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昊
- 作品数:6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能谱在原发性肺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29
- 2016年
-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月间行能谱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的鳞癌37例,腺癌43例,小细胞癌32例。将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分为3组,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各组进行能谱物质定量分析,测得其动脉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其55~125ke V的能谱曲线斜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肺鳞癌组、肺腺癌组及小细胞肺癌组动脉期碘含量分别为(15.79±3.81100)μg/L、(18.49±4.69100)μg/L、(14.98±3.05100)μg/L,有效原子序数为8.54±0.21、8.69±0.24、8.50±0.16,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55±0.14、0.65±0.18、0.77±0.16,各组间动脉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斜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1、8.40、15.20,P值均〈0.05);进行LSD-t两两比较发现肺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的动脉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能谱斜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脉单期能谱扫描多参数定量分析对鉴别不同类型原发性肺癌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陈盈姚婷郑昊樊树峰王官良谢继承
- 关键词:肺癌
- CT能谱在原发性肺癌病理分型中的应用
- 陈盈郑昊樊树峰沈伟强谢继承
- 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6年
- 临床上孤立性肺结节多由X线、CT扫描偶然发现。传统检测方法各有利弊,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检查技术,如双能量剪影技术、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CT灌注成像、PET-CT、能谱CT等出现,以及CT与MRI后处理技术的完善,极大丰富了孤立性肺结节的检查手段,与传统检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了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和良恶性的鉴别准确性。本文就不同的影像检查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郑昊樊树峰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CT灌注成像能谱CT
- 动脉期CT能谱在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动脉单期定量分析在鉴别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月间行能谱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的不典型肺结核共10例,设为观察组;由3名阅片医生用简单随机法抽取肺癌27例,为对照组。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结核组、肺癌组进行能谱物质定量分析,测得其动脉期碘、水含量,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计算其能谱曲线的斜率,采用(x±s)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ROC曲线的绘制。结果结核组与肺癌组动脉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2.48±3.34)和(17.94±4.25)mg/ml、(8.36±0.18)和(8.66±0.22)、(0.56±0.15)和(0.85±0.21),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水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能谱曲线斜率鉴别不典型结核与肺癌曲线下面积为0.91,具有较高的鉴别准确性,当曲线斜率阈值设定为0.69时,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0%。结论动脉单期能谱扫描多参数定量分析对鉴别不典型结核与肺癌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 郑昊王安武陈盈谢继承陈真婧樊树峰
- 关键词:不典型结核肺癌
- 能谱CT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小细胞肺癌和鳞癌进行能谱增强扫描,探讨肺癌与转移性淋巴结能谱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4例伴有纵隔转移淋巴结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4例伴有纵隔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鳞癌患者,在能谱CT上行能谱增强扫描,获得单能量图像。再对单能量图像进行分析,通过能谱曲线、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等能谱参数分析,然后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与其相应的转移性淋巴结能谱曲线重合性良好,前两者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能谱曲线有较大差别。小细胞肺癌、转移性淋巴结、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三组之间的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F=10.226,P=0.000;F=10.281,P=0.000)。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与小细胞肺癌的能谱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的能谱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CT能谱成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反映出肺癌转移性淋巴结与原发肺癌之间具有组织同源性,对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以提供帮助。
- 陈盈姚琼瑛郑昊谢继承樊树峰王官良
-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结转移能谱成像
- 能谱CT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分析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缺血症状,经B超、MRI显示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行CTA+能谱检查。将混合能量图像处理为单能量图像,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及能谱分析软件对斑块成分进行能谱物质半定量分析,测得其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计算其能谱曲线的斜率,采用x±s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测量43例98处斑块,其中脂质斑块37处(37.76%),纤维斑块48处(48.98%),斑块内出血13处(13.26%)。斑块内各成分能谱曲线规律:脂质成分呈弓背向上的上升曲线,随着能量逐渐增高,CT值也逐渐增高;而纤维基质及斑块内出血则表现为衰减曲线,随着能量逐渐增高,CT值逐渐减小,但纤维基质在低能量区的衰减幅度大于斑块内出血的衰减幅度。在越低能量区,3种成分能谱曲线的离散程度越明显。脂质成分、纤维基质、斑块内出血的曲线斜率和有效原子序数分别为-3.54±0.78、2.36±0.56、0.45±0.09和3.24±0.80、8.56±0.63、7.26±0.59。两两比较曲线斜率与有效原子序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弓上CTA能谱成像能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质成分、纤维基质、斑块内出血成分,能提供更多量化数据。
- 陈真婧沈伟强朱华勇郑昊樊树峰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能谱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