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华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乳腺
  • 2篇导管
  • 2篇导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乳腺导管
  • 2篇乳腺导管造影
  • 2篇联合导管
  • 2篇内窥镜
  • 2篇窥镜
  • 1篇导针
  • 1篇定位装置
  • 1篇钝性
  • 1篇腋窝
  • 1篇腋窝淋巴结
  • 1篇腋窝淋巴结转...
  • 1篇粘膜
  • 1篇针管
  • 1篇乳管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肿

机构

  • 5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杨丽华
  • 3篇周瑞娟
  • 3篇陈隽鹏
  • 3篇彭阿静
  • 2篇李振龙
  • 2篇王玉霞
  • 1篇施雄文

传媒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全国第十三次...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钼靶检查病灶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钼靶检查病灶定位装置,它包括定位本体和指针,该定位本体包括半环形本体和直条本体,所述直条本体两端分别与半环形本体两端内侧相固接,所述半环形本体设置有沿着其弧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刻度,所述直条本体设置有沿着...
李国英陈隽鹏周瑞娟彭阿静陈瑞福杨丽华施雄文许晨晖李碧峰陈梅兰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2021年在厦门市中医院手术治疗的1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一步检测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根据术后腋窝淋巴结状态分为无转移组67例和转移组63例,对临床、超声、钼靶及病理学等参数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应用R语言软件构建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Nomogram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诊治延迟患者57例(43.85%)。单因素分析显示诊治延迟、肿瘤位于外侧、术前可疑腋窝淋巴结、肿瘤>2 cm、雌激素受体阳性、脉管癌栓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治延迟(OR=5.24,95%CI:1.68~16.34)、术前可疑腋窝淋巴结(OR=11.83,95%CI:3.22~43.42)、雌激素受体阳性(OR=9.30,95%CI:2.22~39.04)以及脉管癌栓(OR=6.93,95%CI:2.29~20.96)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这4个因素被纳入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内部验证评价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4(95%CI:0.67~1.00)。[结论]诊治延迟、术前可疑腋窝淋巴结、雌激素受体阳性及脉管癌栓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上用于术前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价值。
陈瑞福陈隽鹏裴晓华许晨晖彭阿静李国英杨丽华周瑞娟卢超逸邓宁钟李建蓉
关键词:乳腺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导管内窥镜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导管内窥镜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6例乳头溢液患者同时行乳腺导管造影与导管内窥镜检查,将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中央性乳头状瘤58例,外周性乳头状瘤8例...
王玉霞李振龙杨丽华郑启忠
关键词:乳腺导管造影
文献传递
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导管内窥镜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导管内窥镜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6例乳头溢液患者同时行乳腺导管造影与导管内窥镜检查,将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中央性乳头状瘤58例,外周性乳头状瘤8例...
王玉霞李振龙杨丽华郑启忠
关键词:乳腺导管造影
文献传递
一种直通式通乳导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通式通乳导针,导针本体包括中空结构的针管、过渡部、手持部和针座;针管的一端设有圆弧形钝性开口,另一端设有外螺纹,针管外表面自开口计起每10mm设有一个刻度标记圈;针管可拆卸地装接在过渡部;手持部外表...
周瑞娟徐乐勤陈隽鹏陈瑞福杨丽华彭阿静李国英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