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静

作品数:28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毒
  • 5篇肝炎
  • 4篇疗效
  • 3篇血小板
  • 3篇球菌
  • 3篇细胞
  • 3篇黄疸
  • 3篇杆菌
  • 2篇毒性
  • 2篇毒性肝炎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综...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三硝基苯磺酸

机构

  • 27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胸科医...
  • 1篇宿迁市人民医...

作者

  • 28篇孙静
  • 8篇唐勤
  • 5篇吴超
  • 5篇严晓敏
  • 5篇熊亚莉
  • 4篇周文三
  • 4篇张勇扬
  • 4篇宋培新
  • 4篇杨英
  • 3篇陈重
  • 3篇陈隆典
  • 2篇张之烽
  • 2篇陈载容
  • 2篇毕永春
  • 2篇周乙华
  • 2篇黄远成
  • 2篇侯世荣
  • 2篇潘金顺
  • 1篇经者
  • 1篇黄铭厚

传媒

  • 7篇江苏医药
  • 3篇胃肠病学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胰腺病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江苏省第十二...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院内获得性绿脓杆菌感染1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对151例医院内获得性绿脓杆菌感染作临床分析。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其次为皮肤软组织(包括手术伤口)及泌尿道。多见于各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抗菌药物和激素的应用及气管切开、插管引流是主要的诱发因素。774%的绿脓杆菌卜内酸胺酶定性试验阳性,药敏试验的敏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亚胺培南、舒普琛、头孢他定、头孢哌酮、环丙沙星。采取抗菌、支持和对症的综合性治疗。病死率为34.4%。
孙静侯世荣沈黎李春红
关键词:绿脓杆菌
实验性大鼠结肠炎中血小板激活状态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国内外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病变活动期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且肠壁可能有微血栓形成。近十年来,已证实血小板除具有凝血功能外还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IBD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建立4周内动物血小板的激活状态改变,探讨血小板激活在IBD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肠道炎症严重度的相关性。
杨英陈载容孙静陈隆典
关键词:血小板激活实验性大鼠结肠炎血液高凝状态三硝基苯磺酸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动态观察40例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比较存活组(33例)和死亡组(7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ALT、AST、CK、乳酸脱氢酶(LDH)、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在病程各时间点的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单一变量分析。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APTT在病程第1~7天分别为56.40s和44.45s(Z=5.419,P=O.040),病程第8~10天分别为66.25s和36.85S(Z=10.112,P=0.009),病程第11~13天分别为(125.06±11.88)S和(33.44±6.50)S(t=45.760,P〈0.01)。病程第11~13天,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LT分别为(783.00±210.12)U/L和(137.33±89.59)U/L(t=7.989,P=0.016),AST分别为890U/L和99u/L(Z=60.248,P〈0.01),CK分别为2315u/L和314U/L(Z=122.065,P〈0.01),LDH分别为1075U/L和509U/L(Z=44.642,P〈0.01),PT分别为16S和11S(Z=7.917,P=0.031),TT分别为120S和20S(Z=1361.674,P〈0.01)。病程第11~13天是疾病进展的关键时期,患者的神志改变(OR=6.60,95%CI:2.94~14.80)、出血(OR=9.29,95%CI:1.48~58.47)、PT〉15s(OR=24.00,95%CI:1.99~289.60)、APTT〉70s(OR=42.67,95%CI:3.54~514.85)、TT〉120s(OR=0.14,95%CI:0.02~0.88)是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FTS发病早期APTT、TT及PT升高且随病程进展呈进行性延长提示预后不佳。
赵海燕孙静严晓敏熊亚莉黄睿张勇扬张昭萍宋培新吴超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器官移植受体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302例器官移植后发生CMV肺炎的37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79例无一例发病;肾移植后CMV肺炎发病率为17.6%(22/125),病死率为36.4%(8/22);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两者分别为15.3%(15/98)及33.3%(5/15)。结论CMV肺炎是器官移植受体常见的严重感染并发症,发病率以肾移植及HSCT后为高。CMV肺炎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及时辅助呼吸等综合疗法有效。
孙静经者严晓敏唐勤
关键词:肾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肺炎免疫抑制剂
肝移植术后早期黄疸临床及病理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黄疸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我院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黄疸发生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34例(47.89%)发生早期黄疸,22例行肝脏穿刺活检,发现导致黄疸发生的常见原因依次为非特异性肝细胞内淤胆13例(59.09%);胆道狭窄2例(9.09%);移植肝病毒感染2例(9.09%);急性排斥反应1例(4.55%);移植肝原发性功能障碍1例(4.55%);胆道感染1例(4.55%);缺血-再灌注损伤1例(4.55%);药物性肝损伤1例(4.55%)。非特异性肝细胞内淤胆、移植肝原发性功能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急性排斥反应者黄疸发生早,术后1d血清总胆红素即明显升高数倍,1~2周逐渐恢复正常,胆道狭窄、移植肝病毒感染、胆道感染者黄疸发生通常在术后1~2周。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水平以胆道狭窄最明显。早期黄疸组中2例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黄疸是肝移植术后早期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导致黄疸的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但预后较好。
熊亚莉孙静黄铭厚唐勤
关键词:肝移植黄疸
急性胰腺炎中微循环障碍的特征被引量:3
2006年
孙静韩树堂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微循环变化改善微循环临床急症病理条件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1996年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南京鼓楼医院(210008)侯世荣,吴超,孙静,周文三编者按苦黄注射液系江苏省常熟制药厂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联合开发成功的二类新药。用于因湿热蕴毒而引起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经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海南等省、市...
侯世荣吴超孙静周文三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苦黄注射液
利用戊型肝炎病毒开放读码框架2截短多肽降低抗戊型肝炎病毒IgM检测中的假阳性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用戊型肝炎病毒4型(HEV-4)开放读码框架(ORF)2主要免疫表位截短多肽排除抗-HEV IgM检测中发生假阳性的可行性。方法用重组HEV-4 ORF2蛋白主要抗原决定簇多肽(459—607位氨基酸)及其截短多肽(472~607位氨基酸)为抗原分别包被ELISA板,用间接ELISA法分别检测35份HEV RNA阳性患者血清、69份健康人血清和117份可疑阳性血清标本的抗.HEVIgM,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确认,逆转录(RT).PCR检测HEVRNA加以比较。结果WB检测结果显示,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EV IgM仅与459—607多肽二聚体反应,而不与其单体及472~607多肽反应。间接ELISA法检测35份HEV RNA阳性患者血清抗.HEV IgM均能与459~607多肽反应,而不与472~607多肽反应;69名健康人血清与2种多肽都不反应。117份可疑阳性血清中,5份能同时与2种多肽反应,但450nm吸光度(A450)值之差小于0.5。WB检测这5份血清抗-HEV IgM均阴性;RT—PCR检测HEV RNA为阴性,说明这5份血清为非特异性吸附引起的假阳性。结论ORF2 459~607多肽可有效检测抗-HEV IgM,根据血清与2种多肽反应的A450差异,能有效排除因非特异性吸附导致的抗-HEV IgM假阳性。
毕永春潘金顺庄辉孙静吴超唐勤周乙华
关键词:戊型免疫球蛋白M病毒蛋白质类假阳性反应
培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脑炎被引量:1
1999年
孙静刘燕黄远成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药物疗法培氟沙星抗结核药
Vitek-2 Compact AST-GN13检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药敏结果的准确性
2016年
目的探讨Vitek-2Compact AST-GN13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测定的准确性。方法收集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0株,以E-Test法为参考方法,分别用Vitek-2Compact AST-GN13药敏卡和纸片扩散(K-B)法对收集菌株进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检测,并评价3种方法结果的符合性。结果共收集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0株,E-Test法结果显示共有46株最低抑菌浓度(MIC)>256mg/L,4株MIC=4mg/L;K-B法结果与E-Test法结果相符;Vitek-2Compact AST-GN13检测出现不同结果,其中4株菌株为敏感(≤2mg/L),36株为中介(4mg/L),10株为耐药(≥8mg/L)。K-B法与ETest法标准符合率(CA)为100%,Vitek-2Compact与E-Test法CA为20%,一般错误率为72%,严重错误率为8%。结论Vitek-2Compact AST-GN13检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时,可能会产生错误结果,日常工作中可采用E-Test与K-B法互为替代方法进行试验。
刘园周万青张之烽孙静沈瀚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