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斌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剥脱...
  • 2篇预后
  • 2篇内膜
  • 2篇内膜剥脱
  • 2篇内膜剥脱术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内
  • 2篇颈动脉内膜
  • 2篇颈动脉内膜剥...
  • 2篇颈动脉内膜剥...
  • 2篇剥脱
  • 2篇剥脱术
  • 2篇STANFO...
  • 1篇蛋白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心型

机构

  • 7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莱州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向斌
  • 2篇欧阳尚
  • 2篇田壮博
  • 2篇向华
  • 2篇方志勇
  • 2篇王庆
  • 1篇阳秀春
  • 1篇姚袁晖
  • 1篇刘英军

传媒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真腔次全闭塞治疗——单中心病例系列报道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总结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39例急性B型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中根据近端破口位置决定是否同时行左颈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重建修复(含支架开窗、烟囱支架),远端受累分支血管根据AD真腔开通后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支架成形术或血液透析治疗。结果39例患者共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51枚(植入1枚27例,2枚12例),同时植入腹主动脉裸支架3枚,肠系膜上动脉支架8枚,髂动脉支架12枚,颈动脉原位开窗或烟囱支架9枚,锁骨下动脉开窗或烟囱支架枚17枚。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15例(38.5%);5例一侧肾动脉完全假腔供血遂接受覆膜支架开通;中重度肠道缺血表现8例(20.5%),其中6例接受二次腔内治疗。围手术期死亡率为7.7%(3/39),死因主要为重度肾功能不全和酸中毒多脏器衰竭。术后随访6~25个月,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为80.6%(25/31),其中支架段主动脉完全重塑率为68%(17/25)。结论B型AD真腔次全闭塞一经确诊,建议尽快手术。腔内开通过程需要多种技巧,部分患者两段式支架应用有利于真腔开通,降低假腔压力,促进血管重塑。
方志勇王庆欧阳尚田壮博谷鹏向华向斌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再灌注损伤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试验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总体效果比较理想,总有效率较高达90%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效果较好。
姚袁晖向斌
关键词: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
颈部血管大出血分型与救治方法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总结多中心颈部血管大出血病例分型与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0年10月国内多中心收治的42例颈部血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长征医院27例,湖南省人民医院7例,龙口市人民医院4例,莱州市人民医院4例。根据出血部位(position,P)、出血血管(vessel,V)、头向供血(cerebral,C)以及有无合并伤(associated,A)对42例患者进行PVCA分型,并总结基于解除气道压迫(airway rebuild,A)、有效动脉止血及血运重建(bleeding stop,B)以及时间窗内恢复大脑血供(cerebral blood flow reconstruction,C)的ABC救治原则指导下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方法。结果42例颈部血管大出血患者中,P1型(环状软骨以下)3例,P2型(环状软骨-下颌角)28例,P3型(下颌角-颅底)11例;V1型(大动脉性出血)22例,V2型(大静脉性出血)11例,V3型(单纯浅表静脉或细小动脉出血)7例,V4型(动静脉混合出血)2例;C0型(无头向缺血及头颅神经功能障碍表现)5例;C1型(有头颅一过性缺血表现、但无肢体感觉障碍)33例,C2型(存在头颅缺血、神经功能障碍表现)4例;A0型(不合并其他系统损伤)39例,A1型(合并其他系统损伤)3例。4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25例行开放手术血管重建修复+血肿/异物清除(7例血管结扎、14例直接缝合修补、4例血管间置),17例接受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造影+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血肿/异物清除)。手术成功率为100%,失血性休克均得到纠正,血肿压迫全部解除,头向缺血症状改善。围手术期局部颅神经损伤4例,切口血肿1例,术后高灌注表现6例。平均随访14.3个月,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死亡,无再次破裂、夹层发生。1例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患者于术后1年发现50%无症状再狭窄。结论基于“PVCA”分型及“ABC”救治原则,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颈部血管大出血的救治。
吴鉴今向斌柏骏李文波刘英军向华曲乐丰
关键词:颈部损伤血管出血
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切口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切口保护装置,包括固定组件与吸渗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能粘贴在皮肤上将吸渗组件覆盖且固定于手术切口部位;所述吸渗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底面中部,且所述吸渗组件呈长条形且其长度大于10c...
卿蒲姣易杨浩阳秀春向斌唐慧玲
NLR联合H-FABP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17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随访追踪患者预后,按照预后差异分作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联合H-FABP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NLR、H-FAB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NLR、H-FABP、WBC均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联合H-FABP预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均高于上述两项指标单独预测的0.626及0.712。结论:NLR联合H-FABP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田壮博方志勇向斌蔡卓言梁帅兵
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预后
糖尿病患者足部减压垫
本实用新型的糖尿病患者足部减压垫,包括用于抬高患足的支撑垫,所述支撑垫上设置有不与患足足跟接触以防止患足足跟受压的镂空部,所述支撑垫上还设置有伸至镂空部截面内以用于对位于镂空部的患足进行固定的固定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
王庆向斌欧阳尚钱潇博周璐
中晚期肝细胞癌经TACE后预后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经TACE后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103例以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随访TACE后肝外转移(EHM)及总生存时间(OS)。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TACE资料,观察中晚期HCC经TACE后EHM及OS的危险因素。结果首次TACE后1个月,103例中,84例客观缓解、19例治疗无效;随访3~50个月、中位时间16.9个月,期间34例发生EHM,70例死亡。治疗前甲胎蛋白(AFP)≥400 ng/ml(HR=3.451)及首次TACE无效(HR=3.049)均为中晚期HCC经TACE后EH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治疗前碱性磷酸酶(ALP)≥100 U/L(HR=2.193)、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125(HR=1.737)、肝功能Child-Pugh B级(HR=2.417)及首次TACE后1年内EHM(HR=4.488)均为OS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治疗前AFP≥400 ng/ml及首次TACE无效均为中晚期HCC经TACE后发生EHM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ALP及PLR升高、肝功能下降及首次TACE后早期发生EHM均可使OS缩短。
梁帅兵谭杰向斌
关键词:肿瘤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