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飞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闲暇
  • 2篇劳动生产率
  • 2篇假日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变动
  • 1篇生产率
  • 1篇闲暇时间
  • 1篇劳动力
  • 1篇劳动力供给
  • 1篇假日调整
  • 1篇出生率

机构

  • 3篇河南大学
  • 3篇洛阳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德州农工大学

作者

  • 3篇王鹏飞
  • 2篇魏翔
  • 2篇王鹏飞
  • 1篇夏杰长

传媒

  • 2篇旅游学刊
  • 1篇南方经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出生率与假日率——跨国经验研究对中国假日调整的启示
2021年
劳动供给包括劳动力供给和劳动时间供给。当一国的出生率下降带来劳动力供给减少时,按常理应该增加劳动时间以抵消劳动力供给压力。但是该文的观点恰相反。在闲暇内生的效用函数模型基础上,该文证明当出生率下降时,增加闲暇供给(相应地减少劳动时间)有利于福利最大化。这是因为出生率下降、家庭规模减小时,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消费质量的要求相对提高,这需要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来保证上述质量提高。通过对138个主要国家的跨国实证显示,为了实现福利/效用最大化,出生率每下降1%,国家增加假日的概率需提高17.2%至22.8%。上述结论为正在面临劳动力供给压力的中国提供了政策启示。目前,中国正面临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压力。为了最大化国民福利进而长期内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在当下阶段中国可适当进行假日结构调整,通过试点弹性工作制、2.5天小长假等举措逐步开展增加假日时间的政策探索。
魏翔魏翔王鹏飞
关键词:人口变动出生率劳动力供给闲暇时间
假日结构与劳动生产率——兼论假日政策的有效性问题被引量:3
2020年
假日政策的经济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假日政策的有效性与否取决于假日数量、经济发展阶段和休闲活动选择等内容条件,但这仍然无法为"黄金周"存废之争提供直接的经济学解释。该研究试图从假日结构的角度出发,解释假日政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文章以1995-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对假日离散指数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假日结构设置对劳动生产率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假日集中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最佳假日离散指数为0.98。对比来看,我国2015年假日离散指数为1.12,这表明现阶段我国假日结构设置较为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绩效提升。机制检验表明:随着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假日离散指数越大,其对个体劳动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越显著;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较为分散的假日结构更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地,文章还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学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对生产率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在落实带薪休假的基础上,应该推动假日结构向分散化、扁平化转变,在试点行业探索推行弹性工作制。
王鹏飞王鹏飞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
闲暇时间配置对个体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文章运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对个体的闲暇时间配置模式进行联合分析。在将闲暇时间配置模式纳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利用《2019—2020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考察了闲暇时间配置模式对个体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的闲暇时间配置可以分为静态自我型、网络偏好型、休闲全能型和社交运动型4种模式。随着休闲模式从静态自我型的“即时满足类”向休闲全能型和社交运动型的“延迟满足类”转变时,个体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概率大幅增加。经过一系列的内生性和稳健性等敏感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稳定、可信。机制研究表明,“延迟满足类”休闲活动能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来促进个体劳动生产率提高。该研究结论为促进个体生产效率的改善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王鹏飞王鹏飞夏杰长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