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俊健

作品数:4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电子电信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0篇卫星
  • 14篇星间通信
  • 14篇通信
  • 6篇星间链路
  • 5篇天线
  • 5篇编队卫星
  • 5篇波束
  • 4篇射频
  • 4篇速率
  • 4篇雷达
  • 4篇回波
  • 4篇轨道动力学
  • 4篇差分
  • 4篇差分干涉
  • 3篇递推
  • 3篇信道
  • 3篇卫星空间
  • 3篇相位中心
  • 3篇接入
  • 2篇单机功率

机构

  • 42篇上海卫星工程...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作者

  • 42篇温俊健
  • 20篇陈筠力
  • 14篇陈重华
  • 11篇李楠
  • 11篇叶兴彬
  • 10篇刘艳阳
  • 9篇吴远波
  • 9篇魏春
  • 8篇路瑞峰
  • 8篇张丙良
  • 7篇徐敏
  • 7篇赵迪
  • 6篇孙英梅
  • 6篇卢丹
  • 6篇侯雨生
  • 5篇万向成
  • 5篇赵彦
  • 4篇姬鹏
  • 4篇訾海峰
  • 4篇赵瑞峰

传媒

  • 1篇测绘学报
  • 1篇信息技术
  • 1篇航天器工程
  • 1篇信息通信

年份

  • 8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绕飞编队高码速率星间链路切换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飞编队高码速率星间链路切换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根据编队成员卫星星历,建立轨道动力学递推模型;步骤2:根据所述轨道动力学递推模型中的轨道递推状态和载荷工作需求,完成编队成员卫星姿态信息估计;步骤3:...
李楠楼良盛陈筠力陈重华温俊健侯雨生卢丹陈熙之赵迪
文献传递
双星动态星间链路捕获与跟踪特性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星动态星间链路捕获与跟踪特性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包括暗室;所述暗室内设置有星体、星体转台、反射面以及天线,所述暗室外设置有第一应答机、转台控制台和第二应答机;所述第二应答机与所述转台控制台电连接,所述...
温俊健陈筠力吴远波李楠仲兆宇侯蕾张丙良
文献传递
遥感卫星六号全功能、小型化测控及数据管理系统
徐敏徐志康温俊健叶显韬胡广清万向成方蒙生张久玲薛伶玲赵彦施宏鑫王凤荣吴杰曹琦姬鹏
1. 任务来源 2004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研制国内第一颗小型微波成像卫星--遥感六号,用户为总参二部。提出了测控、数管一体化设计的小型测控及数据管理系统的研制任务,提出了功能更全面、数据处理量更大、体积更小、重量减半,...
关键词:
关键词:遥感卫星六号测控小型化数据管理
一种基于集群编队的多路由星间通信链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集群编队的多路由星间通信链路,由适用于集群编队的多路由星间通信链路由专用于全向信号收发的通信天线、专用于多通道搜索/捕获/跟踪的星间终端机、专用于星间数据收发、筛选工作的处理器组成,多路由星间通信链路...
陈重华李楠温俊健叶兴彬刘艳阳高俊英赵彦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双星绕飞编队的全向星间通信链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星绕飞编队的全向星间通信链路,包括全向星间通信天线组阵、射频通道、星间链路管理单元和星间基带,星间链路管理单元控制2路星间基带对一组星间射频通道的数据进行收发处理,所述2路星间基带、射频通道、星间天...
温俊健徐敏沈小龙侯蕾吴远波赵迪李楠
文献传递
长基线动态星间通信和星间测量验证方法、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基线动态星间通信和星间测量验证方法、系统,包括:船载部分和岸基部分;通过所述船载部分模拟双星在轨相对速度在水面行驶;分别对不同通信模式下船载部分与岸基部分之间的星间通信稳定性、不同测量模式下星间测量的稳...
温俊健陈重华仲兆宇叶兴彬陆晴陈熙之卢丹
文献传递
绕飞编队InSAR卫星的地面双星联合测试
2022年
针对绕飞编队干涉SAR(InSAR)卫星区别于单SAR的星间通信,星间基线测量,星间时间与相位同步,编队控制以及雷达干涉测量等双星功能、性能的地面联合测试需求,结合绕飞编队InSAR卫星的双星协同工作方式及原理,提出了专项试验结合整星双星联合测试的地面实施方案。研究了星间绕飞通信无线链路性能专项试验、GNSS天线相位中心标定专项试验和SAR天线相位中心标定专项试验的方法及实施要点,构建了整星总装集成测试(AIT)阶段的双星地面联合测试系统,给出了基于双星联合测试系统实施绕飞编队InSAR卫星双星功能、性能测试的主要实施步骤。文章的研究工作对绕飞编队InSAR卫星的工程研制具有借鉴作用。
叶兴彬庄磊侯蕾侯雨生温俊健吴远波陈重华
关键词:星间通信相位中心
面向多通道和速率自主切换的星间链路管控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轨双星编队构形下多通道通信链路和多速率模式的自主切换控制方法,依据卫星编队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星间链路和星间传输速率的自主切换,包括步骤1:卫星编队构形确定双星相对位置关系;步骤2:编队构形下计算视场角...
陈筠力侯蕾陈重华訾海峰周军赵彦汤楚蘅陈议陈德相温俊健
文献传递
基于延迟脉冲数的成像中插定标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延迟脉冲数的成像中插定标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主要解决了星载SAR成像中插定标时中断发射导致的成像帧丢失问题。本发明的实现步骤是:(1)读取延迟脉冲数N、插定标循环次数M;(2)基于延迟脉冲数构建插...
路瑞峰刘艳阳张丙良温俊健刘未科魏春
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严格回归轨道优化设计方法
2024年
相比于传统SAR卫星应用方向,我国第一代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主要用于实现全球精准地表形变测量。为了达到重轨差分干涉优于5 cm的形变测量指标,首先需要解决卫星空间基准轨道高精度回归的工程难题。对此,本文提出一种严格回归轨道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地球重力场阶数需求分析建立卫星高阶动力学模型,将J4摄动下修正的太阳同步回归轨道参数作为优化算法初值,以卫星WGS-84坐标系位置、速度回归精度满足收敛阈值为目标,利用启发式多目标进化算法开展轨道参数寻优。仿真试验表明,寻优结果回归精度可达厘米级,优于既定工程指标,并且本文方法有效性和正确性已经过L波段差分干涉SAR卫星在轨验证。
李楠温俊健刘艳阳凌惠祥魏春陈筠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