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博

作品数:21 被引量:248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关节炎
  • 10篇风湿
  • 9篇针法
  • 9篇热补针法
  • 9篇类风湿
  • 7篇类风湿关节炎
  • 7篇寒证
  • 7篇风湿关节炎
  • 6篇代谢
  • 6篇缺血
  • 5篇代谢组学
  • 5篇血性
  • 4篇随机对照试验
  • 4篇家兔
  • 3篇质谱
  • 3篇中风
  • 3篇缺血性中风
  • 3篇滑膜
  • 3篇滑膜组织
  • 3篇关节

机构

  • 2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9篇兰州大学第二...
  • 4篇甘肃省中医院
  • 3篇上海聚类生物...
  • 1篇酒泉市人民医...

作者

  • 21篇袁博
  • 19篇杜小正
  • 19篇王金海
  • 18篇张星华
  • 18篇田亮
  • 8篇李兴兰
  • 4篇方晓丽
  • 2篇鲍英存
  • 2篇张振昶
  • 2篇商俊芳
  • 2篇赵敏
  • 2篇姜华
  • 2篇任朝展
  • 1篇鄢琦
  • 1篇田杰祥
  • 1篇雒成林
  • 1篇秦晓光
  • 1篇蒲延
  • 1篇梁柱

传媒

  • 5篇中国针灸
  • 4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9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穴透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酸感受离子通道1a、2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 1区神经细胞膜酸感受离子通道(ASIC)1a、2b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头针组和阿米洛利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头针组于双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行快速捻转透刺治疗,1次/d,共7d;阿米洛利组以阿米洛利溶液(5mL/kg,0.045mg/mL)灌胃,2次/d,共7d。于造模成功后1h及干预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快速分离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 1区神经细胞膜ASIC 1a、ASIC 2b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1),海马CA 1区神经细胞膜ASIC 1a和ASIC 2b表达显著增高(P<0.01),神经细胞内Ca2+浓度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和阿米洛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P<0.05),且头针组优于阿米洛利组(P<0.05);头针组和阿米洛利组大鼠海马CA 1区神经细胞膜ASIC 1a和ASIC 2b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下调神经元细胞膜ASIC1a、ASIC 2b表达,进而降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田亮王金海赵敏鲍英存商俊芳鄢琦张振昶杜小正姜华孙润洁袁博张星华张婷卓李兴兰
关键词:海马CA钙离子浓度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慢性滑膜炎为病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和根治办法,动物模型的研制是医学科研的重要步骤,选择与人RA相近的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就近年来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为RA研究选择理想的实验模型提供参考。
张星华杜小正王金海袁博田亮朱博雯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病证结合
热补针法治疗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热补针法与西药常规治疗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寒湿阻络型大骨节病患者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热补针法组以疼痛局部取穴为主加以辨证配穴和循经远端取穴进行热补针法针刺,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d。西药组口服亚硒酸钠片,每次2片,每日1次,饭后服;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1粒,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早中晚各1次,两组均接受4周治疗。采用骨关节炎指数评估量表(WOMAC)对受累关节进行评估,并进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价,统计治疗疗效,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结果:治疗4周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热补针法组的90.0%(27/3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补针法组安全性评价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随访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热补针法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热补针法治疗大骨节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尽管短期效果不如西药明显,但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袁博梁柱王金海蒲延张星华杜小正
关键词:大骨节病热补针法
手针与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1
2016年
目的:比较手针与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34例)和电针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选穴均取双侧顶颞前斜线,留针30min,手针组在留针期间用平补平泻法捻转行针3次,各1min;电针组在针刺的基础上行电针疗法,予疏密波,频率5 Hz/20 Hz。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电针组低于手针组(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电针组高于手针组(均P<0.01);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32/34),手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3%(29/34),电针组疗效优于手针组(P<0.05)。结论:电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具有康复作用,可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手针。
田亮杜小正王金海孙润洁张振昶袁博张星华李兴兰张婷卓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电针随机对照试验
代谢组学在中医学中的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代谢组学与中医以及针灸在整体性、动态性、即时性的特点上有明显的趋同性,因此代谢组学可为研究中医证候、针灸治疗提供新思路,即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寻找中医证候以及针灸干预后的标志性代谢产物或代谢通路,初步揭示证候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指标,明确证候中发生的相应变化物质,从而为中医药现代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袁博杜小正王金海张星华田亮朱博雯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医证候
热补针法对寒证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家兔滑膜组织代谢物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通过测定寒证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滑膜组织内源性代谢物,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诱导联合低温冷冻法复制寒证RA模型。将40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施以平补平泻、捻转补法、热补针法针刺"足三里",1次/d,留针30 min,连续7 d。干预结束后分离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应用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采集各组滑膜代谢物谱图,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滑膜组织代谢物变化主要体现于三羧酸循环、糖类及脂肪酸代谢相关物质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家兔滑膜组织代谢物变化主要体现于上述各种代谢相关物质降低(P<0.05),且热补针法组三羧酸循环与糖代谢相关物质明显低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P<0.05)。结论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体现在对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通路的调控。
杜小正袁博王金海方晓丽张星华田亮张婷卓李兴兰曾华宗
关键词:热补针法滑膜组织气相色谱-质谱法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2014年12月CNKI、VIP、Pub Med、万方数据库关于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17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药结合组与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29,95%CI(3.13,5.89),Z=9.01,P<0.00001]。针药结合组和药物对照组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46,95%CI(-4.11,-2.82),Z=10.49,P<0.00001]。结论:针药结合对缺血性中风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症状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但由于纳入的文献研究质量较低、数目较少,随机、盲法以及随访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且文献发表存在偏倚性,其疗效及质量评价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田亮王金海孙润洁张星华袁博杜小正
关键词:针药结合缺血性中风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寒证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谱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研究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谱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余组以卵蛋白诱导法联合低温冷冻法复制RA寒证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针刺干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于"足三里"分别施以平补平泻、捻转补法、热补针法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7 d。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痛阈值以及膝关节表面温度;心脏采血制备血清,对血清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P值(P<0.05)筛选出血清中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家兔痛阈、膝关节表面温度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干预后痛阈、膝关节表面温度升高(均P<0.05);热补针法组优于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均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液代谢物中肉碱、Lyso PC(14∶0)、Lyso PC(18∶3)、Lyso PE(0∶0/20∶5)、Lyso PE(0∶0/22∶1)、癸酸、硬脂酸以及乳酸的含量均升高,亮氨酸、缬氨酸、谷氨酰胺、焦谷氨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半乳糖、甘露糖含量均降低,上述代谢物具体涉及到脂肪酸、氨基酸、三羧酸循环以及糖类代谢。各针刺组干预后上述代谢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热补针法组较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乳酸的含量降低,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半乳糖、甘露糖的含量升高。结论: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体现在对三羧酸循环与糖代谢的调控。
杜小正袁博王金海张星华田亮张婷卓李兴兰张枫帆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热补针法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
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 5O、Atp 6V1B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合成酶亚单位O(Atp 5O)、溶酶体V1亚单位B 2(Atp 6V1B2)表达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取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风寒湿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关元、气海、足三里和关节局部腧穴,热补针法组施以热补针法,对照组施以平补平泻法,1次/d,连续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同时招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RT-PCR法检测正常人及患者外周血中Atp 5O、Atp 6V1B2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热补针法组证候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前RA患者外周血中Atp 5O、Atp 6V1B2 mRNA表达均较正常人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tp 5O、Atp 6V1B2 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0.05),且热补针法组的上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tp 5O、Atp 6V1B2 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补针法上调血浆中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 5O、Atp 6V1B2的表达是改善风寒湿阻型RA患者症状和"取热"的分子机制之一。
杜小正王金海张星华田杰祥秦晓光方晓丽田亮袁博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手针热补针法
热补针法针刺对RA寒证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的技术和方法,观察热补针法调节RA寒证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的表达变化,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相对特异性机制。  方法:40只健康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热补针法组,...
袁博
关键词:热补针法针刺治疗血液代谢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