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华 作品数:5 被引量:7 H指数:2 供职机构: 湖南省肿瘤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乳房保留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13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等量两组,实验组66例进行乳房保留治疗,对照组66例,进行根治手术,并于术后随访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其美容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五年后均存活,实验组有2例发生局部复发(3.0%),远处转移1例(1.5%),对照组局部复发1例(1.5%),远处转移1例(1.5%)。两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与远期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美容效果,其中,保乳组优32例,良30例,差4例,优良率达93.9%;根治组优18例,良33例,差15例,优良率77.3%,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保留治疗,对患者身心创伤小且恢复快,且术后美容效果更佳,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刘志华关键词:早期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EGFL7、P185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及P185蛋白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的水平,分析其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中EGFL7及P185蛋白的表达,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EGFL7及P185蛋白的水平。分析EGFL7及P185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组织中EGFL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0%(39/60)、28.33%(1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05,P<0.001);两组患者P18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26/60)、15.00%(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7,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EGFL7蛋白水平分别为(3.39±0.38)μg/ml、(2.75±0.31)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09,P<0.001);两组患者血清中P185蛋白水平分别为(7.12±0.75)μg/ml、(6.08±0.62)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79,P<0.001)。EGFL7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χ^2=6.128,P=0.013)、TNM分期(χ^2=7.781,P=0.005)、淋巴结有无转移(χ^2=5.444,P=0.020)密切相关;P185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χ^2=8.910,P=0.003)、TNM分期(χ^2=8.024,P=0.005)密切相关。结论EGFL7及P185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及血清中的水平较高,且其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有关。EGFL7及P185蛋白在乳腺癌疾病进程中有重要作用。 胡小波 夏明智 何悦 刘志华关键词:乳腺肿瘤 P185 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4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82例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培美曲塞组和吉西他滨组各41例。培美曲塞组采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方案,吉西他滨组采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方案。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周期,培美曲塞组总有效率为82.93%,高于吉西他滨组的60.98%(χ^(2)=4.895,P=0.027);治疗6个周期后,2组血清CA125、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培美曲塞组血清CA125、CEA水平低于吉西他滨组(P均<0.01);化疗治疗期间,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3%,低于吉西他滨组的46.34%(χ^(2)=9.725,P=0.002)。结论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相较于吉西他滨,采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志华 夏明智关键词:晚期乳腺癌 培美曲塞 吉西他滨 顺铂 近期疗效 ACBD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酰基辅酶A结合结构域蛋白3(acyl CoA binding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3,ACBD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01月至2014年05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4例,获取相应癌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样本各54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标本中ACBD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CBD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病理因素的关系。对不同ACBD3表达情况乳腺癌患者随访5年的生存情况进行讨论。结果:ACBD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325±0.113)vs(0.058±0.012)](P<0.05);ACBD3的高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组织分化情况、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随访5年,ACBD3高表达患者存活率明显低于ACBD3低表达患者(62.07%vs 88.00%)(P<0.05);ACBD3高表达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明显低于ACBD3低表达患者(37.93%vs 68.00%)。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CBD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ACBD3高表达与乳腺癌发展及转移关系密切,且其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判断价值。 胡小波 夏明智 何悦 刘志华关键词:乳腺癌 预后 保乳根治术与全乳房切除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远期生存率随访比较 2022年 目的比较保乳根治术与全乳房切除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远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137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保乳组(n=66例,接受保乳根治术)和全切组(n=71例,接受全乳房切除术)。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手术相关指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1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利用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乳组手术时间高于全切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全切组(P<0.05)。术后保乳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全切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全切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1年、3年、5年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乳房切除术相比,保乳根治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具有一定微创优势,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并未降低患者远期生存率,也未增加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但应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 夏明智 刘志华 徐卫云关键词:保乳根治术 存活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