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云
- 作品数:1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章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尿液时的影响因素
- 2007年
- 周沼张伟云焦宪军
- 关键词:尿十项分析仪尿液尿分析仪化学因素假阳性假阴性
- 章丘市2008年高一新生乙肝五项指标测定分析
- 2009年
- 目的为了解章丘市在校学生乙肝病毒携带及免疫性抗体阳性情况,为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乙肝五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男、女生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免疫性抗体阳性率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校学生乙肝病毒的携带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应大力开展以计划免疫为主的卫生知识宣传;推广乙肝疫苗的接种。
- 张晓燕张伟云
- 关键词:高中学生乙肝五项指标阳性率
- HBsAg阳性血清肝炎,乙型五项指标的调查
- 2008年
- 肝炎,乙型(HBV)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肝炎,乙型大三阳患者则是此病的主要传染源。为了解我市HBsAg阳性者中大三阳患者所占比例,我们对2004年5月-2005年6月在我中心肝病门诊就诊的HBsAg阳性患者进行了血清肝炎,乙型五项指标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张伟云张晓燕
- 关键词:HBSAG阳性者五项指标检测阳性血清HBSAG阳性患者大三阳
- 尿化学分析仪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2011年
- 尿化学分析仪是采用化学试纸对尿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自动化仪器,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其他干扰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做分析总结,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 张晓燕张伟云
- 关键词:干化学检测影响因素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尿铅被引量:1
- 2006年
- 铅是一种很广泛的环境污染物,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铅烟、铅尘的形式存在,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进入血液中的铅约有90%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在血浆中。血浆铅可形成可溶性磷酸氢铅和与蛋白质结合的形态,初期主要分布于肝、肾、脑中,以后主要以不溶性磷酸铅形态沉积到骨骼中。铅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毒物,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而急性中毒时,以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炎三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体内铅主要经肾脏随尿排出,小部分随粪便、乳汁、唾液、汗液等排出。铅在工业生产中用途很广泛,接触铅的人数很多,因此铅中毒成为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 张晓燕张伟云李卫国
- 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尿铅中毒性肝炎主要临床表现蛋白质结合
- 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的做法和体会
- 2013年
- 实验室能力建设是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实验室人员、设备、检测能力、环境条件、质量管理等方面。本文就章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和体会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 张伟云张晓燕齐玉清
- 关键词:疾控机构实验室
- 章丘市2004至2006年食用盐碘含量监测结果分析
- 2008年
- 食用碘盐是改善居民碘营养状况,预防和控制碘缺乏危害行之有效的措施。章丘市属碘缺乏病区,为了解我市碘盐供应情况,指导做好碘缺乏病的控制工作,我们在做好对市盐业公司碘盐定期监测的同时,于2004至2006年连续3年对辖区内乡镇、村户用盐情况进行抽样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张晓燕张伟云
- 关键词:食用碘盐盐碘含量碘缺乏病区碘营养状况
- 液相色谱法测定雪糕中糖精钠的前处理方法
- 2012年
- 固体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国家标准中没有讲述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我们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固体食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适用于基层实验室的样品批量检测。
- 张晓燕张伟云周沼
- 关键词:固体食品糖精钠样品前处理
- 章丘市2004~2006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 2007年
- 章丘市属碘缺乏病区。食用碘盐是改善居民碘营养状况,预防和控制碘缺乏危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了解我市碘盐供应情况,指导做好碘缺乏病控制工作,我们在做好对市盐业公司碘盐定期监测的同时,于2004~2006年连续三年对辖区内乡镇、村户盐进行了抽样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张晓燕张伟云
- 关键词:食用碘盐碘缺乏病区碘营养状况
- 狂犬病暴露处置工作实践与体会
- 2012年
- 目的通过6200例狂犬病暴露人群资料分析,积累工作经验,探讨工作方法,为有效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及措施。方法对2008-2010年章丘市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6200例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仅为20.7%,群众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存在发病隐患。结论狂犬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规范门诊建设,提高处置能力,探讨新的工作方法。
- 齐玉清张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