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挹青
- 作品数:64 被引量:153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他汀类药物的干预被引量:5
- 2008年
- 学术背景: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子,内皮祖细胞作为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在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通过内皮祖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是最新的研究热点。目的:总结他汀类药物通过内皮祖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数据库2000-01/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statins,atherosclero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数据库200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内皮祖细胞;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物",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62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他汀类药物通过内皮祖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他汀类药物通过内皮祖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所选用的28篇文献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2篇为综述。资料综合:①在生理情况下,内皮的完整性可以有临近内皮细胞的再生来维持,然而在氧化应激情况下,内皮祖细胞的归巢可以保护损伤的内皮完整性。②他汀类药物通过动员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③他汀类药物通过PI3K/Akt途径动员骨髓中的内皮祖细胞和抑制内皮祖细胞凋亡,使血液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增多,促使内皮祖细胞归巢至心肌缺血部位,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心室收缩功能。结论:他汀类药物通过动员内皮祖细胞增加血液循环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抑制内皮祖细胞凋亡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其愈后,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
- 侯淑红王挹青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
- 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14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评价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1400例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354例普通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99.3%的病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成功,手术时间(从穿刺动脉到造影结束)8min ̄1h,平均(17.9±11.3)min。冠心病阳性率为72.2%,多支血管病变占49.8%。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为1.8%,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发生率为0.07%,腹膜后血肿、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其他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不仅安全且具有外周血管并发症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王挹青王焱蔡彬妮郑剑涛刘文辉陈水龙董俊泽何世华温红梅肖彩滨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肝素并发症
- 浅谈诊断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 2006年
- 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理论课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客观的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创建诊断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并强调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 施华秀王挹青张亚强任建林孙德军胡咏晖
- 关键词:诊断学精品课程本科教学
-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细胞外基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Langendroff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结合Western blot观测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相应信号传导通路阻滞剂干预下,左室舒张末压(LVEDP)、梗死面积、MMPs及胶原Ⅰ/Ⅲ表达的变化。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LVEDP[(19.8±0.2)mmHgvs(35.9±0.2)mmHg,IR组vsEPO+IR组,P<0.05],减少梗死面积(35.26%±7.1%vs62.70%±7.2%,EPO+IR组vsIR组,P<0.05)。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MMP2及MMP9表达均显著升高,而TIMP-4则显著减低。外源性EPO可逆转MMPs的激活。此外EPO则可促进胶原Ⅲ、Ⅰ的表达,并且这一保护作用可被MEK-Erk信号通路阻滞剂所阻断。结论EPO通过MEK-Er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胶原Ⅰ/Ⅲ的合成,抑制MMPs的激活,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郭晋村黄卫斌王挹青谢良地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外基质缺血再灌注损伤
- 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肾功能和血压的改变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肾功能及血压的改变。方法对135 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术后行肾动脉造影、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随访观察。结果 135例患者植入147枚支架均获成功。术后肾动脉造影随访率70%,平均随访时间为(7.2±5.6)月,再狭窄率为7.4%。血压及肾功能随访率为95%,平均随访时间(22±6)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分别为 [(172±23)比(159±20)mm Hg,P<0.05,(93±16)比(85±13)mm Hg,P<0.05]。但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Scr和GFR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较低,PTRAS有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
- 王焱巩燕叶涛郑剑涛王挹青黄卫斌陈炳煌陈水龙何世华
- 关键词:动脉硬化肾动脉梗阻血压再狭窄
- 动作电位参数作为区分狗心室肌三种细胞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应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狗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动作电位(AP)以及收缩的参数,并用统计学方法评价所测量的参数是否可将心内、外膜及中层(M)细胞有效地区分开。结果:获取52个混合的有3种心肌细胞的AP,以AP穹隆的高度以及AP切迹的膜电位水平和穹隆上升的速度将其分三组细胞。以穹隆的膜电位水平能有效区分心外膜与其他两种细胞(P<0.05),但不能有效区分心内膜和M细胞(P>0.05)。以AP时程(APD)可以有效区分M细胞与其他两种细胞(P<0.05),但不能有效区分心内膜和心外膜细胞(P>0.05)。尖峰切迹时间以及收缩参数均不能有效区分三种心室肌细胞(P>0.05)。结论:狗心室单个细胞AP的一些参数,可以作为辨别心内、外膜,M细胞的依据。
- 王焱巩燕黄卫斌王挹青
- 关键词:电生理学动作电位
- 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被分成2组 :福辛普利组 (2 0例 ,10 mg,1次 /日 ) ,氨氯地平组 (2 0例 ,5 m g,1次 /日 ) ;疗程 2 4周 ,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压及尿蛋白的排泄量均显著降低 ;(2 )福辛普利组尚能显著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P<0 .0 5 )。结论 :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 ;福辛普利还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陈炳煌王挹青郑剑涛董俊泽潘金水
- 关键词: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肾功能试验福辛普利氨氯地平
- 氯沙坦与培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 5 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5 0 mg,1次 /日 )组 ,培多普利 (4 mg,1次 /日 )组。结果 :服药后 2 ,4,6 ,8,12周 ,(1)二组病人的立、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基值明显降低 ,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2 )舒张压正常率 :氯沙坦组 92 % ,培多普利组 87.5 % ;(3)不良反应 :氯沙坦组仅 1例轻度头晕 ,培多普利组 9例咳嗽 (30 % ) ,被迫中断治疗 6例 (2 0 % )。结论 :氯沙坦和培多普利均能有效地降压作用。然而 ,氯沙坦的耐受性远优于培多普利 ,将成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一线理想药物。
- 王挹青陈炳煌张碧珍
- 关键词:高血压氯沙坦培多普利疗效对比研究
- 供体鼠龄对急性心肌梗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血管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干细胞移植后可以通过改善梗死区域血管新生而发挥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实验观察不同鼠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效果,拟验证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动物血管发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2007-05在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由上海实验动物公司提供。选用2周龄雄性SD大鼠作为幼年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选用1年龄雄性SD大鼠作为老年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获得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老年与幼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模拟梗死心肌缺血、缺氧条件,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不进行干细胞移植,只在梗死心肌周围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老年鼠移植组(n=8)梗死心肌周围分4点注入同种异体老年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幼年鼠移植组(n=8)梗死心肌周围分4点注入同种异体幼年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实验评估:干细胞移植4周后,采用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各组间血管密度的差别。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幼年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强于老年鼠(P<0.05)。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两移植组梗死区域均有新生血管生成,幼鼠移植组血管密度高于老年鼠移植组(P<0.05),老年鼠移植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供体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血管的发生。
- 王淼王挹青侯炳波张鹏叶涛
- 关键词:干细胞血管发生
- 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观察 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介入治疗术 (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对 43例≥ 80岁的冠心病患者的 48支相关血管进行PCI 45次 ,其中右主干11支 ,左前降支 2 5支 ,回旋支 11支 ,左冠状动脉 1支。与 2 37例 <80岁行PCI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37例患者手术成功 ,手术成功率 86 1% ,再通 42支病变血管 (87 5 % ) ,置入冠脉内支架16枚 ,成功率 10 0 0 %。 6支血管再通失败 ,其中 5支左前降支 (LAD) ,手术相关并发症 2例 ,均为LAD近端闭塞扩张后再闭塞或引起左主干 (LM)夹层 ,其中 1例术后 1周死于室性心动过速。随访 37例 ,平均随访时间 (18 0± 8 8)个月。手术后 6~ 12个月行冠脉造影随访 2 5例 ,再狭窄率 36 0 %。 结论 对 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成功率较高 ,并发症少 ,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王挹青何世华王焱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介入疗法PCI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