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
-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复合式教学法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 2024年
- “遗传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核心课程,由于学科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知识更新快,传统的授课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总结了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复合式教学法,即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科研融入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内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及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此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遗传学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学、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农业振兴的使命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郭媛史雪奚亚军
- 关键词:遗传学教学改革
- 甘蓝型油菜抗苯磺隆突变体ALS基因分析与SNP标记被引量:17
- 2015年
- 为筛选新型甘蓝型油菜抗苯磺隆除草剂的等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以EMS诱变的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M2群体(约30 000单株)为材料,通过苯磺隆喷药处理筛选到3株抗除草剂突变体(分别记为K1、K4、K5)。利用PCR技术克隆到抗性突变体相应的Bn ALS1、Bn ALS2、Bn ALS3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K1和K4的Bn ALS3基因序列发生碱基突变,其中第+535位C碱基突变为T,导致其编码的Bn ALS3蛋白第197位氨基酸由Pro突变为Ser;而K5的Bn ALS1基因序列第+544位C突变为T,导致其编码的Bn ALS1蛋白发生了Pro197Ser的改变(均以拟南芥ALS氨基酸序列为准)。其中K5抗性位点Bn ALS1∶Pro197Ser的改变属于首次报道。基于突变的基因序列设计了8对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组合,有6对能用于区分抗性突变体和野生型材料,其中可检测K5的Bn ALS1基因SNP位点的引物有2对,可检测K1、K4突变体Bn ALS3基因SNP位点的引物有4对。
- 孙妍妍曲高平黄谦心吕金洋郭媛胡胜武
- 关键词:油菜苯磺隆乙酰乳酸合成酶
- 油菜温敏不育系373S的遗传及分子特征研究
- 温敏不育系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授粉控制系统之一。373S是由2002年发现的由嵌合不育株连续自交育成的油菜温敏不育系。本研究观察了373S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通过多年重复,在田间调查373S育性变化,分析育性与温度...
- 孙妍妍王珍珍郭媛孙晓敏李玮智文良胡胜武
- 关键词:温敏不育系细胞学差异基因RNA-SEQ
- 油菜和小麦种苗根系对乙草胺的耐性差异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为揭示油菜和小麦根系对乙草胺耐药性差异的原因,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梯度浓度乙草胺对油菜和小麦种苗根系形态、根尖生理代谢和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 mg/L乙草胺对油菜根长抑制率为33.63%,而对小麦根长抑制率可达55.22%;100 mg/L乙草胺对油菜侧根抑制率为63.03%,而对小麦侧根抑制率达100.00%;经0.01 mg/L乙草胺处理后的油菜根尖细胞膜透性高于小麦,当乙草胺浓度高于0.1 mg/L后,小麦根尖细胞膜透性剧烈增加且高于油菜;在较高浓度乙草胺胁迫下,小麦根尖抗氧化酶活性均低于油菜;10 mg/L乙草胺处理下,小麦根尖的解剖结构变异较油菜明显,表现为细胞排列松散、混乱,根冠变形,分生组织细胞染色程度变浅,伸长区细胞分化提前,中柱鞘细胞木质化。研究表明,小麦的根系建成比油菜更容易受乙草胺抑制,且侧根数比根长更敏感;油菜和小麦对乙草胺耐药性差异可能与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尖细胞组织分化等差异有关。
- 汪梦竹慕小倩李玉菲崔宏安郭媛胡胜武
- 关键词:油菜小麦乙草胺
- 利用SSR和SRAP标记分析油菜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参试材料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筛选到的8对SSR引物和12对SRAP引物,对30份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材料及1份芥菜型油菜和1份白菜型油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分析以及分子方差分析揭示参试材料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在参试材料中,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4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6.0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6.1条,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3,遗传距离均值0.34;12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77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8.7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6.4条,PIC为0.59,遗传距离均值0.46。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大部分参试材料被分为两大类,第Ⅰ类包括19份材料,其中14份为恢复系,5份为保持系;第Ⅱ类包括9份材料,均为保持系。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甘蓝型油菜群体内变异系数为95.46%,群体间变异系数仅为4.54%。保持系与恢复系材料间差异为2.03%。【结论】参试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恢复系和保持系群体内部遗传变异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
- 臧珊张云霄郭媛胡胜武
- 关键词:油菜骨干亲本SSR标记SRAP标记
- 基于农艺性状的甘蓝型油菜三系骨干亲本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为了合理利用油菜种质资源,降低组配油菜杂交组合的盲目性,对30份油菜骨干亲本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考察,采用11个农艺性状指标(株高、千粒质量、含油量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30份参试材料被分为3大类,大部分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被分开;方差分析显示,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内变异系数为86.40%,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间仅为13.60%,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内部差异大于它们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油菜杂交育种选配高产亲本组合和生产利用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张东锁臧珊胡胜武郭媛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农艺性状品质性状
- 单嘧磺酯钠诱导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的作用效果
- 2021年
- 以3份不同芥菜型油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单嘧磺酯钠(MES)对芥菜型油菜的杀雄效果,同时利用细胞学观察对芥菜型油菜花粉败育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植株叶片喷施0.075 mg/L和0.1 mg/L的MES均能引起芥菜型油菜不育,高质量浓度的MES处理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更显著,细胞学观察发现MES诱导的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与绒毡层发育异常相关。研究结果为MES对芥菜型油菜的最佳杀雄浓度提供参考,并为其化学杀雄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 杜春蕾高虎虎马怀英胡胜武郭媛
-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化学杂交剂
- 甘蓝型油菜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系统进化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MADS-box基因家族参与调控开花时间、花器官分化、根系生长、分生组织分化、子房和配子发育、果实膨大及衰老等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基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蓝型油菜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注释及基因结构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甘蓝型油菜中鉴定出307个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根据进化关系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型,I型(M-type)包含α、β、γ三个亚家族,II型(MIKC-type)包括MIKCC和MIKC*两个亚家族,MIKCC可进一步分为13个小类;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染色体上分布的MADS-box基因多于C基因组。在基因结构上,MIKC-type亚家族基因序列普遍比M-type长且含有较多的外显子;M-type亚家族蛋白序列中的motif数量为2–5个,MIKC-type亚家族蛋白序列中平均含有7个motif。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与甘蓝型油菜MADS-box基因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对MADS-box基因家族尤其是MIKC亚家族的扩张起重要作用;MIKC亚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的选择压力约为M-type的2倍,这表明MIKC-type亚家族在进化过程中被选择性保留。
- 高虎虎张云霄胡胜武郭媛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MADS-BOX基因结构进化共线性
- 甘蓝型油菜BnWRKY41的理化性质分析及BnWRKY41-2在花青素合成中的功能解析
- 2022年
- 甘蓝型油菜BnWRKY41-1通过负调控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显著抑制拟南芥叶片花青素的积累。为深入了解同源拷贝BnWRKY41-2在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对BnWRKY41-1和BnWRKY41-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中成功克隆BnWRKY41-2的全长编码序列,分别转化烟草和拟南芥wrky41-2突变体,对其亚细胞定位和在花青素合成中的调控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n-WRKY41两个拷贝均具有典型WRKY结构域,N端不含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组成,蛋白质修饰以磷酸化为主。BnWRKY41-2定位在细胞核中,在拟南芥wrky41-2突变体背景下异源表达BnWRKY41-2基因使突变体叶片中的花青素含量恢复到野生型水平,而且可显著调控花青素积累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BnWRKY41-2与BnWRKY41-1在蛋白质结构及理化性质方面相似,并且在调控拟南芥叶片花青素积累方面发挥类似的生物学功能,起负调控作用。
- 于芮芦魏泽楼郭媛刘子金陈明训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拟南芥
- 亚麻LuACL-1基因对拟南芥油脂积累和胁迫响应的影响
- 2024年
- ATP-柠檬酸裂解酶(ATP-citrate lyase,ACL)在种子油脂积累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亚麻ACL(LuACL)在这些过程中的功能尚不明确。以‘陇亚10号’为材料克隆LuACL-1全长编码序列并转化拟南芥,分析其在种子油脂积累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在拟南芥野生型背景下异源表达LuACL-1使种子变大,种子质量增加,同时通过正调控与油脂合成相关基因AtPKp-α、AtKASⅢ、AtFAE1和AtGPAT1的表达促进种子油脂积累。此外,在NaCl和甘露醇胁迫下,转基因株系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其AtNCED3、AtEM1和AtEM6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降低。综上所述,LuACL-1不仅可以通过上调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油脂积累,还可以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减轻细胞膜损伤,调控ABA合成和信号响应基因的表达增强拟南芥对盐胁迫和渗透胁迫的耐受能力。
- 刘佳佳李雨欣何铭渊崔晓辉马芸芸刘子金陈明训郭媛
- 关键词:亚麻脂肪酸NACL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