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滨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基因
  • 4篇病毒
  • 3篇病毒复制
  • 2篇多角体
  • 2篇多角体病毒
  • 2篇转录
  • 2篇基因转录
  • 2篇家蚕
  • 2篇家蚕核型多角...
  • 2篇核型多角体
  • 2篇核型多角体病
  • 2篇核型多角体病...
  • 2篇IAP
  • 1篇单杂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功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抑制
  • 1篇凋亡抑制基因
  • 1篇抑制基因

机构

  • 4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陈滨
  • 3篇于威
  • 2篇全滟平
  • 2篇余海鹏
  • 2篇李俊
  • 2篇张婷
  • 1篇朱丽萍
  • 1篇潘慧慧
  • 1篇张媛媛
  • 1篇何欢
  • 1篇解纯刚

传媒

  • 2篇蚕业科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家蚕杆状病毒IAP蛋白功能的研究
在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组中普遍存在一类凋亡抑制基因iap(inhibitor ofapotosis),最初是在筛选p35同源基因时发现的。但随着对该基因研究的深入,发现杆状病毒iap基因并不是都具有细胞凋亡抑制功能,它可能还...
陈滨
关键词:基因敲除酵母单杂交系统DNA结合蛋白杆状病毒
文献传递
家蚕杆状病毒(BmNPV)Bm122基因的缺失影响芽生型病毒粒子的形成
2016年
为研究家蚕杆状病毒(BmNPV)编码的Bm12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分别构建了Bm122-ko-bacmid和Bm122-re-bacmid,实现对Bm122基因的敲除和异位补回。进而将Bm122-kobacmid、Bm122-re-bacmid、wtbacmid(野生型)分别转染BmN细胞,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Bm122缺失后,病毒无法形成正常水平的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表明该基因是病毒生成有感染力的BV所必需的基因;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Bm122敲除后细胞内未观察到杆状病毒粒子,进一步证实Bm122的缺失影响了BV的生成。qPCR结果显示,Bm122缺失后病毒DNA复制水平降低。结果表明,Bm122是病毒生成正常水平的BV所必需的基因。
朱丽萍于威陈滨何欢解纯刚
关键词:BAC-TO-BAC系统病毒复制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凋亡抑制基因iap的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在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组中普遍存在一类凋亡抑制基因iap(inhibitor of apotosis)。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中的iap1和iap2基因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BmNPV iap1、BmNPV iap2缺失型和补回型病毒,探究2个ia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病毒基因组DNA对BmN细胞的转染实验结果表明,BmNPV iap1基因缺失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基因转录也无明显影响;但BmNPV iap2基因的缺失可显著提高细胞的凋亡水平(P<0.05),当利用iap2缺失型病毒基因组DNA转染BmN细胞时,胞内凋亡启动蛋白Caspase-3的活性与野生型病毒转染组相比显著上升,并且病毒滴度降为0。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果表明,BmNPV iap2的缺失大大降低了病毒DNA的复制水平和基因转录水平。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可知:BmNPV iap2具有抑制由病毒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是病毒增殖的必需基因;而BmNPV iap1对宿主细胞的凋亡没有明显调控作用,对病毒基因组DNA的复制和基因转录也没有明显影响。
陈滨余海鹏张媛媛李俊张婷全滟平于威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复制基因转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lef5基因对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转录调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lef5是杆状病毒的核心基因之一。构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lef5基因敲除型病毒lef5-ko-Bacmid和补回型病毒lef5-re-Bacmid,研究lef5基因在BmNPV的基因组DNA复制及各时期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lef5-ko-Bacmid转染BmN细胞后不能产生具有侵染活性的病毒粒子(BV)。荧光定量PCR(qPCR)发现lef5基因缺失对病毒基因组DNA的复制没有明显影响,但会导致病毒各时期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进一步通过检测由BmNPV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活性变化,明确lef5基因对polh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lef5基因对polh基因启动子有显著的正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提示,lef5基因缺失后不影响BmNPV基因组DNA的复制,但会影响病毒早期、晚期、极晚期基因的转录表达。
余海鹏李俊张婷陈滨潘慧慧全滟平于威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复制基因转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