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蓉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降水
  • 2篇低频振荡
  • 2篇水汽
  • 2篇季风
  • 2篇高原季风
  • 1篇低频
  • 1篇振荡
  • 1篇中国降水
  • 1篇水汽含量
  • 1篇水汽收支
  • 1篇温度
  • 1篇环流
  • 1篇环流系统
  • 1篇降水影响
  • 1篇ERA-IN...
  • 1篇大气低频振荡
  • 1篇大气水汽
  • 1篇大气水汽含量

机构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作者

  • 4篇杨蓉
  • 3篇巩远发
  • 1篇杨景朝

传媒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4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ERA-Interim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湿池”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论文利用ERA-Interim(0.5°×0.5°,简称ERA)、NCEP/NCAR2(2.5°×2.5°,简称NCEP2)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夏季(7月)和冬季(1月)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上大气水汽含量大值区(简称"湿池")的区域分布特征,然后基于ERA资料分析了1979—2012年间高原"湿池"的一些变化特征,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主要结果包括: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原上无论夏、冬季都有大气水汽含量的高值中心——高原"湿池"存在。夏季7月高原"湿池"强度最强,ERA资料除了在高原南部有自西到东的连续高湿中心带外,在高原西北部还有一个高湿中心;NCEP2资料仅在高原东南部和西南部有两个高湿中心。冬季1月,两种资料均只在高原东南部有高湿中心。总体上,ERA资料与探空观测资料的高湿中心区更为接近。7月,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在1990年代中期(1994—1996年)之后持续偏强,西北部中心强度有弱—强—弱—强交替变化特征;1月,高湿中心在19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偏强。高原南部高湿中心带在7月几乎是一个连续的区域,1996年以后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在1月则是分为东西两段的高湿中心带。
谢启玉巩远发杨蓉连帆
关键词:大气水汽含量
冬季青藏高原湿中心区域水汽收支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0.5°×0.5°)、探空观测资料及中国降水月值格点数据分析了冬季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大气水汽含量平均特征、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收支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高原东南部地区存在湿中心,对应着水汽含量标准差大值中心;高原湿中心区域的水汽从西、南边界输入,东、北边界输出,净水汽收支多年平均为水汽"盈余";该区域冬季净水汽收入、支出34 a总趋势是增加的,而净水汽收支是减少的,但三者均存在4~6 a左右的周期;冬季该区域净水汽收入对南疆、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的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性,净水汽支出对西南—华南的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性,净水汽收支则可表征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降水;冬季该区域异常多(少)水汽支出年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偏少(多),水汽输送场不(有)利于水汽向我国南方的输送及辐合,即其水汽支出的强弱反映了水汽输送的强弱和我国降水的分布,体现出水汽收支通过环流对降水产生重要影响。
谢启玉巩远发杨蓉
关键词:水汽收支降水
青藏高原季风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
本文利用逐日高原季风指数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低频振荡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在极端降水年、极端温度年的低频振荡特征,进一步的,还分析了高原和周边地区大气低频环流系统与我国温度、降水的联系,得到了以下的主要结论:(1)高原季风全年...
杨蓉
关键词:高原季风低频振荡降水温度
文献传递
1997—1998年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及对降水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1979—1998年NCE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常规观测站资料,研究了1997/1998年冬季、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季风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夏季高原和周边区域高低层大气低频环流系统的配置及其与我国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1997/1998年冬季和1998年夏季,高原季风不仅表现出很强的30~60 d的周期振荡特征,还伴随有较强的准双周低频振荡;相应区域对流层上层200 hPa上的环流系统则是30~60 d为主的周期变化。1998年夏季,高原地面气压也存在两个频带的低频振荡变化,且其强度存在明显的经向变化,即自南向北30~60 d低频振荡信号有逐渐减弱趋势,准双周信号则呈增强趋势。对30~60 d的低频信号而言,高原夏季风低频信号较强(弱)时,高原地面表现为低频低(高)压环流系统,在同纬度带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太平洋沿岸,是较强的低频北(南)风和低(高)压环流系统;相应地,在80°~90°E之间,自孟加拉湾到我国西北中部地区,是低频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经向低频波列;受低频环流系统影响,高原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少)、川西高原、云南西南部降水偏少(多)。
杨蓉巩远发谢启玉杨景朝
关键词:高原季风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