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黄朋

黄朋

作品数:44 被引量:47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2篇沉积物
  • 11篇海槽
  • 11篇冲绳海槽
  • 10篇地球化
  • 10篇地球化学
  • 9篇岩浆
  • 9篇表层沉积物
  • 8篇火山
  • 8篇火山岩
  • 7篇山岩
  • 6篇岩浆演化
  • 6篇同位素
  • 6篇化学特征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矿物
  • 5篇成矿
  • 4篇努斯
  • 4篇盆地
  • 4篇矿床
  • 4篇斑岩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国家海洋局第...
  • 9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成都地质矿产...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海洋沉积与环...

作者

  • 44篇黄朋
  • 19篇李安春
  • 15篇胡宁静
  • 6篇石学法
  • 6篇肖尚斌
  • 6篇刘季花
  • 4篇顾雪祥
  • 4篇唐菊兴
  • 3篇王立全
  • 3篇付永涛
  • 3篇廖仁强
  • 2篇朱爱美
  • 2篇吴自玉
  • 2篇徐方建
  • 2篇于心科
  • 2篇马德毅
  • 2篇谢亚宁
  • 2篇刘焱光
  • 2篇徐兆凯
  • 2篇李泽琴

传媒

  • 5篇海洋科学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海洋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地质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冲绳海槽火山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借助岩石常量元素分析、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U-Th同位素组成及岩石等时线年龄测定、电子探针分析等分析手段,作者对采自冲绳海槽的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化学分析及岩石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海槽岩...
黄朋
关键词:冲绳海槽岩石化学同位素组成等时线年龄
文献传递
冲绳海槽黑色与白色浮岩对比研究
<正>冲绳海槽位于东海与琉球群岛之间,是一个年青的新月形弧后盆地。盆地内发育双峰式岩浆活动,是了解地球内部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浮岩是海槽子出露最为广泛的火山岩。根据岩石的外观,可将海槽浮岩大致分为白色和黑色两类:白色浮岩的...
黄朋李安春胡宁静
文献传递
冲绳海槽岩浆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地质意义
2008年
借助冲绳海槽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讨论了海槽不同区段岩浆的温度、压力、密度和黏度等物理化学参数,以确定海槽岩浆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海槽不同区段岩浆演化过程的影响。海槽北段的岩浆相对于中段表现出高压力、低温度的特征。由于海槽岩浆挥发分含量较高,北段岩浆的密度和黏度要高于中段的。但总的来说,海槽岩浆具有低密度、低黏度的特点,因此岩浆更容易穿透岩石圈,而且有利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进行。对海槽岩浆相对运移速度的研究显示,在外部条件及含水量相同的前提下,在海槽中段岩浆上升速度要大于北段的,这从岩浆物理化学性质的角度解释了为何海槽中段火山活动要强于北段的。
黄朋李安春胡宁静
关键词:冲绳海槽岩浆
北黄海沉积矿物组成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意义
北黄海是黄渤海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通道,有着较复杂的沉积动力环境,近代接受了大量黄河物质,并且是现代黄河物质向外海输送的必由之路,在源汇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研究程度仍较低。为探讨北黄海的沉积物来源和沉积过程,对表层及柱状...
李安春李艳黄朋王伟
文献传递
渤海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分布及环境质量被引量:20
2012年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离子质谱仪或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了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它们的分布特征、来源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铜、锌、铅、镉、砷、镍、铬、钴、钒、钪、铁、锰的含量由近岸向湾内递减,莱州湾北部海域的含量大于南部的。银含量高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莱州湾中部偏西南的环流中心区。沉积物中砷和镍含量超过ERL值,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富集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沉积物中铁、铜、锌、镉、砷、铬、镍、钴、锰、钒和钪为无富集,砷为轻度富集,铅和银为中度富集。铁、铜、锌、镉、铬、镍、钴、锰、钒、砷和钪主要来源于自然源,铅既有岩石和土壤风化产物硅酸盐矿物等自然源的贡献,又受到了人为活动的影响,银主要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可把莱州湾沉积物分为4类,其中黄河口西北缘沉积物中砷和镍污染生态风险最高,其次是莱州湾中部和北部。
胡宁静刘季花黄朋石学法朱爱美马德毅
关键词:金属元素沉积物污染
渤海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分布特征被引量:49
2010年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度计(AFS)分别测定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探讨了它们的分布特征、来源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Zn、Pb、Cd、Ni、Cr、Co、Hg、As和Ag等元素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梯度,其空间分布模式(4种)受到沉积物细粒组分、有机质含量及与河口间距离等因素的制约.通过与沉积物质量标准及其他海区的比较,评价了研究区沉积物中几种重要金属元素(Cu、Zn、Pb、Cd、Cr、Ni、Ag、Hg和As)的污染情况.富集系数显示,Fe、Ti、Mn、P、Cu、Zn、Ni、Cr、Co、Sc和V为无富集;As为轻度富集;Pb、Cd、Ag和Hg为中度富集.Fe、Ti、Cu、Zn、Cr、Ni、Co、Mn、P、V和Sc主要来源于陆地岩石和土壤风化产物;Pb和As既有岩石和土壤风化产物等自然源的贡献,又受到了人为活动的影响;Hg、Cd和Ag主要来自人为源;Ba和Sr主要与海洋生物活动有关.依据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将辽东湾沉积物划分为4类.
胡宁静石学法黄朋刘季花
关键词:金属元素沉积物污染
近2ka来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记录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74
2004年
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沉积区北部的DD2孔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粒度分析,获得了粒度随深度以及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近2ka以来DD2孔粒度曲线揭示出9次粒径变大时期,它们与历史时期中国温度下降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东亚冬季风活动加强的响应,其中包括首次揭示的、约990AD的最大降温事件.根据沉积物粒度的变化情况,基本认同竺可桢所界定的隋唐温暖期,并认为气候存在温暖,寒冷,温暖的波动,且其中的相对寒冷期为750-850AD.研究认为小冰期开始于1450AD,期间的寒冷期分别约为1510,1670和1840AD左右.由于所建立的时间标尺还有不确定性,本研究所提出的冷事件的时间范围值得进一步确认.
肖尚斌李安春蒋富清李铁刚黄朋徐兆凯
关键词:陆架泥质沉积冷期东亚冬季风闽浙沿岸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对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的高分辨率记录
李安春徐方建肖尚斌黄朋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金属迁移、沉淀机制探讨被引量:13
2000年
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和大量文献资料 ,以玉龙斑岩铜 (钼 )矿床为例 ,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化学热力学计算 ,结合前人有关实验资料阐述了玉龙矿床铜、钼金属迁移、沉淀的机制。主要内容为铜、钼在凝聚相、熔体相和流体相之间的分配 ;在流体中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条件、产物。
黄朋顾雪祥唐菊兴
关键词:迁移斑岩铜矿带
冲绳海槽北、中段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8
2006年
为去除非火山物质对样品化学性质的影响,得到火山岩真实的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组成数据,作者对采自冲绳海槽的酸性火山岩样品严格的前处理,其中海槽北段火山岩同位素数据以前还未见公开报道。根据所得U系同位素组成数据及其分布规律分辩混染物中俯冲板片的成分,结合Sr-Nd同位素组成,本文对海槽火山活动的岩石种类、物质来源和岩浆演化过程作了一些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冲绳海槽酸性火山岩分布广泛,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碱性弱(里特曼指数<1.8);海槽岩浆主要源于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类似PREMA地幔,结晶分异作用是演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地质作用,但岩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受到上地壳与/或俯冲板片物质的混入;根据混合模拟结果将海槽火山岩大致分成以上地壳物质混染为主和上地壳-俯冲板片混染两类,且认为上地壳混染发生在岩浆演化的晚期,此时岩浆体系SiO_2含量要高于混染物。
黄朋李安春蒋恒毅
关键词:冲绳海槽同位素组成岩浆演化结晶分异作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