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元

作品数:78 被引量:278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9篇蛋白
  • 15篇心肌
  • 14篇细胞
  • 13篇肠癌
  • 11篇动脉
  • 8篇直肠
  • 8篇化疗
  • 8篇急性冠脉
  • 8篇冠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心肌梗死
  • 7篇直肠癌
  • 7篇综合征
  • 7篇胃癌
  • 7篇急性冠脉综合...
  • 7篇梗死
  • 7篇冠脉综合征
  • 6篇心病
  • 5篇低密度脂蛋白

机构

  • 74篇河北北方学院...
  • 2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长春市心理医...

作者

  • 78篇王晓元
  • 48篇李方江
  • 30篇杜美玲
  • 25篇李飞星
  • 23篇张爱爱
  • 20篇李曙光
  • 19篇杨永江
  • 18篇黄迪
  • 18篇李会贤
  • 17篇赵轶峰
  • 16篇张鹏祥
  • 13篇苏卓彬
  • 11篇张文婷
  • 9篇秦少强
  • 9篇张占帅
  • 8篇王蕊
  • 7篇李清
  • 7篇李坤
  • 6篇梁惠清
  • 5篇薛军

传媒

  • 6篇河北北方学院...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中国循证心血...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心脑血管病防...
  • 2篇河北医药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医药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13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家口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张家口地区年龄≥65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张家口地区7家医院住院治疗且出院诊断为AMI的865例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提取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可改变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各个危险因素的性别与地区差异。结果本研究老年AMI患者平均年龄(75.8±6.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6±2.8)kg/m^2,男性患者占57.8%;可改变危险因素中,高血压、超重/肥胖、血脂异常患者的比例占据前3位;26.7%的患者同时合并3个及以上可改变危险因素。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合并高血压、缺乏运动和超重/肥胖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合并吸烟、血脂异常和不合理膳食的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坝下地区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于坝上,而坝上地区患者缺乏运动的比例高于坝下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过半数的AMI患者合并缺乏运动、高血压史、不合理膳食和吸烟史。男性AMI合并不合理膳食患者占比较高,女性AMI合并超重/肥胖患者占比较高;坝上地区AMI合并缺乏运动的患者占比较高,坝下地区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较高。
齐宁师玥易梦阳谭俊辉王晓元李飞星张爱爱张鹏祥杜美玲李会贤李方江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吸烟
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动脉下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直接恢复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28 min给予芬太尼5μg·kg-1后处理,30 min予以缺血后适应。测定各组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蛋白活力浓度)、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及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0 vs.50%(4/4),P<0.05;12.5%(1/7)vs.50%(4/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后处理联合心肌缺血后适应显著降低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李方江王晓元杜美玲李宝亮张文婷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后适应
阻抗心动描记法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和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阻抗心动描记法(impedance cardiography,ICG)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和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5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及PCI治疗后24 h、48 h、1周,使用ICG监护系统动态监测UAP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排血量(stroke output,SV)、心搏容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41)、双支病变组(n=45)、多支病变组(n=39);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n=40,Gensini评分≤20分)、中度组(n=48,20分55分)。使用Pearson检验分析UAP患者Gensini评分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UAP患者PCI治疗后24 h、48 h CO、CI、SV、SVI及LVEF均明显低于PCI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患者PCI治疗后1周CO、CI、SV、SVI及LVEF与PCI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UAP患者CO、CI、SV、SVI及LVEF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支病变组患者最高,其次为双支病变组患者,多支病变组患者CO、CI、SV、SVI及LVEF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UAP患者Gensini评分高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CO、CI、SV、SVI及LVEF高低依次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患者Gensini评分与CO呈负相关(r=-0.393,P<0.05),与CI呈负相关(r=-0.553,P<0.05),与SV呈负相关(r=-0.613,P<0.05),与SVI呈负相关(r=-0.624,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10,P<0.05)。结论 ICG有
秦少强梁惠清王晓元张占帅李会贤张鹏祥王蕊李方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GENSINI评分血流动力学
Wnt信号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Wnt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培养液随机分为5组,分别加入15、30、60、120μmol/L的姜黄素,对照组不加,培养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分A、B两组(剂量组、时间组)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FCM)观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B两组的Wnt通路相关蛋白,并进行相应的相关性分析探讨Wnt通路与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CCK-8结果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姜黄素各浓度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均P<0.05);在同一时间点,随着姜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均P<0.05)。FCM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姜黄素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凋亡指数逐渐上升(均P<0.05),且G_1/S期细胞增加越多(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MCF-7细胞中Wnt1、β-catenin的表达下调程度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抑制率、G_0/G_1期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均与Wnt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的表达呈现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姜黄素的抗癌活性与抗增殖能力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且Wnt通路在姜黄素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凋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轶峰杨永江王晓元梁晚平李秀娟黄迪高晓斌魏玉磊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姜黄素MCF-7细胞细胞凋亡
内镜切割吻合器在直肠肿瘤经肛门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内镜切割吻合器在早期中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5年收治的83例早期中低位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镜切割吻合器组(n=40)和传统组(n=43)。术后标本行常规免疫组化病理检测,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切缘距离、术后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肿瘤距肛缘距离[(5.413±1.290)cm vs(4.663±1.143)cm]、术中出血量[(8.150±3.978)ml vs(14.977±6.375)ml]及手术时间[(33.625±8.469)min vs(45.349±10.768)min]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应用内镜切割吻合器行早期中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切除与传统经肛门切除手术疗效相当,但操作更简便易行、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具有一定优势。
杨永江彭涛黄迪王晓元苏卓彬赵轶峰李曙光
关键词:直肠肿瘤局部切除外科手术
结直肠癌患者DAB2IP及NET-1的表达及诊断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DOC⁃2/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与新四极体⁃1(NET⁃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在CRC中的诊断意义,为提高CRC的确诊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8例CRC患者癌症组织和76例正常黏膜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DAB2IP与NET⁃1的表达,分析CRC癌组织DAB2IP与NET⁃1表达的相关性,分析两因子表达情况与CR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临床诊断效能。结果CRC组织中DAB2IP的阳性表达率27.70%(41/148)低于正常组织96.05%(73/76)(P<0.05);CRC组织中NET⁃1的阳性表达率66.89%(99/148)高于正常组织10.53%(8/76)(P<0.05)。DAB2IP与NET⁃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DAB2IP的阳性表达与CRC患者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浆膜浸润和肝转移有关(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NET⁃1阳性表达与CR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浆膜浸润和肝转移有关(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DAB2IP诊断CR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2.30%(107/148)、96.05%(73/76)和80.36%(167/224),NET⁃1分别为66.89%(99/148)、89.47%(68/76)和74.55%(180/224),DAB2IP联合NET⁃1分别96.62%(143/148)、97.37%(74/76)和96.88%(217/224),与DAB2IP或NET⁃1相比,DAB2IP联合NET⁃1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结论CRC组织中DAB2IP呈低表达,NET⁃1呈高表达,DAB2IP与NET⁃1表达呈负相关DAB2IP联合NET⁃1可能为CRC诊断提供依据。
李飞梁峰黄迪王伟张玮高晓斌王晓元薛军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胃癌细胞miR-30a的表达对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上调胃癌细胞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30a的表达对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经细胞活力测定(MTT)法检测紫杉醇联合卡铂对人胃腺癌细胞(AGS)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miR-30a表达的变化。将miR-30a mimics转染至AG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TL组)、空质粒转染组(NC组)和转染组,采用Annexin V/PE双染法检测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各组AGS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法观察自噬泡形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Ⅱ)蛋白的表达量。并采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miR-30a与Beclin-1的靶向关系。结果分别将不同浓度紫杉醇和卡铂单独作用于AGS细胞48 h后,测得IC50分别为1.56μM和48.74 mg/L。经IC50紫杉醇和IC50卡铂联合处理后,AGS细胞miR-30a表达量显著低于处理前[(0.37±0.14)vs(1.26±0.22),P<0.05];转染组AGS细胞自噬泡形成率低于CTL组和NC组(P<0.05);转染组AGS细胞凋亡率高于CTL组和NC组(P<0.05);转染组AGS细胞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量虽然高于处理前,但仍低于CTL组和NC组细胞(P<0.05)。经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Beclin-1可能是miR-30a的下游靶基因。结论上调miR-30a的表达,可能抑制紫杉醇联合卡铂诱导的AGS细胞自噬的发生,从而提高AGS细胞对新辅助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苏卓彬王国强杨永江赵轶峰黄迪王晓元任慧敏籍阳阳李曙光
关键词:胃癌紫杉醇卡铂化疗敏感性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OX-LDL、ADAMTS-1及hs-CRP的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元-1(metal peptidase containing platelet reactive protein-1,ADAMTS-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组20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8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9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31例;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病变48例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入院24小时内静脉血,检测OX-LDL、ADAMTS-1、hs-CRP、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LD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指标。结果 ACS组患者外周血清中ADAMTS-1、hs-CRP、OX-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OX-LDL、ADAMTS-1、hs-CRP显著高于UAP、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hs-CRP、OX-LDL、ADAMTS-1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ADAMTS-1的敏感性高于OX-LDL、hs-CRP;hs-CRP特异性高于OX-LDL、ADAMTS-1。结论联合检测OX-LDL、ADAMTS-1、hs-CRP有助于对ACS的诊断。
张爱爱谭俊晖易梦阳李飞星王晓元张占帅李方江
关键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蛋白活力浓度和丙二醛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兔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酶蛋白活力浓度、丙二醛( MDA )浓度的影响。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动脉下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直接恢复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30 min即刻给予3轮复灌30s/缺血30s作为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120 min;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28 min给予芬太尼5μg/kg后处理后,30 min予以缺血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检测各组SOD酶蛋白活力浓度、MDA浓度。结果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后适应组外周血MDA(mmol/mL)[(3.52±0.45)比(4.42±0.47)]明显降低(F=81.619,P<0.01),SOD酶蛋白活力浓度(U/mL)[(178.38±20.32)比(130.18±20.44)]明显升高(F=59.359,P<0.01)。结论芬太尼后处理联合心肌缺血后适应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外周血MDA浓度,提高SOD酶蛋白活力浓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李方江杜美玲张文婷王晓元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芬太尼
人工智能心电监测在心律失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基于人工智能心电监测(AI-ECG)对心律失常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240例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运用乐普人工智能心电记录设备(AI-ECG组),采取胸带佩戴方式,得到24 h人工智能心电监测分析结果;且同时对研究对象采用常规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组)进行诊断,以专业心血管内科医生及心电图专业医师团队的诊断结果为标准。筛检试验结果中心电图处理时间、心律失常阳性检测率及人工智能心电监测应预警次数和实际发生预警次数,评估人工智能心电监测与金标准对比研究的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心电图诊断处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ECG组实际患者发生预警的有效率与实际应预警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ECG组患者心律失常的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Holt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ECG组满意率为95.16%,明显高于Holter组满意率(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I-ECG能在充分提供常规动态心电图监测功能的基础上,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做出及时预警,早期发现,及时给予治疗,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医学应用研究前景。
李方江张爱爱张鹏祥王晓元李飞星陶冬
关键词:人工智能心电监测心律失常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