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晓淋
- 作品数:33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青年科技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胰岛素敏感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关系。方法以年龄≥20岁蒙古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资料,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检测血脂、血糖、胰岛素和CRP、sE-se-lectin、sICAM-1等炎症标志物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炎症标志物水平与ISI降低的关联关系。结果经多因素调整后,随着CRP和sE-selectin水平的升高,ISI降低的危险度呈升高趋势(P<0.05)。以最低分位为参比,最高分位CRP和sE-selectin者的ISI降低(ISI≤0.0130)的OR值(95%可信区间)为1.324(0.990~1.771)和1.986(1.486~2.654)。而sICAM-1水平升高与ISI降低的危险性无关联关系(P>0.05)。结论 CRP和sE-selectin水平升高与ISI降低的危险性相关联。
- 王珂陆洪敏赵丽韦晓淋卜晓青汤玲燕张永红
- 关键词:胰岛素敏感指数炎症标志物蒙古族
- 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血管紧张素Ⅱ和肾素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群炎症标志物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浆肾素活性(PRA)的关系。方法对2 589名蒙古族研究对象进行人口统计学等资料的收集、血压等的测量,以及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以及AngⅡ和PRA的检测,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炎症标志物水平与AngⅡ和PRA异常的关系。结果 PRA异常组的sE-selectin显著高于PRA正常组(18.9 ng/ml vs 17.5ng/ml,P<0.001);与sE-selectin的最低分位数水平组比较,第4分位数水平组PRA异常的多因素调整比值比(OR)值(95%CI)为1.42(1.08~1.87)。AngⅡ异常组的CRP(6.3 mg/L vs 5.5 mg/L)和sICAM-1(335.3 ng/ml vs314.4 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与CRP的最低分位水平组比较,第4分位数水平组对AngⅡ异常的多因素调整OR值(95%CI)为1.94(1.44~2.60);与sICAM-1的最低分位者比较,第4分位者对AngⅡ异常的多因素调整OR值(95%CI)为1.44(1.11~1.87)。结论 CRP和sICAM-1水平升高与AngⅡ异常相关联,sE-selectin水平升高与PRA异常相关联。
- 韦晓淋陆洪敏赵丽刘海英王珂卜晓青汤玲燕张永红
- 关键词:炎症标志物血浆肾素活性
- 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成年后近期和远期肥胖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女性成年后近、远期肥胖的关系。方法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苏州点2004-2008年调查的具有完整初潮与身体测量数据信息的30 895名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初潮年龄分为3组:≤12、13~16、≥17岁,其中≤12岁初潮年龄为过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成年后近、远期肥胖的影响。结果调查对象月经初潮年龄为(15.64±1.92)岁,1 421人(4.6%)月经初潮过早。随着出生年代的推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调查对象成年后近期肥胖803人(2.6%),远期肥胖3 738人(12.1%)。调整年龄、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绝经状态等因素后,月经初潮年龄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近、远期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45(1.74~3.45)和1.99(1.69~2.34)。月经初潮年龄与绝经状态对远期肥胖无相乘交互作用(P=0.324)。结论月经初潮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近期肥胖和远期肥胖的危险因素。
- 韦晓淋华钰洁陆艳胡一河卞铮郭彧陈铮鸣李立明
- 关键词:初潮年龄肥胖
- 2008-2017年苏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08-2017年苏州市≥60岁老年人的伤害监测数据,了解苏州市老年人伤害的死亡状况。方法选取苏州市2008-2017年间≥60岁老年人伤害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7年苏州市≥60岁老年人伤害年死亡率158.47/10万,年标化死亡率141.55/10万;老年人的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χ2趋势=6723.00,P<0.01;女性:χ2趋势=17160.00,P<0.01;合计:χ2趋势=23480.00,P<0.01)。≥60岁人群伤害死因顺位依次为跌倒、交通事故、淹溺、自杀、火灾、意外中毒、窒息、砸死和触电。2008-2017年≥60岁人群跌倒死亡率逐年上升,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586.76,P<0.01)。而伤害的其他前4位死因(交通事故、淹溺、自杀、和火灾)随着年份的增加,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08-2017年苏州市≥60岁老年人的意外伤害死亡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控措施来减少意外伤害对老年人造成的危害。
- 韦晓淋黄春妍黄桥梁陆艳胡一河
- 关键词:老年人死因跌倒死亡率
- 苏州市相城区老年H型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苏州市相城区65岁以上老年人H型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老年人H型高血压危险因素。方法基于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0月开展的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资料,将获得完整数据的4 537例老年人纳入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老年人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15μmol/L)的比例为56.1%,H型高血压占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5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H型高血压更为密切的传统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缺乏运动、肌酐和尿酸,OR值分别为1.440、1.073、1.222、1.859、1.049和1.002(P<0.05)。结论苏州市相城区65岁以上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H型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尤其是男性。提倡在老年人中补充叶酸,戒烟、多运动有利于脑卒中发病率的降低。
- 韦晓淋沈金华黄爱民胡一河王波李芬
- 关键词:老年人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影响因素
- 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目的了解老年人衰弱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衰弱防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7—11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4个社区(行政村)≥65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吸烟和饮酒等资料;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中文版FRAIL衰弱量表分别评估体力活动水平、睡眠质量和衰弱状况。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8782人,年龄M(QR)为71.00(8.00)岁。男性4259人,占48.50%;女性4523人,占51.50%。检出衰弱前期2145人,占24.42%;衰弱189人,占2.1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85岁,OR=1.330,95%CI:1.186~1.492;≥85岁,OR=2.452,95%CI:1.882~3.195)、吸烟(现在,OR=0.838,95%CI:0.714~0.983)、体力活动水平(低,OR=1.161,95%CI:1.010~1.333)和睡眠质量(差,OR=2.248,95%CI:1.822~2.774)与老年人衰弱前期存在统计学关联;年龄(75~<85岁,OR=2.629,95%CI:1.921~3.596;≥85岁,OR=3.067,95%CI:1.621~5.801)、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OR=0.488,95%CI:0.298~0.798)、体质指数(体重过低,OR=1.848,95%CI:1.023~3.337;肥胖,OR=1.798,95%CI:1.180~2.740)、吸烟(已戒烟,OR=1.787,95%CI:1.007~3.171;现在,OR=0.448,95%CI:0.242~0.830)、饮酒(是,OR=0.532,95%CI:0.291~0.972)、体力活动水平(低,OR=2.757,95%CI:1.646~4.616)、睡眠质量(差,OR=3.911,95%CI:2.438~6.273)与老年人衰弱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老年人衰弱与高龄、体力活动水平低、睡眠质量差、体重过低和肥胖有关。
- 金玲玲张鸣庆黄春妍范伟韦晓淋陆艳
- 关键词:衰弱老年人影响因素
- 苏州市2020年慢病自我管理小组项目近期效果评估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评价苏州市2020年慢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项目开展的近期效果。方法苏州下辖十个市、区分别随机抽取8~10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组建1个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并开展小组活动,活动结束后比较小组成员在活动后和活动前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管理行为、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评估自我管理小组项目近期效果。结果2020年苏州市共新组建89组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其中高血压47组,糖尿病42组。基线时共调查1176人,小组活动结束后,参与评估调查1161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通过组建自我管理小组,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BMI范围、每天每周摄入食物种数、每周的中等强度活动时间、每日盐摄入量、食盐摄入过多的危害、高血压诊断标准、低钠盐含钠量、空腹血糖标准、哪些食物会升高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干预后评估与干预前相比都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计的健康管理行为中“家中有血压计”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9.87%上升至57.62%,“会自测血压”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2.80%上升至66.32%,“家中有血糖仪”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4.81%上升至29.54%,“会自测血糖”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5.67%上升至38.67%,“过去30d内饮酒”的比例从干预前的12.14%下降到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过去30d内吸烟”这一行为的人数与活动开展之前比较无差别(P≥0.05);健康状况中“过去30d疾病造成健康状况不好的天数”“过去30d紧张抑郁造成健康状况不好的天数”、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总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去30d伤害造成健康状况不好的天数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程度均是干预后中、重度抑郁的人数减少,转为轻度抑郁的人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市慢病患者自我管
- 韦晓淋王临池陆艳吴学飞
- 关键词:慢性病
- 糖尿病患者静态行为现状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静态行为的现状及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系,为糖尿病患者的有效干预提供措施。方法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常熟市10 247例糖尿病患者有关人口学特征、静态行为、疾病史等情况展开问卷调查以及血压、腰围等体格测量和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常熟市糖尿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为41.4%,高血压检出率为82.6%,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4.2%,中心性肥胖检出率为44.2%。糖尿病患者每日平均静态行为时间为(3.36±2.42)h,男性[(3.50±2.35)h]大于女性[(3.26±2.4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1)。24.5%的糖尿病患者每日静态行为时间大于4 h。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日均静态行为时间4 h以上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相关(OR=1.223,95%CI:1.112~1.346),并增加血脂异常(OR=1.248,95%CI:1.136~1.371)和中心性肥胖的风险(OR=1.249,95%CI:1.136~1.373)。结论糖尿病患者日均静态行为时间较长,日均静态行为时间4 h以上是代谢综合征以及血脂异常和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中应提倡改变静态生活方式,减少其他慢性病的发生,改善糖尿病的预后。
- 韦晓淋胡一河张正姬
- 关键词:糖尿病代谢综合征
- 归因于大气PM_(2.5)的冠心病所致某市人群健康损失
- 2024年
- 目的评价某市近10年来归因于大气PM_(2.5)的冠心病所致该市人群的健康损失。方法收集2011—2020年某市大气PM_(2.5)浓度及居民冠心病死亡资料,计算冠心病所致的早死寿命损失年,分析大气PM_(2.5)短期暴露及长期效应,并评估PM_(2.5)在国家一级标准(15μg/m^(3))时的冠心病患者健康改善情况。结果2011—2020年该市因PM_(2.5)所致的全人群冠心病死亡人数从2011年的747例上升到2020年的890例,增加了19.14%;归因于PM_(2.5)所致冠心病的寿命损失为106840.48人年。2011—2020年该市归因于PM_(2.5)的冠心病对人均期望寿命的损失是0.20岁,男性为0.29岁,女性为0.12岁,男性是女性的2.42倍。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一级标准(大气PM_(2.5)年平均为15μg/m^(3))的水平进行调整,该市冠心病近10年可以减少4375例死亡,寿命损失年可以减少49001.61人年,期望寿命可以提高0.09岁。结论2011—2020年冠心病对该市居民造成一定的健康损失,降低PM_(2.5)浓度后当地居民可获得良好的健康收益,提示PM_(2.5)浓度降低可延缓该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增加。
- 韦晓淋陆艳王临池黄春妍华钰洁吴学飞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 家庭3G无线传输电子血压计与门诊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的相符性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为评价电子血压计居家测量的可靠性,开展家庭电子血压计(HBPT)和社区门诊台式水银血压计(OBPM)测量结果的相符性研究。方法 2015年9-12月,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新登记高血压患者顺序选择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获得电子血压计当天(第1天)和第7天同日进行OBPM和HBPT测量;所得数据先进行差值统计学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法一致性分析。结果有效观察对象294人,第1天和第7天OBPM血压值分别为(133.9±14.1)/(82.3±9.7)、(130.0±11.6)/(79.6±8.4)mm Hg,HBPT分别为(133.8±16.2)/(81.7±10.7)、(130.3±14.4)/(79.4±9.9)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9、0.156、0.637、0.742);第1天和第7天OBPM、HBPT患者达标率分别为62.9%、45.2%、77.2%、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land-Altman PLOT计数收缩压6.10%(36/588)和舒张压5.95%(35/588)超出95%极限范围。结论将创新型具有3G数据传输功能的电子血压计引入HBPT,所获血压值信息与OBPM相符,能够替代OBPM的血压监测管理;且3G无线传输电子血压计具有操作简便、测量信息电子化等优势,值得在家庭中推广使用,但评估达标率需慎重。
- 胡一河董晨张正姬韦晓淋
- 关键词:家庭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