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琳

作品数:8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性
  • 3篇卒中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蛋白
  • 2篇血性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缺血
  • 2篇脑卒中
  • 2篇急性缺血
  • 2篇急性缺血性
  • 1篇低剂量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7篇秦琳
  • 5篇韩杨
  • 5篇潘晓帆
  • 4篇郭强
  • 4篇周燕
  • 2篇董万利
  • 1篇周卫
  • 1篇范健
  • 1篇华键
  • 1篇张益峰

传媒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天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一2018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收治的160例AIS患者,患者随访90d,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病情、血管危险因素、血清生化指标、病变部位等临床资料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160例AIS患者90d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占35.0%(56/160)。患者年龄增加、受教育程度﹤12年、酗酒史、贫血、运动功能障碍等均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饮酒、年龄、运动障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及枕叶(左)、颞叶(左)、背侧丘脑、后丘脑、额叶(左)病变部位与AIS患者确诊90d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饮酒、运动障碍、hSCRP、Hey、枕叶(左)、背侧丘脑、额叶(左)为AIS患者90d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了解AIS患者基本资料、病变部位、同型半胱氨酸及hS-CKP水平等,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潘晓帆秦琳韩杨朱晓华周燕姜亦伦董万利郭强
关键词: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病变部位
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治疗早醒性失眠的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背景 失眠可分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和早醒等,目前药物治疗失眠存在局限性,尚缺乏对不同类型失眠的针对性治疗,对失眠分型治疗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治疗早醒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月.将4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组、低剂量(2.5 mg/kg佐匹克隆)组、高剂量(5.0 mg/kg佐匹克隆)30 min组、高剂量60 min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戊巴比妥钠延长实验,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为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的制备奠定基础.将佐匹克隆与羧甲基淀粉钠、乳糖、5%聚维酮K30(PVPK30)、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将山嵛酸甘油酯、乳糖、5%PVPK30、硬脂酸镁混匀后得到包衣颗粒,将片芯置于包衣颗粒中央,压片制得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2组、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2.5 mg/kg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溶液组(5.0 mg/kg佐匹克隆),每组20只大鼠,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结果 对照1组〔(126.3±18.6)min〕、低剂量组〔(175.3±18.1)min〕、 高剂量30 min组〔(151.8±19.2)min〕和高剂量60 min组〔(181.5±15.6)min〕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51,P<0.01);其中,低剂量组与高剂量30 min组、6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对照1组,高剂量3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短于低剂量组,高剂量60 min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高剂量30 min组(P<0.05).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188.3±25.0)min〕、佐匹克隆溶液组〔(194.0±28.1)min〕与对照2组〔(130.2±25.6)min〕 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00,P<0.05),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佐匹克隆溶液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2组(P<0.05).结论 通过制备低剂量(2.5 mg/kg)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喂食实验大鼠,使之在大鼠入睡后释药,能达到高剂量(5.0 mg/kg)佐匹克隆睡前60 min灌胃延�
周其达范健秦琳华键韩杨查蕾蕾周卫周玉洁
关键词:入睡和睡眠障碍低剂量佐匹克隆
脑卒中相关肺炎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脑卒中8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脑卒中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脑卒中相关肺炎与年龄、慢性支气管炎、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吞咽障碍、高血脂相关,与性别、糖尿病、高血压无明显相关;脑卒中相关肺炎感染率13.97%,革兰阴性茵发生率占80.3%,革兰阳性茵发生率占14.8%,真菌发生率4.9%。结论脑卒中相关肺炎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加强监护,合理使用抗生索,有效控制感染。
奚岳芬张益峰秦琳虞志艳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5
2019年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4.5 h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根据阿替普酶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分为恶化组(43例)和非恶化组(71例),收集2组临床基线资料,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饮酒人数、吞咽功能障碍人数、责任大血管闭塞数、心源性脑栓塞数、白细胞计数、TC、LDL-C、脂蛋白(a)、ApoB、肌酐水平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P均<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恶化组(P<0.05),而其它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HDL-C水平、责任大血管闭塞、心源性脑栓塞均与患者溶栓后发生END显著相关(P<0.05)。结论脂蛋白(a)及HDL-C水平异常、责任大血管闭塞、心源性脑栓塞等均为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潘晓帆秦琳韩杨朱晓华周燕郭强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估,比较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出血转化(HT)、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3月初次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ACI患者267例,根据RDW区分为较高组78例(RDW>15%),较低组189例(RDW≤15%),同时设立对照组,即健康人群30例。检测血清中MMP-9、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评估出院时患者NIHSS、ADL评分,再统计患者当中HT以及MODS的发生率,将RDW不同水平与上述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健康人群,ACI患者血清中RDW、Hcy、MMP-9及hs-CRP水平较高(P <0.05);将RDW不同水平组进行比较,发现RDW水平较高组的MMP-9、Hcy及hs-CRP水平均较高(P<0.05),与此同时,HT发生率也高于RDW水平较低组(P <0.05);出院时将两组患者NIHSS和ADL进行评估,发现RDW水平较低组患者预后更好(P <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RDW水平较高;ACI患者中,RDW水平越高,MMP-9、Hcy及hsCRP水平也越高,同时HT的发生率也越高,预后更差。
潘晓帆潘晓帆秦琳郭强郭强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红细胞分布宽度出血转化预后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颅内动脉狭窄及心房颤动发生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75岁者所占比例、有糖尿病病史者所占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34,95%CI(2.831,37.719)]、糖尿病病史[OR=6.050,95%CI(1.615,22.177)]、心房颤动[OR=8.392,95%CI(1.661,42.385)]、入院时NIHSS评分[OR=6.781,95%CI(1.898,24.233)]、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OR=9.137,95%CI(2.462,33.908)]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高、心房颤动、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延长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应根据以上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韩杨周其达秦琳潘晓帆朱晓华周燕奚广军
关键词: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伤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伤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来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2p、CD63以及PAC-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伤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2p、CD63、PAC-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与PAC-1表达水平和临床伤残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78和0.241,P<0.05);CD31、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与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其中中度和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D31、CD62p与CD63表达水平高于轻型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较健康者来说明显升高,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与PAC-1的表达水平对临床伤残程度有显著影响,可作为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变化和预测康复效果的指标。
潘晓帆秦琳周其达韩杨周燕吕梦凯郭强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膜糖蛋白伤残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