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山
- 作品数:32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七叶一枝花或云南重楼的鉴别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七叶一枝花或云南重楼的鉴别方法,它是采用X线粉末衍射实现的。采用上述方法,可以通过比对标准指纹图谱和待检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将七叶一枝花或云南重楼的正品进行鉴别,为七叶一枝花或云南重楼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 刘圆余孟杰张绍山黄钟杰
- 文献传递
- 一种环肽类化合物和用途
- 本发明从卷柏(S.tamariscina)中分离得到1种新的环肽化合物,为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活性实验,可为卷柏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 张绍山阎新佳温静沙马里牛沙冬梅刘圆
- 多因素处理对云南重楼及其多芽品系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温度、内源激素、授粉方式等条件对云南重楼及其多芽品系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促进云南重楼种子萌发技术体系,为重楼种子育苗提供科学指导,缓解目前重楼优质种源严重不足、商品药材严重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居不下的瓶颈问题。方法采用湿沙培养各条件下处理过的云南重楼种子,测定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并将催芽后的种子播种于大田,考察出苗率、平均出苗时间。结果经4~18℃变温湿沙培养处理的重楼种子获得了较高的发芽率和出苗率;赤霉素处理能促进云南重楼种子的萌发,缩短平均发芽时间,100、200 mg/L赤霉素处理效果较好;人工授粉的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显著高于自然授粉的种子(P<0.05);云南重楼及其多芽品系间发芽率和出苗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将除去外种皮的人工授粉的种子用100 mg/L赤霉素处理,经4~18℃变温湿沙培养至萌芽,萌芽种子播种于大田,可缩短云南重楼种子的出苗周期1年,获得高达80%以上的出苗率。
- 张绍山刘璇王景富余孟杰黄钟杰刘圆张浩
- 关键词:云南重楼赤霉素授粉方式出苗率
- 一种环肽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从卷柏(S.tamariscina)中分离得到1个新环6肽,为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活性实验,可为卷柏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 阎新佳李莹李文兵黄艳菲张绍山杨正明刘圆
- 独龙重楼的鉴别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独龙重楼的鉴别方法,它是采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若检测到含有纤细薯蓣皂苷,不含重楼皂苷VII、H、VI或含量均低于0.010%;则可判定为独龙重楼。上述检测方法,简单、准确、分析时间短、稳定性好,可以用于独龙...
- 刘圆黄钟杰余孟杰张绍山
- 文献传递
-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从连翘中分离得到1个新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且发现该化合物具备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连翘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阎新佳温静张绍山刘圆
- 缅甸重楼的植物形态与化学成分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调查缅甸重楼的资源分布及其化学成分。方法野外调查缅甸重楼的植物资源,采集样品并采用HPLC法分析其化学特征。结果在云南省高黎贡山发现了缅甸重楼Paris birmanica(Takht.)H.Li&Noltie的新分布,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记录;HPLC法检测表明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薯蓣皂苷和偏诺皂苷。结论本次调查发现了缅甸重楼的新分布记录,首次分析了其化学成分,丰富了缅甸重楼的研究资料。
- 林丹文飞燕汪瑶尹鸿翔张绍山黄钟杰张浩
- 关键词:重楼属化学特征薯蓣皂苷
- 一种抗癌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方法,从连翘中纯化制备出了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不仅为该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还为连翘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 阎新佳刘圆杨正明张绍山黄艳菲李文兵李莹
- 一种环肽类化合物和用途
- 本发明从卷柏(S.tamariscina)中分离得到1种新的环肽化合物,为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活性实验,可为卷柏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 张绍山阎新佳温静沙马里牛沙冬梅刘圆
- 基于转录组信息的甘松CONSTANS转录因子家族分析
- 2025年
- 目的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鉴定分析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CONSTANS(CO)转录因子家族。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甘松植物的CO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展开综合分析,深入探究其蛋白的理化特性、基因序列结构、亚细胞位置、导肽和信号肽的预测,以及跨膜结构域的识别。此外,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揭示这些基因家族成员间的进化关系。结果在甘松的数据库中经过筛选、鉴定,最终得到10个CO转录因子,氨基酸长度为316~440 aa,相对分子质量在35561.67~48171.96,理论等电点范围为5.11~8.63,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均含有B-box和CCT结构域,均不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了各亚族的成员分布:第Ⅰ亚族包含2个成员,第Ⅱ亚族增至3个成员,而第Ⅲ亚族则有5个成员,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各亚族间的进化关系及特性差异提供了重要基础。结论利用了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全面鉴定并分析了甘松CO转录因子家族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系统发育关系等,对甘松CO转录因子家族功能的详尽研究,为后续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此外,也为理解甘松药用成分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并为未来培育出更高品质的甘松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 刘芳王远航陈红黄雄杰白怡婷崔琪雷语妍李莹李文兵张绍山陈晨刘圆
- 关键词:光周期系统进化树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