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萌萌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句法
  • 1篇对立
  • 1篇语义
  • 1篇句法操作
  • 1篇句法范畴
  • 1篇句法结构
  • 1篇句法限制
  • 1篇VP

机构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篇胡建华
  • 2篇杨萌萌

传媒

  • 2篇当代语言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并列结构无特殊句法--《并列句法》核心观点述评被引量:5
2017年
生成句法对并列结构的讨论主要包括(而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并列结构如何生成?2)句法结构如何刻画?3)句法范畴如何确定?4)句法限制是什么?5)生成某些含并列结构的句型需要何种句法操作?6)如何看待语义不对称并列(asymmetrical coordination,AC)?
张宁杨萌萌胡建华
关键词:句法结构句法范畴句法限制句法操作语义
“致使-被动”结构的句法被引量:11
2015年
致使和被动在很多语言中可由同一动词或语素承担。汉语的"给、让、教(交/叫)"就可以既表致使又表被动。本文将探究:第一,什么样的动词或语素可以既表致使又表被动?或者说,既表致使又表被动的条件是什么?第二,这种"致使一被动"解读是有关成分或结构演变的结果,还是两种变换形式一直同时并存?本文首先提出"致使一被动"变换解读的分析方案,然后指出演变分析的问题所在。本文的变换分析方案认为:"给、让、教"之所以既可以表致使又可以表被动,是因其词汇句法结构为双VP结构,而只有这样的双VP结构才能产生致使和被动两种语义的变换。"给、让、教"本身的词汇语义并不含致使义和被动义,致使义和被动义源自对"给、让、教"所投射的双VP结构所做的句式解读。许多学者认为这种"致使一被动"解读是从致使到被动演变的结果,然而,演变分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条件,说明该演变适用于哪些动词,不适用于哪些动词。另外,传世文献也并没有显示出清晰的线索,证明这类动词先有致使用法后有被动用法。实际上,即便有证据证明是这样,也并不意味着被动用法是从致使用法演化而来的。
胡建华杨萌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