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雪健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结肠
  • 4篇结肠镜
  • 4篇肠镜
  • 3篇直肠
  • 3篇息肉
  • 3篇肠息肉
  • 2篇血性
  • 2篇原发性
  • 2篇肿瘤
  • 2篇腺瘤
  • 2篇腹痛
  • 2篇病理
  • 2篇大肠
  • 2篇大肠息肉
  • 1篇血便
  • 1篇药物疗法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8篇温州市第三人...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翁雪健
  • 6篇郑恩典
  • 4篇郑亮
  • 3篇倪双双
  • 2篇郑瑞燕
  • 2篇柯建利
  • 2篇柯建莉
  • 2篇丁然
  • 1篇许锴
  • 1篇任爱群
  • 1篇黄品川
  • 1篇张德亭
  • 1篇李君
  • 1篇陆小锋
  • 1篇刘珍
  • 1篇程荣墀
  • 1篇童郁
  • 1篇卢洁
  • 1篇王奕
  • 1篇郑亮

传媒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治疗在功能性排便障碍的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29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进行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每次20 min,每周3次,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析29例治疗前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29例患者中排便不协调者26例(89.7%)、排便推进力不足者3例(10.3%)。括约肌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为20例(69.0%)。排便反射感知阈值增加24例(82.8%)。经治疗后临床痊愈2例(6.9%),显效7例(24.1%),有效14例(48.3%),无效6例(20.7%),总有效率为79.3%。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多存在盆底肌不协调收缩,排便反射感知阈值增加,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困难症状。
兰巧丽王英郑恩典郑亮陆小锋翁雪健
关键词:肛门直肠测压生物反馈功能性排便障碍
纤维结肠镜下超声刀切除直肠肿瘤的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纤维结肠镜下用超声刀切除直肠肿瘤的安全性。方法利用纤维结肠镜技术,在直肠充气的情况下用腹腔镜专用的5mm超声刀、圈套器对4头大白猪的模拟直肠肿瘤分别距齿状线5、8、10、15cm处进行套扎切除。结果肿瘤距齿状线5、8、10和15cm猪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5、8、15和25min。肿瘤距齿状线5、8、10和15cm处猪的术后肠瘘发生率分别是0、0、0和。结论在距齿状线10cm以内进行纤维结肠镜下超声刀直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微创、手术时间短。
王奕刘珍翁雪健柯建利
关键词:纤维结肠镜超声刀直肠肿瘤切除术直肠肿瘤平均手术时间齿状线
人工智能辅助结肠镜提高结直肠息肉和腺瘤检出率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结肠镜对结直肠息肉和腺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318例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第一观察者使用普通结肠镜独立操作(对照组),第二观察者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结肠镜系统监测息肉辅助诊断(研究组),并在系统检测到漏诊息肉时提示第一观察者重新评估。比较两组不同部位(近端结肠、远端结肠)、不同大小的腺瘤检出率和息肉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息肉检出率和息肉长径≤5 mm的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长径6~9 mm的息肉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0.72、7.87、5.09,P均<0.05)。两组在不同部位息肉检出率和长径≥10 mm的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0、2.15,P均>0.05)。研究组的腺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两组在不同部位和大小的腺瘤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29、0.77,P均>0.05)。结论人工智能辅助结肠镜可以提高息肉与腺瘤的检出率,在提高微小及小息肉检出率方面更有优势。
翁雪健郑恩典滕苗苗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息肉腺瘤检出率
缺血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缺血性结肠炎(IC)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诊断为IC 17例(IC组)和UC 24例(U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C组发病年龄(66.1±15.9)岁,显著高于UC组发病年龄(42.8±11.4)岁,P〈0.05;IC组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13例(76.5%),UC组1例(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组主要临床症状:血便16例(94.1%),腹痛12例(70.6%),腹泻6例(35.3%);UC组主要临床症状:腹痛20例(83.3%),腹泻19例(79.2%),血便16例(66.7%)。内镜检查两组在溃疡、脓苔、息肉样增生和分界清楚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及内镜表现对IC和UC的鉴别有重要的意义。
郑恩典翁雪健任爱群郑亮
724例大肠息肉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郑恩典倪双双翁雪健丁然柯建莉
关键词:大肠息肉大肠腺瘤癌发病率癌前病变发病特点大肠癌
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08年
郑恩典郑亮倪双双翁雪健柯建莉
关键词:老年人大肠息肉病理结肠镜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分析
2005年
目的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恶变的认识。方法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内镜检查所见病理类型、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症状以上腹痛者占90.6%。以前壁及大弯为主,腺癌占1/2。结论本病明确诊断应以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为主,其确诊率78.6%;建议对可疑患者应作全面检查。
翁雪健
关键词: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理活检确诊率上腹痛
戒毒人群急诊上消化管内镜取异物术的探讨
2005年
翁雪健
关键词:内镜戒毒急诊消化管
胃食管反流病67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为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对67例经24h食管内pH监测确诊的GERD病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胸痛37例(55.2%)、咽部异物感33例(49.3%)、胸闷25例(37.3%)、呛咳10例(14.9%)、哮喘2例(3.0%),内镜发现食管炎45例,食管粘膜正常22例,测压显示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低于正常22例,其余患者压力均正常或偏高。用奥美拉唑治疗,起效时间平均2±1天,而用H_2受体阻滞剂治疗起效时间平均7±2天(P<0.01)。提示GERD并不罕见,个别病人临床表现特殊,其食管粘膜在内镜下可完全正常,仅1/3病人表现为LESP低下,加用西沙比利时,泵抑制剂的疗效优于H_2受体阻滞剂。
程荣墀翁雪健郑亮丁然黄品川郑瑞燕柯建利陈秀琴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GERDPH值药物疗法
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肝癌自汗症30例被引量:1
2004年
翁雪健郑瑞燕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纳洛酮自汗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