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岗

作品数:8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皂角
  • 3篇皂角刺
  • 2篇学成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忍冬
  • 2篇羟基
  • 2篇抗炎
  • 2篇化学成分
  • 1篇豆科
  • 1篇液相
  • 1篇原儿茶醛
  • 1篇指纹图谱分析
  • 1篇色谱
  • 1篇色原酮
  • 1篇芍药
  • 1篇芍药苷
  • 1篇水解
  • 1篇酸水解

机构

  • 8篇山东中医药大...
  • 5篇山东省分析测...
  • 1篇山东沃华医药...

作者

  • 8篇李岗
  • 6篇于金倩
  • 5篇周洪雷
  • 5篇王晓
  • 3篇王召平
  • 2篇刘伟
  • 1篇盛华刚
  • 1篇张玲
  • 1篇朱立俏
  • 1篇段文娟
  • 1篇史玉霞
  • 1篇刘倩

传媒

  • 4篇中草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皂角刺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研究皂角刺(皂荚Gleditsia sinensis的干燥棘刺)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1~4、6对人肝腹水腺癌细胞SK-HEP-1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氨基咪唑(1)、2,3-dihydro-5-(2-formylvinyl)-7-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3-benzofuranmethanol(2)、E-肉桂酸(3)、3-O-反式阿魏酰基奎宁酸(4)、反式咖啡酸(5)、4-hydroxy-3-methoxybenzamide(6)、threo-guaiacylglycerol-β-coniferyl aldehyde ether(7)、5,7-二羟基色原酮(8)、香草酸(9)、原儿茶酸(10)、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1)、3-O-咖啡酰奎宁酸乙酯(12)。化合物1对SK-HEP-1细胞的IC50值为34.47μg/mL。结论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皂荚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SK-HEP-1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
李岗仙云霞王晓周洪雷段文娟于金倩
关键词:豆科皂角刺抗肿瘤
忍冬根的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忍冬Lonicera japonica根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反复碱性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斑马鱼抗炎模型,测定分离所得部分单体成分的抗炎活性。结果从忍冬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3,13-dihydroxystemodan-2-one(1)、大黄酚(2)、palmarumycin CP2(3)、β-谷甾醇(4)、豆甾醇(5)、豆甾-4,6,8(14),22-四烯-3-酮(6)、erythrinassinate D(7)、羊毛甾醇(8)、齐墩果酸-3-乙酸酯(9)、原儿茶醛(10)、胡萝卜苷(11)、(E)-3-(3,4-二羟基苯亚甲基)-5-(3,4-二羟基苯)-2(3H)-呋喃酮(12)、lomacarinoside B(13)、(2E,6S)-8-(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oct-2-eno-1,2″-lactone(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6、7~9、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0在100μg/m L质量浓度下表现出明显的抗炎活性。
王召平朱姮李岗杨鹏王晓于金倩
关键词:大黄酚原儿茶醛抗炎
酸水解结合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高纯度牛蒡子苷元被引量:2
2016年
建立酸水解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从牛蒡子中快速分离制备高纯度牛蒡子苷元的方法。采用醇提酸解法提取,再经氯仿萃取得牛蒡子粗提物;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2∶5∶3∶4,v/v)作为两相溶剂系统,在流速10 m L/min、转速850 rpm、检测波长280 nm下实现对牛蒡子苷元的快速分离制备。80 min内从连续两次进样的1200 mg牛蒡子粗提物中分离得到牛蒡子苷元318 mg,其纯度达99.12%,得率达26.5%。该方法简便、快速、高效,可用于牛蒡子苷元的快速分离制备,为牛蒡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岗张晓蕾刘倩于金倩周洪雷
关键词:酸水解高速逆流色谱牛蒡子牛蒡子苷元
皂角刺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7~16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cin(1)、甘草素(2)、7,4′-二羟基-5,3′-二甲氧基黄酮醇(3)、鹰嘴豆醇(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7,4′-二羟基黄酮醇(6)、双氢山柰素(7)、紫铆查耳酮(8)、(2S)-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9)、7,3′,5′-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醇(10)、槲皮素(11)、黄颜木素(12)、fisetin(13)、leucorobinetinidin(14)、thevetiaflavon(15)、异牡荆素(16);其中化合物8对MCF-7细胞的IC50值为28.53μmol/L。结论化合物1~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
李岗王召平仙云霞周洪雷王晓刘伟于金倩
关键词:皂角刺黄酮类
不同制备工艺消栓口服液发酵前后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不同工艺消栓口服液发酵前后HPLC指纹图谱,观察其化学成分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工艺消栓口服液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以共有峰峰面积作为指标,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并对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HPLC色谱图中有19个共有峰的,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15批消栓口服液明显聚为2类,发酵后化学成分变化较大。结论消栓口服液发酵后,黄芪甲苷含量的升高以及芍药苷的生物转化,提示微生物发酵技术为中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岗周洪雷史玉霞张玲孙筱林楚新红
关键词:消栓口服液发酵指纹图谱芍药苷黄芪甲苷
HPLC-TOF/MS对莱菔子中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莱菔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色谱分离采用Diamonsil-C18柱(2.1 mm×150 mm,3μm);流动相组成为乙腈-水(含0.1%醋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正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快速鉴别出莱菔子中13种化学成分。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HPLC-TOF/MS方法对莱菔子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
朱立俏盛华刚郑德李岗周洪雷
关键词:莱菔子化学成分
忍冬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被引量:16
2016年
为了研究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根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对其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7个化合物,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分别鉴定为1-oxo-(1H)-cyclopenta[b]benzofuran-7-carbaldehyde(1)、4-羟基桂皮酸(2)、绿原酸(3)、loganin aglycone(4)、咖啡酸(5)、裂环马钱素二甲基乙缩醛(6)、korolkoside(7)、松柏苷(8)、獐牙菜苷(9)、断氧化马钱子苷(10)、5-O-咖啡酰奎宁酸(11)、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2)、3-O-咖啡酰奎宁酸乙酯(13)、3,5-O-二咖啡酰奎宁酸(14)、4,5-O-二咖啡酰奎宁酸(15)、grandifloroside(16)和3,4-O-二咖啡酰奎宁酸(1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忍冬根中分离得到。运用斑马鱼抗炎模型,测得化合物1、3、14~17具有抗炎活性。
于金倩王召平朱姮李岗王晓
关键词:化学成分斑马鱼抗炎
皂角刺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及多组分测定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建立皂角刺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皂角刺中7,3′,5′-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醇、3,3′,5,5′,7-五羟基二氢黄酮醇、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的量。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B)溶液,梯度洗脱,0~5 min,5%~13%A;5~20 min,13%~16%A;20~45 min,16%~20%A;45~50 min,20%~25%A;50~65 min,25%A;65~80 min,25%~40%A;体积流量0.9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38 nm。结果对13批皂角刺药材进行研究,所得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并对其中3个成分进行了测定,其质量浓度分别在0.091 3~5.840 0、0.176 3~11.280 0、0.014 0~0.895 0 mg/m 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7%~99.66%,RSD<2.5%。结论该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为皂角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于金倩李岗仙云霞刘伟王晓
关键词:皂角刺指纹图谱槲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