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直肠管理对前列腺癌靶区及OAR剂量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应用IGRT技术观察膀胱、直肠在治疗中变化,分析其对治疗影响。方法入选18例接受根治性IMRT的前列腺癌患者,共行CBCT在线校正治疗体位247次。在模拟CT和CBCT图像上勾画CTV、膀胱及直肠,观察膀胱、直肠体积和位置变化。将x、y、z轴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引入TPS中重新计算得到PTV、膀胱体积( BV)、直肠体积( RV)等剂量体积参数,分析各参数对治疗的影响。对再计划与原计划结果行配对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膀胱、直肠位移和膀胱、直肠体积对靶区受量影响。结果治疗过程中膀胱和直肠充盈度有较大变化,其中原计划与再计划PTVD95%为7777.37 cGy ∶7628.56 cGy (P=0.027),PTV Dmin为87.91 cGy ∶83.35 cGy (P=0.000),RVP 为5.89%∶8.31%( P=0.000)。 PTVD95%与膀胱、直肠移动具有相关性( r=0.296、0.177)。直肠体积与PTVD95%有一定相关性( r=0.115)。对PTV Dmin而言,除上述各指标之外,与膀胱体积有一定相关性( r=?0.128)。结论在前列腺癌IMRT中,使膀胱、直肠尤其是后者尽量复原定位时状态对保证靶区受量及减少直肠受照有明显意义。
- 李明林海磊修霞侯秀玉高鸿徐勇刚钟秋子赵婷李高峰
-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图像配准剂量学
- 图像引导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受照剂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分析摆位误差对肿瘤计划靶体积(PTV)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探讨前列腺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在线校正的必要性。方法16例前列腺癌患者调强放疗中行治疗机下的锥形束CT(CBCT)扫描共214次,其图像与计划CT图像融合配准获得x、Y、z轴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将上述误差引入治疗计划系统中重新计算得到PTV、膀胱、直肠等的剂量和体积参数并与原计划行配对t检验。结果214次摆位误差再计划的PTV95%体积剂量D95(7613.73cGy比7764.25cGy,t=2.494,P=0.025)和最小剂量Dmin(80.20±9.83比86.80±5.05,t=5.536,P〈0.001)小于原计划,但未超过可接受偏差范围。膀胱接受50Gy剂量体积(V50)和30%膀胱体积剂量(D30)以及直肠接受50Gy剂量体积(V50)和25%直肠体积剂量(D25)与原计划差异不明显。结论平移摆位误差导致PTVD95下降但可接受,膀胱、直肠总体受量变化不明显,前列腺癌放疗过程中在线误差纠正能提高治疗精确性。
- 李明修霞王婵侯秀玉高鸿徐勇刚钟秋子赵婷林海磊李高峰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 大分割调强放疗治疗局限中高危前列腺癌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分析局限中高危前列腺癌2.5 Gy/次×28次大分割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23例局限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前列腺加精囊2.5 Gy×28次(总量70 Gy)调强放疗,其中17例仅照射前列腺加精囊,6例同时行盆腔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50.4 Gy,分28次).全部患者均接受内分泌治疗.结果 中位随诊13个月,中位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由放疗前的12.90 ng/ml(5.00 ~ 187.00 ng/ ml)降至放疗后的0.13 ng/ml(0.10~ 5.20 ng/ml)(P=0.035).1年无生化失败生存率为77.5%,1年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为87.7%.急性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1级34.8 %(8/23),2级21.7%(5/23),3、4级均为0.无晚期泌尿系统反应出现.急性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1级52.2%(12/23),2级34.8 %(8/23),3、4级均为0.8.7%(2/23)的患者出现2级晚期直肠不良反应.结论 局限中高危前列腺癌采用2.5 Gy/次×28次大分割调强放疗近期疗效满意,不 良反应轻.
- 赵婷修霞刘原照高鸿徐勇刚李明钟秋子陈大智李高峰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毒性作用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IGRT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性及挽救性放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同时对PSA变化水平和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5年间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行放疗患者58例资料(IGRT 50例,IMRT 8例),辅助性放疗21例,挽救性放疗 37例。前列腺精囊95%PTV中位处方剂量为74 Gy,盆腔95%PTV中位处方剂量为50 Gy。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Pearson法行相关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36.2个月。3年BRFS率为82%,3年OS率为96%。全组PSA放疗后降至最低点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平均值为0.04 ng/ml。辅助性放疗前PSA中位数0.034 ng/ml,手术至放疗中位时间5.4个月,放疗后PSA降至最低点平均需4.6个月。挽救性放疗前PSA中位数0.540 ng/ml,手术至放疗中位时间69.7个月,放疗后PSA降至最低点平均需9.4个月。1、2级急性泌尿生殖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2%和30%、8%;1、2级晚期泌尿生殖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6%和9%、3%。直肠D50与早晚期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相关(P=0.012、0.026)。结论 辅助性放疗比挽救性放疗PSA降至最低点时间短,二者早期晚期不良反应小。
- 钟秋子李高峰修霞高鸿徐勇刚吴钦宏李明赵婷
- 关键词:放射疗法图像引导放射疗法放射疗法前列腺特异抗原
- CBCT引导前列腺癌IMRT图像配准及靶区外放边界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通过分析千伏级CBCT引导前列腺癌IMRT的数据,为选择合理的图像配准方法和适宜的外放边界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针对16例接受根治性IMRT的前列腺癌患者,共行CBCT在线校正治疗体位214次。采用常规皮肤标记激光对位后采集图像.将所获得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默认自动配准、骨性配准、软组织配准及手动靶区配准。比较4种配准方式之间差异,并计算由CTV外放产生PTV间距。结果16例患者默认自动配准、骨性配准、软组织配准及手动靶区配准方式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0.6±2.8)、(-0.6±4.5)、(-0.6±3.8)mm,(-0.7±2.7)、(-0.9±4.5)、(-0.8±4.1)mm,(-0.8±2.6)、(-0.3±4.4)、(-1.1±4.0)mm,(-0.6±2.9)、(-0.7±5.1)、(-0.9±3.9)mm。经分析4种配准方式之间相近。PTV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外放间距分别为4.7、5.2、6.5mm。结论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应用在线默认自动配准+手动微调CBCT引导放疗技术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更为合适。PTV安全外放边界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分别为4.7、5.2、6.5mm。
- 李明高鸿修霞侯秀玉徐勇刚钟秋子赵婷林海磊李高峰
- 关键词:图像配准摆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