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韩超

韩超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转移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细胞
  • 2篇胆管细胞癌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癌
  • 2篇术前
  • 2篇细胞癌
  • 2篇肝内
  • 2篇肝内胆管
  • 2篇肝内胆管细胞
  • 2篇肝内胆管细胞...
  • 1篇胆管肿瘤
  • 1篇胆囊肿瘤
  • 1篇蛋白
  • 1篇抑素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王健东
  • 5篇韩超
  • 4篇黑振宇
  • 2篇翟天宇
  • 1篇全志伟
  • 1篇沈军
  • 1篇王晓耘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T值对原发性肝癌肝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CT值在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肝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36~73岁,中位年龄51岁。14例患者经术前增强扫描检查发现15组淋巴结可疑阳性,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分为阳性组(8组)和阴性组(7组)。比较两组淋巴结平扫、动脉期CT值及动脉期CT值变异系数(CV)的差异等,并分析上述指标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两组观察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阳性组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及其CV分别为(30±4)HU、(45±10)HU、(30±10)%,阴性组相应为(43±5)HU、(65±18)HU、(1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0,-2.660,2.99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及其CV诊断分界值分别为38 HU、54 HU及22%,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0%、80%。结论 CT值定量分析对肝癌肝周淋巴结转移具有诊断价值。当肝周淋巴结平扫CT值〈38 HU、动脉期CT值〈54 HU、动脉期CT值CV〉22%时,提示转移可能性大。
王晓耘黑振宇靳龙洋韩超沈军王健东
关键词:肝肿瘤淋巴转移CT值
非编码微小RNA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功能被引量:11
2015年
微小RNA(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靶蛋白mRNA3’端非编码区互补结合,抑制mRNA转录后靶蛋白的表达或通过降解mRNA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其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运用实验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与肿瘤相关的miRNAs进行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笔者主要介绍miRNAs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
韩超王健东
关键词:胆囊肿瘤MICRORNAS肿瘤发生
术前CT联合CA-199在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建立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行手术治疗并淋巴结清扫或活检的84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临床病理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84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9.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肿瘤分化程度、术前血清CA-199水平、血管侵犯以及术前CT显示淋巴结直径≥1 cm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术前血清CA-199水平和术前CT显示淋巴结直径≥1cm与淋巴结转移相关。ROC曲线中,CA-199、术前CT以及CT联合CA-199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60、0.732和0.746。结论术前诊断ICC淋巴结转移仍然比较困难,CT联合CA-199对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单用CT高。
靳龙洋韩超黑振宇全志伟王健东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CA-199术前CT
生长抑素联合顺铂对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估生长抑素(SST)联合顺铂(DDP)对胆囊癌(GBC)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蛋白在GBC组织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SST联合DDP对GBC细胞GBC—SD和SGC996体外增殖的影响,并通过等效法分析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裸鼠荷瘤模型评估药物处理后细胞体内增殖;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SST联合DD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组织活性氧荧光定量(DCFH—DA)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内氧化应激活性氧(ROS)的水平变化;JC-1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内PTEN、p-AKT等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PTEN蛋白在GBC组织中表达异常降低,且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DDP可以降低细胞内PTEN蛋白表达水平,SST作用与之相反,两者联合可以发挥协同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显著抑制裸鼠荷瘤组织的生长。SST和DDP均能诱导细胞凋亡,且两药联合的凋亡诱导作用更显著。SST可以抑制AKT信号通路激活,但并不诱导ROS生成。DDP作用与之相反。两者均能诱导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释放,激活caspase-3。结论SST通过诱导PTEN蛋白表达增强DDP对GB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二者联合用药有望成为今后临床GBC患者化疗的选择之一。
尹佳欢黑振宇靳龙洋韩超翟天宇王健东
关键词:生长抑素顺铂PTEN蛋白胆囊癌
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 69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9例ICC患者中,24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设为有淋巴结转移组; 45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设为无淋巴结转移组。术前检测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AFP、CE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CA199、CA125、CA242、CA153、CA724、CA211、神经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癌细胞抗原(SCC)。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观察指标:(1)血清肿瘤标志物总阳性率。(2)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3)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预测ICC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分析及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符合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25,Q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1)血清肿瘤标志物总阳性率:69例ICC患者AFP、CEA、PSA、CA199、CA125、CA242、CA153、CA724、CA211、NSE、SCC 11项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27.5%(19/69)、29.0%(20/69)、4.3%(3/69)、69.6%(48/69)、36.2%(25/69)、50.7%(35/69)、26.1%(18/69)、21.7%(15/69)、62.3%(43/69)、31.9%(22/69)、21.7%(15/69)。其中,AFP、CEA、CA199、CA125、CA242、CA153、CA724、CA211、NSE、SCC阳性率均〉20%,列入两组患者比较指标。(2)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ICC患者血清CA199、CA125、CA242�
韩超靳龙洋翟天宇尹佳欢黑振宇王健东
关键词:胆管肿瘤淋巴结转移肿瘤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