及均匀性指数(HI),两种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MRT-SJ计划相比,sIMRT-JT计划明显降低了左肺、心脏、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及右侧乳腺的受照剂量(P <0.05);sIMRT-JT计划的机器跳数明显高于sIMRT-SJ计划[(521.81±72.22) MU vs (508.03±66.16) MU。P <0.05]。结论对于左乳腺癌保乳术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JT计划剂量学参数优于sIMRT-SJ计划。
高文超王军良李月敏王静张敏
关键词:乳腺癌静态调强
多种增殖性疾病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安威张敏祝学光高鼎成
自1991年第一例基因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成功报道以来,国内外形成了以分子生物学为手段,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研究潮流。随着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病毒学的发展,基因治疗的范围也从单基因遗传病扩大到常见的肿瘤等多基因病...
关键词:
关键词:增殖性疾病心血管病血管平滑肌增殖基因治疗基因导入系统治疗基因
3D打印组织补偿物对浅表肿瘤X射线照射补偿效果的实验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3D打印组织补偿物在不规则部位浅表肿瘤放疗中的优势。方法构建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按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无组织补偿物组、普通组织补偿物组及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每组6只。采集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的裸鼠CT图像,使用聚乳酸(PLA)制作补偿物模型,通过测量电子密度评估材料的性能。获取覆盖对应组织补偿物后的3组定位CT图像,勾画大体肿瘤区(GTV)。使用6 MV X射线,按照处方剂量对3组裸鼠照射。3组的处方剂量均为1500 cGy,使用Eclipse 13.5治疗计划系统各项特异性分析算法(AAA)计算并比较3组GTV的剂量分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验证裸鼠皮肤表面实际接收剂量。结果使用3D打印组织补偿物的空气间隙为(0.20±0.07)cm^(3),普通组织补偿物的空气间隙为(0.37±0.07)cm^(3)(t=4.02,P<0.01);无组织补偿物组、普通组织补偿物组、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的靶区D_(95%)分别为(1188.58±92.21)、(1369.90±146.23)和(1440.29±45.78)cGy(F=9.49,P<0.01),D_(98%)分别为(1080.13±88.30)、(1302.76±158.43)和(1360.23±48.71)cGy(F=11.17,P<0.01),Dmean分别为(1549.08±44.22)、(1593.05±65.40)和(1638.87±40.83)cGy(F=4.59,P<0.05);实测浅表剂量分别为(626.03±26.75)、(1259.83±71.94)和(1435.30±67.22)cGy(F=263.20,P<0.001)。普通组织补偿物组与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裸鼠照射后肿瘤体积增长百分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组织补偿物与体表的贴合性好,减少了空气间隙,提高了靶区临近体表的剂量,为一些不规则部位的浅表肿瘤放疗提供思路。
尚士钰高献书吕峰高研商兆财任雪盈陈佳琰刘沛霖张敏
关键词:浅表肿瘤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ICU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置入时间、ICU住院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hs-CRP)浓度、降钙素原(PCT)浓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置管后1周WBC、hs-CRP、PCT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高帅杨艟舸张敏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ICU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脱氧尿嘧啶核苷酸掺入量对尿苷酶抗污染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了解脱氧尿嘧啶核苷酸 (dUTP)掺入量与尿苷酶 (UDG)抗污染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将 5 0 %dUTP和全dUTP掺入HCVcDNA ,并观察UDG的抗污染效果。结果  0 0 5U、0 1U、0 2U的UDG 37℃消化 6 0min ,PAGE检测可抗 10 1~ 10 85 0 %dU DNA模板污染。 0 1UUDG 37℃ 10min能抗 10 6,2 0min~ 30min可抗 10 5,PAGE虽阴性 ,但DNA EIA杂交A值0 6 17,仍为阳性 ;40min可抗 10 3,未经杂交证实。 37℃消化 2 0min电泳检测可抗 10 1~ 10 8全dU DNA污染 ,DNA EIA杂交A值在 0 0 0 5~ 0 0 49均为阴性。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证实 ,用 5 0 %dU DNA为模板 ,37℃ 10~ 2 0min时 ,抗污染效果较差 ,需增加抗污染时间。应用全dU DNA为模板时 。
杜绍财吴娟张敏刘峰韩建德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丙型肝炎病毒
中-大-超大型瘢痕疙瘩分次切除术后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对中-大-超大型瘢痕疙瘩病例分次切除治疗的疗效评估及其复发影响因素分析,为最佳治疗模式选择及复发评估提供支撑证据。方法 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分次瘢痕切除手术的101例中-大-超大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收集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复发影响因素。结果 26例(25.8%)中-大-超大型瘢痕疙瘩患者出现术后复发,且均在术后1年内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5.70±3.80)个月。既往手术治疗失败史[OR=14.509(95%CI:1.908,110.327)]是瘢痕疙瘩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低张力部位(耳部/面颈部)[OR=0.089(95%CI:0.009,0.919)]、术后放疗[OR=0.161(95%CI:0.053,0.484)]是瘢痕疙瘩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分次切除手术联合术后24 h内局部放疗方案对中-大-超大型瘢痕疙瘩具有较优控制效果及良好安全性。既往手术治疗失败史、术后未联合局部放疗及高张力部位(非耳部/头颈部位)是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高田敬张敏张国红李航
关键词:瘢痕疙瘩复发
全程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的管理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住院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住院-家庭-门诊为期6个月的全程护理干预。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比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出院后6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院外自我管理能力。
高超陈立红黄晓玮吴鸥张敏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类风湿关节炎
深部真菌感染高危患者体内分离念珠菌情况调查及深部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院内深部真菌感染高危患者中念珠菌的分离情况以及深部念珠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血液科、老年科和ICU病房2004年5月到2005年4月入院的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的便、尿、口咽部...
余进张敏许蔚林欧晋平王峰蓉刘方任汉云黄小军宋以信安友仲李若瑜
关键词:深部念珠菌感染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