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云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胃癌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腹腔镜治疗
  • 2篇肠癌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修补术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 1篇原位
  • 1篇原因及预防
  • 1篇张力疝修补术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生脉

机构

  • 8篇常州市第七人...
  • 2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程云
  • 2篇徐建明
  • 1篇孙冬林
  • 1篇陈学敏
  • 1篇张岩松
  • 1篇吴宝强
  • 1篇张丰
  • 1篇赵靖
  • 1篇陈桂金
  • 1篇顾勤

传媒

  • 2篇交通医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外医药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腹腔镜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与体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技术对黏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17例黏连性肠梗阻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治疗,并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7例患者行腹腔镜黏连松解术,无1例中转开腹,均手术成功.术后8~10小时下床活动,平均1.5天排气,术后3~5天痊愈出院,随访1年,16例无复发.1例术后3月因常有腹痛再次手术,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对黏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下肠黏连松解术,有手术创面小、安全可靠、术后发生再黏连几率小及预后效果较佳等诸多优点,宜作为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徐建明程云
关键词:腹腔镜肠梗阻
生脉注射液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状态改善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状态改善中的应用价值,以为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分别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 d、10 d、20 d的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组的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显著地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免疫、炎性反应及氧化损伤状态,因此在机体状态改善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程云张岩松秦立翚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生脉注射液
无张力疝术后复发手术的相关原因及预防对策
2015年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术后复发手术相关原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2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复发6例,设为观察组,分析无张力疝术后复发患者的相关原因,针对6例再次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及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无张力疝术后复发手术相关原因有修补材料移位、医生技术欠缺、操作不规范等。复发患者再次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3年无复发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复发相关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提高手术效果。
徐建明程云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率
多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8
2019年
目的探讨多期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期MSCT检查。以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为准,比较MSCT判断结肠癌征象,肿瘤累及邻近组织和血管、肿瘤分期、肠系膜血管分布与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的一致性。结果MSCT术前诊断结肠癌T分期正确48例,诊断准确度为80.00%(48/6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P﹤0.01)。MSCT术前显示肿块边缘不规则、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病灶累及浆膜层、病灶累及邻近组织器官、肠梗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病灶累及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下静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脾动与术中所见以及术后病理结果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1)。术前MSCT评估肠系膜血管受累与术中所见符合53例,MSCT对肠系膜血管受累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3.33%、95.83%和88.33%。结论多期MSCT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评估结肠癌术前肿瘤分期、肿瘤侵犯程度以及肠系膜血管分布,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管庶春顾勤吴徐峰唐会峰程云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结肠癌肿瘤分期肠系膜
Hp感染与胃癌癌组织中MLK1和HER-2及Ki-67表达及肿瘤局部浸润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混合性谱系激酶-1(MLK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表达及肿瘤局部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78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24例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标本中MLK1、HER-2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p感染与MLK1、HER-2及Ki-67蛋白表达及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8例胃癌患者中,Hp感染阳性58例(74.36%),胃癌患者Hp感染与肿瘤局部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胃癌癌组织中MLK1、HER-2、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胃癌患者MLK1、Ki-67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局部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HER-2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局部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均无相关性。Hp阳性组的MLK1、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组(P均<0.05);Hp感染与癌组织中MLK1、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癌组织中MLK1、Ki-67表达呈正相关,Hp感染可能通过促进MLK1、Ki-67表达促进胃癌浸润和发展。
许柯青程云段秋琴赵靖陈桂金
关键词:胃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腹腔镜治疗重症阑尾炎88例效果观察
2016年
目的 :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重症(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重症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LA组)88例和开放组(OA组)79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LA组住院时间3.3±1.2d明显少于OA组6.5±1.5d(P<0.01)。OA组伤口感染14例(17.7%),LA组伤口感染4例(4.5%),两组伤口感染率比校,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A组术后腹腔残余脓肿6例(7.6%),LA组术后腹腔残余脓肿3例(3.4%),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OA组有3例(3.8%),LA组有1例(1.1%)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好转,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外科手术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技巧的不断提高,LA治疗伴有坏疽、穿孔的重症阑尾炎可行且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程云吴宝强
关键词:坏疽穿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2例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ITP患者42例均行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术。结果:中转开腹1例,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41例,手术时间平均80min;术中平均出血100ml。发现副脾7例予切除;住院时间平均6.2d。术后腹腔出血1例,系胃短血管切断处出血,予重新结扎治愈。术后随访2~65个月,无1例出现脾热、门静脉血栓。疗效分级标准:术后1周血小板上升>150×109/L 2例,3周后血小板再次降低<50×109/L,余40例均达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达到95.2%。结论: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ITP手段,具有损伤轻、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程云陈学敏孙冬林张丰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腔镜副脾脾热
开放手术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2024年
目的:探究开放手术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5月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指标、康复指标以及术后1年复发率、转移率与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与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28)。结论:开放手术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转移率未见明显差异,但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远期生存率更高,且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较小,创伤较轻,术后康复更快。
邹亚文程云
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开放手术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