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腰椎
  • 8篇椎间盘
  • 8篇骨折
  • 6篇腰椎间盘
  • 5篇术后
  • 5篇疗效
  • 4篇胸腰椎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摘除
  • 3篇手术
  • 3篇退变
  • 3篇椎间孔
  • 3篇椎间盘退变
  • 3篇疗效分析
  • 3篇内固定
  • 3篇后凸

机构

  • 18篇常熟市第二人...
  • 4篇苏州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21篇吴健
  • 8篇范胜利
  • 7篇杨金华
  • 6篇王筱林
  • 5篇张伟
  • 4篇唐天驷
  • 3篇沈斐
  • 2篇杨宗华
  • 2篇沈玄霖
  • 2篇王根林
  • 2篇殷浩
  • 2篇赖震
  • 1篇钱忠来
  • 1篇祝晓
  • 1篇肖建如
  • 1篇姚啸生
  • 1篇王靖
  • 1篇黄开
  • 1篇徐斌
  • 1篇汪李军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骨科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患者357例,其中男212例,女145例;平均年龄(44.76±16.21)岁,60岁以上91例;随访(25.33±9.48)个月。术前记录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Modic改变、突出位置、Pfirrmann分级、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饮酒、吸烟等,术后记录椎间活动度、活动强度、卧床时间等,定期观察,记录复发的详细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来评估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357例中术后复发29例,复发率为8.12%。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体质量指数、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糖尿病、吸烟、术后椎间活动度、术后活动强度、术后卧床时间等变量均高于未复发组。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高(OR=4.889)、腰椎间盘突出型(OR=4.304)、糖尿病(OR=3.819)、术后椎间活动度大(OR=5.555)、术后卧床时间短(OR=2.751)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体质量指数高、腰椎间盘突出型、糖尿病、术后椎间活动度大、术后卧床时间短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关月红吴健范胜利沈玄霖徐斌沈国琪何颖琦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9例(34节段),获得538个月随访(平均21.27个月),通过测量椎体滑移距离及日本矫形协会(Japan orthopaed ics assoc iation,JOA)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随访大于12个月的21个病例均见明确的椎间骨融合,术前椎体滑移距离3.613.3 mm,平均(5.7±3.9)mm,术后椎体滑移距离为05.3 mm,平均(2.9±0.8)mm,两者比较P〈0.01;术前JOA评分为(13.4±4.2)分,术后JOA评分为(23.7±3.7)分,两者比较P〈0.01。结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及融合率高等优点,短期疗效满意。
吴健杨金华王筱林
关键词:腰椎滑脱疗效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6年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以更好的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6月到2016年9月期间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行椎板开窗减压治疗的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参照对象(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切口、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疼痛感评分,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关月红吴健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生活质量
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6钉固定)的为研究组(n=30),应用传统跨伤椎平面弓根钉内固定治疗(4钉固定)的为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随访的临床效果,且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和Cobb角度。结果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末次随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0 2,P=0.007 5),研究组Cobb角度末次随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8 1,P=0.000 7),研究组手术时间(80.45±11.23)min与对照组(81.23±11.36)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7 4,P=0.790 1),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26.25±23.12)mL与对照组(128.45±23.2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67 6,P=0.714 5)。结论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患者行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利于增强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对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有显著作用。
沈斐范胜利吴健杨金华张伟王筱林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18.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10分(平均8.2分)恢复至术后12~15分(平均13.7分),疗效显著(P<0.05),植骨在12~16周内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杨金华张伟肖建如王筱林杨宗华吴健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椎间植骨
针刺抽吸法诱导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动物模型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用针刺抽吸法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分析其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18只,用持针器夹持21G皮肤穿刺针从椎间隙正前方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mm,拔出针芯,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术前及术后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及对照椎间盘(L2~3)行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新西兰大白兔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组织学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对照组髓核组织中有着大量髓核细胞,造模组第4周髓核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第12周时髓核中主要为纤维软骨组织,伴有极少量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对照组髓核组织间质呈强阳性染色,而各模型组呈弱阳性染色。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染色逐渐减弱,说明髓核组织中Ⅱ型胶原的含量逐渐减少。②髓核细胞凋亡率:对照组、实验组4,8,12周的髓核细胞凋亡率为(3±1)%,(17±4)%,(36±2)%,(2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3.86,P=0.0001<0.01)。结论:纤维环穿刺吸出部分髓核的方法在不破坏自身免疫屏障的前提下可诱导兔椎间盘的缓慢退行性变,为干细胞、髓核细胞、基因治疗等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吴健唐天驷王根林赖震殷浩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
喙锁间带袢钢板内固定术后特有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对策:十年随访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带袢钢板内固定术后特有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9月至2020年7月113例接受带袢钢板内固定术的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71例;平均年龄(54.3±9.6)岁;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76例、ChoⅡ型锁骨远端骨折37例;手术时间为伤后1~12 d,平均4.2 d。根据患肩正位片评估内植物位置及复位状态,采用Karlsson分级系统评估术后肩关节功能,观察记录手术并发症,闭环式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应预防措施。结果113例术后获随访16个月至10年,平均39.1个月。锁骨远端骨折组中,术中定位导针穿透喙突基底时,发生1例臂丛神经一过性损伤。肩锁关节脱位组中,术中发现喙突骨折漏诊1例,手术中转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第2天摄片发现另1例喙突骨折,知情同意后,予锁骨带外固定制动;发现1例患者锁骨上袢钢板滑脱至锁骨下,肩锁关节复位完全丢失,知情同意后,予非计划二次手术调整;发现7例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予锁骨带外固定制动;术后4个月发现1例切口迟发感染,取出内植物并使用敏感抗生素后,伤口愈合;11例患者在术后1~7个月先后出现复位完全丢失。根据Karlsson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术后1年时的肩关节功能,肩锁关节脱位组Karlsson分级优55例、良13例、差8例(优良率89.5%);锁骨远端骨折组Karlsson分级优29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91.9%)。结论喙锁间带袢钢板技术虽然操作简易,但术中需注意的细节较多,选择合适的钻孔位置和钻孔方向至关重要。
汪李军范胜利吴健唐天驷
关键词:锁骨远端脱位
3种手术方式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克氏针结合不锈钢丝、克氏针结合钢缆、单纯带线锚钉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分析.方法:自2012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髌骨骨折,分别采用克氏针不锈钢丝内固定30例、克氏针钢缆内固定30例、带线锚钉内固定30例,术后对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0例骨折均获得有效随访,时间8个月-14个月,平均12.2个月.除1例再次手术以外,其余均1期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定:克氏针不锈钢丝组优良率80.0%.克氏针钢缆组优良率86.7%.锚钉组优良率96.7%.锚钉内固定组优良率高于克氏针不锈钢丝张力带组,P<0.05;与克氏针钢缆组相比,优良率无差异,P值>0.05.锚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张力带组及克氏针钢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线锚钉治疗髌骨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生物力学固定牢靠,且无需2次手术,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朱卫龚志强徐晓峰陈叶新吴健
关键词:髌骨骨折克氏针张力带锚钉内固定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短期临床疗效及操作技巧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后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但有学者经过长期随访发现,后路小切口手术较广泛地剥离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组织,使局部软组织失神经支配,并且局部椎体骨性结构也被破坏,影响脊柱的稳定性[1]。因此,经过临床医师们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吴健范胜利关月红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
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股骨干骨折被引量:1
2006年
钱久荣陶卫建孙雪锋关月红简争光王靖唐天驷钱忠来姚啸生吴健
关键词:闭合复位治疗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股骨骨折早期康复闭合穿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