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肖锋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黄河三门峡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青年缺血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原因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按照患者年龄将我院收治的150例中青年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青年组62例和中年组88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TOAST分型、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差异性。结果本组150例患者中83例有明确病因,TOAST亚型分布为大动脉粥样硬化19.33%,心源性栓塞12.67%,小血管疾病8.67%和其他14.67%;2组患者TOAST亚型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青年组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疾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中年组,其他和原因未明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青年组患者抽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卒中史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中年组,心脏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患者hs-CRP及Hcy均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具有特定病因分型和危险因素,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早期干预。
- 陈丽薇吴肖锋刘世福
- 关键词: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 他汀类药物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纳入12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试验组(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状态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脑血栓可增强疗效以及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同时可有效调节脂质代谢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抑制血栓生成。
- 张浩吴肖锋陈丽薇
- 关键词:脑血栓血小板
- 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脑梗死是指脑部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发生局限性坏死,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乏力麻木,神志不清和偏瘫等,而一旦脑梗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文献[2]报道,丹红注射液具有通脉舒络和活血化瘀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奥拉西坦是一种γ氨基丁酸衍生物,对脑损伤、智力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治疗效果明显。
- 张浩吴肖锋陈丽薇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脑梗死
-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性转化(HT)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预后、炎症介质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T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ACI,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存质量及预后,且HT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 吴肖锋冯松松席俊男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出血性转化神经功能
-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青中年、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近期预后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青中年、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近期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中年组(n=56)和老年组(n=104),两组均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90 d预后状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记录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青中年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老年组(P<0. 05);(2)青中年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老年组(P<0. 05),90 dmRS得分均低于老年组(P<0. 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青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更佳,且预后状况优于老年患者。
- 张浩吴肖锋陈丽薇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 血清H-FABP、Ang-1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管生成素-1(Ang-1)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80例AIS-LV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检测术前血清H-FABP、Ang-1水平,术后随访90 d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57)与预后不良组(n=23)。结果 两组在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侧支循环、术前H-FABP、术前Ang-1方面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心房颤动、心源性梗死型、侧支循环为0~1级、术前H-FABP≥10.0 ng/L、术前Ang-1<5.25 ng/mL是AIS-LVO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清H-FABP预测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AUC为0.728(95%CI:0.368~0.91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6.68%、58.92%。术前血清Ang-1预测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AUC为0.773(95%CI:0.592~1.12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35%、63.92%。H-FABP联合Ang-1预测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AUC为0.854(95%CI:0.652~0.95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18%、71.82%。结论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AIS-LVO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术前血清H-FABP和Ang-1是具有前景的预后预测因子。
- 吴肖锋陈丽薇张浩
- 关键词:静脉溶栓
- 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其起效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102例,进行跟踪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头痛频率、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58例、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7例,8例轻度不良反应;控制者男性、有诱因比重高于未控制者,有家族病史者比重低于未控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女性、无明显诱因、有家族病史者疗效较差。
- 程涛陈丽薇吴肖锋
- 关键词:偏头痛盐酸氟桂利嗪临床疗效
-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诊的106例ACI患者,根据分层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试验组给予低剂量阿替普酶,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结果:两组用药后NIHSS评分、IL-1β、TNF-α、RI、PI均较用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用药后NIHSS评分、IL-1β、TNF-α、RI、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阿替普酶在减轻ACI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基本一致。
- 吴肖锋张浩陈丽薇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炎症因子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